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運動(1):古人的函數分析

天體運動(1):古人的函數分析

蔣聞銘

人直立行走,晚上抬頭看到的,是滿天的星,一顆一顆,鑲在天穹上。這些星,都繞著人畫圈。月亮太陽,也繞著人畫圈。再看得仔細些,你會發現這些鑲在天穹上的星,走得一點都不亂,相互之間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大家看世界,先是天圓地平,後來知道了地球是圓的,自然而然就認定了所有的星體,都繞地球轉。不過呢,星星裏邊有五顆沒鑲好,不守規矩到處走。太陽月亮,也不守規矩。五個行星加太陽月亮,所以一周有七天。

星星是神在天上的標識,所以星星的運動,應該是完美的。世上最完美的,是圓,最完美的運動,是勻速圓周運動。所以星星在天上,自然都該做勻速圓周運動。這樣的信念,理所當然,從亞裏士多德到哥白尼,大家想都不想全盤接受,算是最古老的迷信。不過以地球為中心劃個圓,讓一顆星在圓上做勻速運動,無論如何,都不會是行星月亮太陽在天上的走法。所以這個信念,與金木水火土月亮太陽在天上的軌跡,對不上。

有了一種執念,遇到對不上的事,人的思維本能,不是放棄,而是想辦法調和執念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於是就有人建議,說行星還是做勻速圓周運動,不過比我們以前想的,要複雜一些。對行星在空間的運行軌道,正確的描述,可能是先以地球為中心畫一個圓,然後以這個圓上的一點為中心,再畫一個圓。行星在第二個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同時第二個圓的圓心,在第一個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 

托勒密對行星運動的這個描述,用現在的話講起來,就是拿兩個輪子,做一個數學模型。 既然是數學模型,要定性更要定量。這個模型裏有一堆參數:第一個輪子的直徑是多大?第二個輪子的直徑又是多大?第二個圓的中心,在第一個圓上走多快?行星在第二個圓上,又走多快?空間是三維的,這兩個輪子,被放在了什麽方向上?對具體的天體,比如說火星,你需要用火星在天穹上的位置變化,來反推這些參數。這個事情,就成了一道既難又煩的數學題。這道題難做,但不是不能做,做出來一看,理論和觀測,大體上能對上。

雖然能對上,還是有不小的誤差,怎麽辦?再加一個輪子。第一個圓繞地球,第二個圓的圓心,在第一個圓上轉,第三個圓的圓心,在第二個圓上轉,行星在第三個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這個模型,參數多了不少,反推起來可就要了命。但是難不倒煩不死,算出來一看,真行,理論和觀測高度吻合。不過呢,時間一長,觀測精度也有改進,三個輪子的模型,理論和觀測又有了誤差,怎麽辦?再加一個輪子。這就是歐洲人的地心說。過一段時間加一個。到哥白尼的時候,加到了十幾個。煩是煩,難歸難,但是這麽算,理論和觀測結果,合若符節。 這個就是歐洲古代的天文學。

所以說托勒密的地心體係, 可不是一句大家繞地球那麽輕鬆。地心說,是西方世界,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觀測和煩難無比的數學計算的基礎上,在過千年的時間跨度上,建立起來的一套完整精確的天文理論,成就輝煌。說地心說博大精深,是當時西方人類聰明智慧的最高結晶, 都不能算過分。

現代文明和近代中國 (全書目錄鏈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