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光就是指相機用內在的感光器件測被測景物的亮度,找出它認為合適的快門光圈組合。
一般現代的數碼相機有三種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center weighted average metering),矩陣(尼康的說法,matrix metering)或者評價(佳能的說法,evaluative metering)測光,和點測光。
點測光最容易理解,就是用取景框裏最中間的那個小方框作為測光範圍,把那裏的平均亮度作為18%中性灰,找到相應的快門光圈組合,在照片中把那塊區域拍成18%亮度。尼康數碼相機一般都有點測,但佳能低檔數碼單反可能沒有。
點測光並不是很小的一個區域。一般是1%,但是1%意味著整畫幅寬的十分之一和整畫幅高的十分之一,這是畫麵中間一個相當大的區域。以拍人為例,你需要靠得很近才能用人的臉作點測光。高檔的無反相機可能可以調整點測光的區域。
點測光曝光補償黑減白加的原則仍舊適用。唯一的區別是原來的補償是針對整個畫麵,而點測光的補償針對點測光的區域。點測的區域是黑的話,你仍舊需要負補償;點測的區域是白的話,你仍舊需要正補償。
如果你的18%中性灰參照物不在正中央,怎麽正確使用點測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參照物移到中間,輕按快門,鎖定測光和對焦(對焦以後再討論),然後重新構圖,再按快門按鈕到底拍攝。另一種方法是把參照物移到中間,輕按快門,查看LCD屏幕,記下相應快門和光圈值,然後用手動曝光模式(以後討論)拍攝。當使用三腳架拍攝,或者對焦距離和曝光參照物距離不一樣時,第二種方式比較合適。
中央平均測光是最原始的測光方式,我不建議大家使用那種方式。它的原理就是測中間那大塊麵積的平均亮度(麵積要比點測光麵積大得多),把它當作18%中性灰,從而找出相機認為合適的快門光圈組合。
大多數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使用矩陣或者評價測光。它的原理就是相機用電腦分析對焦距離和不同距離點上的亮度,對比它自帶的數據庫,找出它認為合適的快門光圈組合。這種測光方式已經考慮了環境的亮度,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的經驗大概是85%)都不需要曝光補償,即使你的取景有過亮或者過暗的景物。
比較高級的數碼相機把測光模式選擇功能都做成了按鈕或者轉盤,而入門的相機就要在菜單裏尋找測光的選項。
有的人可能認為反複看拍好照片曝光效果很煩,很浪費時間,那麽有一種功能可以為你省review的時間,這就是包圍曝光。低檔的數碼單反沒有包圍曝光功能。根據相機設置的不同,你可以選擇3張或者5張不同效果。如果是3張,當你對著同樣景物連拍三張照片,一張曝光選擇是相機認為最好的,一張是正補償的,一張是負補償的。如果是5張,一張正好,一張正補償一點點,一張正補償更多一點,一張負補償一點點,一張負補償更多一點。大多數情況下你應該能選出一張曝光合適的照片。你還可以設置選擇包圍曝光補償的程度。我個人認為補償1/3檔基本看不出區別,所以你應該補償至少1/2到2/3檔。
仍以酒仙橋2網友的照片為例。這三張照片就是用包圍曝光拍攝的。
你在設好包圍曝光以後,可以連續拍攝三張到五章根據你設置的不用。酒仙橋2網友的包圍曝光是拍了三張。第一張是根據相機的設置略微欠曝的;第二張是根據相機的設置略微過曝光的;第三張是根據相機的設置認為正好的。
包圍曝光不適合運動攝影連續拍攝。包圍曝光一組照片基本上隻有一張是曝光合適的,其它都是過曝或者欠曝。萬一你的最佳瞬間是過曝或者欠曝不就虧了?
參考鏈接
酒仙橋2網友的關於包圍曝光和大動態範圍的視頻:
逸遊為鏡網友寫的帖子很好地解釋了在旅遊攝影中如何運用包圍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