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洋名字嗎?
在辦理移民申請時,移民顧問語重心長地建議,移民後一定要爭取盡快融入主流社會,入鄉隨俗。取一個洋名字,是融入的第一步。
洋名字,我很早就有過。那是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學期突然來了一個藍眼睛、鷹勾鼻的外教,教我們英語口語。那個時候,外教是個稀罕物。 整個學期,他都忙著給我們取洋名、用簡單的句子自我介紹。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來自天津的同學,洋名John。他用英語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約翰,我來自天津。“約翰”和“天津”兩個詞,他是用純正的天津話說的,又把發音故意拖長了一些,引得哄堂大笑。那位外教一臉蒙圈,跟著我們傻笑。
我選的洋名是亞曆山大,千古一帝,撲克牌裏的梅花老K,僅次於大衛王(黑桃k)和查理曼大帝(紅桃K),力壓凱撒大帝(方塊k)。有了這個洋名加持,我馬上找到了傲視群雄、睥睨天下的感覺。
要是現在,我肯定不會要這個名字,它已經被小朋友們玩兒壞了。我還是想活得輕鬆一些的,不要那麽沉重。
後來又學了一陣子俄語,來自基輔的美女外教要給我們取一個俄文名字。我還想沿用以前那個洋名字,好幾個沙皇叫亞曆山大。隻是這個名字用俄語念,最後一個音節得卷起舌頭,還得打一個嘟嚕,對初學者有難度。我嗑嗑巴巴表達了這個意思,又作顧盼自雄狀。美女老師馬上張開雙臂,熱情洋溢地歡呼:薩沙,歡迎我們的薩沙!甜甜的、膩膩的、傻傻的,骨頭都酥軟了。今天想起來,還有些陶醉。真奇怪,那些人高馬大、滿臉胡須、雄才大略的沙皇,居然也有這麽萌萌噠的愛稱。
前幾年認識了一位客人,一位雷厲風行的大姐,她的姓和名都挺難發音的。第一次見她的時候,我自我介紹,報了中文姓名,然後說,你可以叫我亞曆山大。我又請教她的名字的正確讀法。她教了我幾遍,說這是一個猶太人的名字,不常見。她接著說,你為什麽要取一個洋名字?你們中國人的名字很講究的呀。她還知道,傳統中國人的名字,是由三個方塊字組成的:第一個字是姓;第二個字是輩份,表示自己在家族樹上的位置;第三個字是美好的願望和祝福。這樣簡潔的名字,有這麽豐富的含義,任何別的民族都作不到。如果有人是真心誠意想和你交往,肯定會有辦法記住你的名字的。她說她的名字很難發音、很難記,但從來沒有妨礙她交朋友、作生意,她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有一個別的名字。我誇她說得有道理。再見到她,她已經把我的中文名字叫得字正腔圓了。
我們的名字,都是姓在前、名在後,西方人的姓名則相反。我見到過在法律文書中,因為姓和名位置錯亂,而出現麻煩的。
我們的有些名字,正讀、倒讀,都無傷大雅。譬如,張三變三張,王五成五王。但有些名字,倒過來念,就有些尷尬。一個壯壯實實的小夥子,姓金名偉生;一個標標致致的大姑娘,姓陶名碧雲。都是好名字,但倒過來念,老外聽不出來,中國人聽了,難免會有異樣的感覺。
唉,取名字,難!海外華人的名字,更難!誰知道哪兒踩著雷了呀!
西方人的名字也有好處,就那麽一些從聖經中或從古希臘文化中淘來的名字,也不具備什麽特殊的字麵含義,祖祖輩輩都可以稱為“路易”或者“喬治”,從一世到無窮世。
我有幾個越南鄰居。他們的姓名如果寫成漢字,很容易讀,如胡誌明,如阮基石。但人家改用字母文字了,那些名字寫岀來,我就猶如狗咬刺蝟,無從下嘴了。尤其是,名字裏一長串輔音字母擠在一起,念的時候帶著濃濃的鼻音。我怕冒犯人家,不敢嚐試,估計隻有重感冒時,才發得出那些個音來。幸好,他們都有洋名字,所以,我任何時候都可以和他們打招呼。
(《姓名亂彈之一》寫於2024-03-26)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