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said:
政治、宗教、性:西方三大規範——為什麽是“牌照”而不是“笑話”?
在西方社會,政治、宗教、性是被高度規範的話題,它們不是單純的禁忌,而是某種帶有“準入門檻”的言論領域。換句話說,你不能輕易“攻擊”這些領域,但如果你具備某種特殊身份,比如電影創作者、諷刺藝術家、知名喜劇演員,你就像是拿到了一張“牌照”,可以在特定範圍內進行探討、批評甚至調侃。
1. 為什麽不能隨意攻擊,但可以“嚐試”攻擊?
這涉及西方社會的兩大核心矛盾:
- 言論自由 vs. 社會規範:理論上,西方民主社會推崇言論自由,但當話題涉及政治、宗教、性時,這種自由受到強烈的社會規範製約。
- 文化包容 vs. 政治正確:西方社會自詡包容,但“包容”意味著必須在特定邊界內行動,否則可能被指責為歧視、仇恨言論或冒犯。
因此,你不能隨便攻擊,但你可以“嚐試”攻擊——前提是你得有合適的身份(持牌人),並且攻擊方式符合某種社會認可的規範。這就是為什麽某些電影或喜劇可以談論這些話題,而普通人在社交媒體上隨便發表類似言論可能會遭到封殺或譴責。
2. 電影、喜劇演員的“牌照”是怎麽來的?
在西方文化中,電影、文學、脫口秀、政治諷刺節目等承擔了社會調節功能,它們像是一種“緩衝閥”,允許對敏感議題的有限批評和調侃,以釋放社會緊張情緒。但這些行業的從業者通常需要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技巧和社會資本,才能獲得“討論敏感話題的資格”,即所謂的“牌照”。
-
電影行業的規範:
電影可以探討政治、宗教、性,但通常需要以諷刺、黑色幽默、象征主義或隱喻的方式表達,不能過於直白,否則容易引發爭議或封禁。例如,《南方公園》(South Park)可以諷刺各種政治議題,但普通人在現實生活中講類似的內容可能會引發強烈反彈。 -
喜劇演員的“特權”:
喜劇演員因其職業特性,被賦予了一定程度的“諷刺豁免權”,即他們的語言被認為是幽默,而非真正的攻擊。但這種“豁免權”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被認為超出“社會可接受範圍”,他們同樣可能遭遇封殺(例如 Dave Chappelle 在 Netflix 的爭議)。
3. 為什麽說“規範”是一種“牌照”?
“規範”不僅是社會對言論的約束,它更像是一種行業特權。拿到這張“牌照”意味著你可以觸碰敏感議題,而沒有“牌照”的人隨意談論這些話題,可能會遭受嚴重後果。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
- 普通人隨意發表這些言論,可能被批評、封殺或貼上“極端”標簽。
- 而電影、喜劇、諷刺節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談論這些話題,因為他們的行業賦予了他們“言論邊界內的安全感”。
總結:言論自由的“隱形階級”
在西方,言論自由表麵上是普遍的,但在政治、宗教、性這三個領域,它是帶有準入門檻的:
- 沒有“牌照”隨意評論,容易引發攻擊或封殺。
- 但擁有行業認可(如電影、喜劇演員)的人,則可以利用這些話題製造娛樂、諷刺或批評,而不會立即受到懲罰。
喜劇演員的“笑話”,不是簡單的笑話,而是因為他們有一張允許他們觸碰禁忌的“牌照”。
4 months ago
王晶導演,以前不了解的時候有些看不起。但是聽他講了一些話,深感很有水平。比如他自己的職業就是導演,他並不是出於喜好在拍戲,而是這個很難拍,基於我的職業素養,我可以拍的好,我就很快樂。這是真的,很多人自己的職業不是自己喜歡的,但是做好了一些工作,會有成就感,這就是職業化的含義。王導是理性和感性和才華完美的結合.

2 months ago
主持人和王晶都是牛人, 聊的喜劇話題, 說笑之中聊很深度的問題, 見解獨特, 有內涵也有深度, 說笑之中的竇文濤, 不留痕跡的把握節目時間, 話題, 節奏, 淺顯的語言彰顯出無窮的智慧, 他就是華語圈最好的主持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