ZT-朱瑞:西藏民居之美

文/攝影:朱瑞
西藏民居之美

攝於定日(1999年)

文/攝影:朱瑞


1997年初夏的一天,在羅布林卡前麵的一家畫店裏,第一次,我看見了那些房子。我定定地站在那幅油畫前,不知站了多久,居然引起了店主的注意:“這是哲蚌寺,去過了吧?”

“真有這樣的房子?太美了!”我仍然盯著那張油畫,所問非所答。

“你沒見過?!你是什麽時候進藏的?”

我是黎明時進拉薩的,下車時天還黑著,出租車把我拉到了布達拉宮,羅布林卡是我看見的第二座西藏建築。可是我並沒有對他解釋這些,隻是靜靜地走了出來,準備搭車去哲蚌寺。

“去哲蚌寺?你得到八角街那邊找車。”有人告訴我。

經過八角街時,我的眼睛就不夠用了,一條條幽深的小巷兩邊,座落著我剛剛在油畫上見過的房屋,甚至伸手可以觸摸:都是石頭建成,牆體向上收縮,有的二層,有的三層;窗欞是黑色的,窗上飄著鑲有紅黃藍三色條紋的白色祥布,大多數房門都朝著大昭寺的方向……

這以後,我對西藏的石頭房屋產生了興趣,並探訪了許多老房子。比如,赤江仁波切的老宅,夏劄家族的老宅,拉魯莊園等。這些房子的濃烈的個性,深深地吸引著我,為了能夠每天看一眼拉魯莊園那小小的頗章,我特意繞道,經過那裏。那是六世達賴喇嘛時期修建的,在一座小島之間,後來,當八世和十二世達賴喇嘛家族分別搬進來以後,又有擴建。但是,到我看到這座建築時,已不再是立在小島之間了,曾經的河流和湖泊,早已幹枯,隻剩下了一片沙土地。小小的頗章搖搖欲墜。不過,那殘留的半壁邊瑪牆,仍然讓我感受到了它的非同尋常。它經曆了幾個世紀的風雨,可是,依然不紮眼,也不陳舊。

不僅貴族的老房子令人震撼,就是普通人的住宅,也是個性鮮明,讓人想象無邊。我把這些石頭搭起的房子,叫做白色的石屋。在西藏,除了藏南、牧區和阿裏,藏人差不多都居住在這樣的白色石屋裏,並且大多以寺廟為中心,向四周延伸。

石屋一般為兩層,以木柱計算空間,底層飼養牲畜和做儲藏室,上層包括廚房、臥室、經堂,如果有三層,經堂往往在陽光明媚的第三層。它的裝飾很多,如房頂,都插著五色經幡,即藍、白、紅、黃、綠。據說,藍色表示天,白色代表雲,紅色寓意火,黃色像征土,綠色意味水,以此傳達吉祥的願望。經幡的前麵還放有香爐,宗教節日裏,幾乎每個家庭要煨桑,祈求幸福和吉祥。在平闊的房頂(平頂,自古以來是西藏民居的建築特點)上,還畫有雍仲圖案。

厚厚的牆上,也多用糌巴粉畫著吉祥圖案。最多的畫著日月,經常出現在牆壁的四角。它的含義,據說,因為太陽和月亮的光輝能夠照射到世界的每個角落,不分高低貴賤,平等地給予萬物。這是藏人的一種願望、也是原始笨教留下的關於自然崇拜的痕跡嗎?當然,牆上還畫有佛教圖案,這是西藏佛教的特點之一,據說,是融合了笨教的把自然力當作活生生的有感覺的實體。這些圖案都給人以純美之感,讓人遠離浮華喧鬧而沉入一種樸素和單純的境界。在牆壁的高處,還規律地擺著褐色的牛糞餅,既起到晾幹的作用,又減少了室內的儲藏空間,並且,參照白色的牆壁,起到調解裝飾作用。

藏人還很重視門的裝飾和利用。我在日喀則地區旅行時,看見很多住宅門旁,都畫著蠍子圖案,又稚氣又粗獷。據說,這些圖案不僅用來裝飾,還有壁邪的作用。在定日,大多數的宅門,都刷成黑色,上方中間用白色畫月亮,用土紅色畫太陽。門的兩側及門楣上均塗有一條約一尺寬的黑色條帶,整個門就如同一座原始的佛塔,它在碉房平頂的比照下不僅使建築整體造型發生了變化,同時還因為這種對比更加突出了院門。在薩迦,我還看見有的地方在門楣的上方設一龕,中間供奉瑪尼石或其它聖物,不同導常。還有的在門楣上方放了牛頭,當然也是避邪了。

這些白色的石頭房子,一般都附有很大的院子和高高的圍牆。在院子裏,人們織氆氌,卡墊、製作金銀製品和陶器等手工藝,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家庭作坊。

這些石房房子,看上去厚實堅固,讓人踏實而平靜。但是它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據考證,昌都的卡諾遺址就顯露出了藏式建築的一些特點,到了吐蕃時期基本上就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風格。但是達到成熟,還是在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西藏的民居和寺廟宮殿建築有諸多的相似之處,像平頂、牆體向上收縮、厚牆、高層,隻不過寺廟、宮殿往往多用邊瑪牆,那深楮紅色的外層,顯現著與眾不同的高貴和莊嚴。

在清風吹拂的雪山腳下,我常為一座不期而遇的清澈的湖泊而激動,更為這一幢幢柏香嫋嫋、經幡飄飄的石屋而駐步,為這一生中,能夠見到這種不同尋常之美,而幸福和滿足。

完稿於1999年冬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