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兒的傳說
楊道還 10/25/2025
傳說有個大院,大院裡有很多孩子。這些孩子平常沒事作,就瘋玩兒。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漫無目的地,想一出,玩兒一出。玩兒的時候很高興,到了晚上,雖然很疲勞,但誰也不太記得白天幹了什麼。有時說起來,就像講故事,故事也是大家喜歡的。
有的孩子喜歡自己玩兒,弄幾個樹枝、石頭,在角落裡,就能玩一天。別的孩子有時來拉他一起玩兒,看見了他玩兒的東西,雖然覺得沒什麼,但也還算好玩兒。一來二去,很多孩子都會不時地玩玩兒這些東西。
有的孩子在一起玩兒的時候,發現這樣玩兒比那樣玩兒更有意思。大家都稱他為天才,但也有不同意見,認為那個自己玩兒的孩子才算天才,這些偶然發現玩法兒的,隻是比大家聰明些。但聰明孩兒在孩子群裡更受歡迎,說話有權威。他們也有故事,比如說一起玩兒,最先發現好玩兒的玩兒法的,總有個誰先誰後,也可能換了人兒未必發現得了。為這個,聽故事的往往聽著聽著就吵了起來,就更好玩兒了,慢慢也就沒人注意那個自己玩兒的孩子了。
聰明有這樣的好處,誰不願意自己顯得聰明些呢?有的孩子就看人玩兒得好,或者自己偶然玩兒得好,就用心記下來。他們就成了新的天才,能相當穩定地弄出些新玩法兒,這比那些聰明的孩子更受歡迎,說話更有權威。故事也更多是圍著他們轉,講他們成功的奇蹟,琢磨他們的成功怎麼才可以復製,慢慢也就沒人注意那些聰明的孩子了。
這裡麵就出來了個最有心計的,他發現,如果把各種石頭和樹枝放在一起,你想怎麼玩兒就可以怎麼玩兒,不會到時候要搭個寶塔,卻沒有大樹枝或小石頭。他弄了一套東西,對大家說:「這套最全,也最公平。你會玩兒,就玩兒得好,不會玩兒,才覺得沒意思。」小孩子沒那麼多想法兒,大家聽了,也就信了。這時的新故事裡,以前那些人都成瞎貓碰死耗子的幸運兒了,其實沒什麼了不起。
所有的孩子都效仿新天才,弄到後來,沒有全套的東西的孩子,每天跟大家說起話來,都隱隱地覺得不好意思。有的孩子原來有比這套東西多出來的有意思的石頭,就自覺地悄悄丟掉了。有的孩子發現有別的遊戲更有意思,但說不出口,或者說出來也沒人聽,也就忘掉了。
後來又出了膽大的,他沒不好意思,他說這套東西畢竟是有數的,變化也就那麼多,也不是每個人都玩兒得開心——把大家想說的,都說出來了。大家覺得說的對,又不知怎麼辦。膽大的說,要說知道什麼好玩兒,還得回到那個自己玩兒的孩子那裡去,他才是真正的天才,能在大家知道的玩法兒之外找另外的法玩兒。有知道的小孩就起哄了,說他天方夜譚,因為那個孩子早就搬走了,大家都沒注意到。
有了這個主意,大家都沒心思玩兒了。整天湊在一起討論:現在的玩法兒都玩兒膩了,要是那個天才孩兒搬回來就好了。但也有人講,那個孩兒其實挺笨的。就有人出主意說,我們弄個假人,假人作什麼,大家一起出主意,假裝是假人自己的。這樣的假人比大家都聰明,當然就比天才還聰明。雖然假人隻是個假天才,但既然是天才,當然他也會知道怎麼玩兒最好。這個主意好,幾乎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有了盼頭,玩兒得高興極了。那些不參與的,也就無精打采,因為好玩兒點兒的,都被那些孩子死乞白賴地弄去造假天才了,還把院子裡弄得亂七八糟的。
這之後的傳說有兩種版本。一種版本說,他們胡搞瞎搞,什麼也沒弄出來。到最後,除了有幾個孩子硬充,說他們就要成功了——別人玩兒的,到時都會像垃圾一樣,隻有傻子才會去玩兒。其餘的人,都覺得他們在吹牛,但他們確實玩兒得更帶勁兒。其餘的孩子對別的玩具和玩法兒總有種太低檔、沒意思的感覺,就玩兒什麼都三心二意。但互相間問起來,都知道說:「今天玩兒得不錯,哈哈哈。」
另一個版本有點兒玄乎,說,某天夜裡來了個白鬍子老頭,對假人吹了口仙氣,假人就成真人了,就跟皮諾曹變成真孩子一樣。假人就象大家先前夢想的那樣,是個天才。不管誰出什麼主意,假人都早就知道了,當然也就總是趕不上假人講的好玩兒,也沒有那麼盡善盡美。大家都高興極了,不管假人說什麼,大家都傻乎乎地,興致勃勃地一窩蜂樣地去玩兒,一個不落。
但好景不長,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某天,突然有人不願意玩兒了。像流感來大院時一樣,這樣的孩兒越來越多。不管假人怎麼講,他們都隻回答:「有意思是挺有意思,但我不想玩兒了。找別人吧。」為什麼呢?假人那麼聰明,也想不明白。
他們有的白天扔扔石頭,就算是玩兒過了,扔石頭也不是想要扔,隻是打發時間,漫無目的。扔的石頭打到人,就打架,也打得無精打采,沒人勸架,沒人起哄,也沒人圍觀。有的突然對自己的衛生感興趣了,認為這才是有意思的,一天天就忙這個,沒時間玩兒。還有的,……,總之,大院裡靜悄悄的,除了假人自己,沒人玩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