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續十 鍋碗瓢盆中的茶道

來源: 霜葉 2022-03-05 09:43:0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32 bytes)
前一篇聊到了唯識宗。了解唯識宗是奠定修行的基礎,知道這條路的大體方向是什麽。今天,我們來看禪宗。我也把“修行“這個詞換成”靈修”。“修行“總是帶給人一種刻板,守舊,光頭和尚的感覺。換成“靈修“,多了一個”靈”字,似乎就現代、高雅了很多,看看是不是更好接受一些。這也不能怪眾生著相,一種文化總要與時代相符合。隻有貼近生活,才能融入生活。

談到這裏,先插播一個禪宗公案,好像以前也有師兄提過。一位老婦供養一個修者多年。她想知道他的功力,便讓妙齡女兒去施媚試探。此人目不斜視,嚴辭拒絕。老婦罵修者是俗漢,燒了茅庵,趕走了他。這個公案其實是對大菩薩的指點。渡化眾生的時候要先融入其中,和群眾打成一片。對方在心裏上接受了你,才能覺得你說的話有道理。自己一副何不食肉糜,高高在上的樣子,別人也隻能敬而遠之。所以禪宗二祖後來娶妻生子,步入風月之所,一來是修心,二來就是為了渡化底層眾生。佛陀當年放棄皇位而赤腳托缽也是同樣的道理。進入證道位和行道位的大乘菩薩,表麵看來是與常人無異的,但是他們心中的我執和法執已盡。也隻有這時才能置身度外地處於最複雜的地方。我們可不能隨便去學,否則還沒渡化別人呢,先把自己染汙了,形似必須神先似。

言歸正傳。剛剛踏上靈修這條路的時候,我們的思想總是習慣性地把身體當成是我,而把身體之外的一切當成是外在的對鏡。有了這樣的主體、客體的分別,我們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對”我“的保護意識,以及”我“與其他個體的對比意識。想要”我“比別人得到更多的物質,更多的知識,生活地也更好。看過了”唯識論“就知道,其實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都是第八識的變現。你的所有見聞覺知都是意識產生的matrix,你的意識也就是你自己,隻有你自己。但是這個“我”根深蒂固,成為了一種本能反應,把我們分離成了個體,並且又把個體牢固地圈在了matrix裏麵,承受著一世又一世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現在我們要覺醒,想要離開這個matrix,就要逐漸放下對”我“的執著。這個"放下"僅靠腦袋想象是不行的。因為本能的覺受,本能的對鏡反應無法靠腦袋想象來改變,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輔助手段,讓思想停下分別認知。我們用念佛,數息,內觀,種種止觀的方式來讓思想慢下來,不要沒完沒了地對鏡攀緣。但是在應用中我們會發現,思想太狡猾了。你稍不留神,各種想法就一個串一個的出來了。壓也壓不住,停也停不了。別說日常生活,就是打坐中也很難對付。

有沒有一個簡單的,更容易上手的辦法呢?我覺得有,那就是“茶道”。如果你看過有功夫的人做茶藝,就能體驗到一種很特別的寧靜。這是一種擺茶者從內向外散發出的寧靜和超然。擺茶者的眼裏沒有這個世界,隻有手中的茶杯;他的心裏也沒有手中的茶杯,隻有自己。《六祖壇經》中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茶道的境界就在於“茶禪一味”。

你不需要花錢去買茶杯茶葉。這個茶道就在日常的鍋碗瓢盆之中,在你每天的行走坐臥之中。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廚藝節目中切菜的慢鏡頭,再配上一段音樂,每一個動作都是那樣的優雅美麗。所以茶道在動作上的重點是輕柔緩慢。就好像身邊有一個小嬰兒在睡覺,你要盡量的小心一點兒,輕一點兒,慢一點兒,不要把你的小寶貝吵醒了。不要小瞧這一個輕柔緩慢,如果你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上,是不可能從頭做到尾的。你總是手上做著一件事,心裏想著另一件事,不是打翻了這個,就是碰到了那個。所以當你把手裏的碗和菜當成藝術品來小心操作時,心裏的雜念就可以被收攝住。如果用一個單一的念頭來代替其他念頭,你就還在給思想注入能量,所以要格外的專心,沒有功夫時思想很快就跑了。我就是屢試屢敗,從而轉向觀境的。

茶道在心理上的重點是放鬆,保持一份悠閑,但不是思想上的放逸。任何宗派都是講究收心攝意的。注意力一直不能離開手上的動作(幹活時),和腳上的動作(走路時)。我們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剛開始也許你做不到心理上的放鬆,好像你永遠都在趕時間。那就清楚地知道你心裏在著急,看著那一份著急,看著看著它就淡了,就沒了。我們每天真沒有什麽太重要的事情,那麽急匆匆地往前趕,無非是擠出來一點兒刷手機的時間。悠閑一點兒,讓我們來體驗體驗這個世界。就從每一個當下開始,體驗一下你的手在哪裏,腳在哪裏。時間久了,哪怕飛機就要誤點了,你的腿上在跑,心裏也還是一份悠閑。保持心裏的放鬆就是觀心。一個簡單的茶道,既包括了觀境又包括了觀心。

做到了這兩點,心就靜下來了,雜念也慢慢少了。你不需要拿出額外的時間來,工作開會,打掃衛生,做飯洗碗,行走坐臥的每時每刻中你都在練習。慢慢地,你就練出靈修者獨特的氣質,一種在舉手投足之間,由內到外的氣定神閑。“心常空空的,氣常平平的,意常淡淡的。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遷,寂靜安然,不是佛在陪伴?“

我曾經的脾氣很壞,經常是一觸即發。所以一直很擔心自己到了更年期會鬧得夫離子散,終日掩麵而泣。現在的我平靜多了,也很有信心自己能夠平穩地渡過將來的更年期。壇裏的姐妹們也可以來試試看。不需要有一份特別的信仰,隻需要把茶道帶到生活中,讓自己活得更好。


所有跟帖: 

讚同這個感悟。即六祖說的“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馬祖說的“平常心是佛”。 -WXCTEATIME- 給 WXCTEATIME 發送悄悄話 WXCTEATI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5/2022 postreply 10:05:30

我覺得六祖這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說清了公案“婆子燒庵”的本質。 -WXCTEATIME- 給 WXCTEATIME 發送悄悄話 WXCTEATI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5/2022 postreply 10:37:49

這麽理解也很對。公案這東西,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霜葉- 給 霜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5/2022 postreply 12:45:00

師兄說的好! 禪宗很適合現代生活。就是先要有一個理論框架指明方向。否則容易有摸不著頭腦的無力感。所以我先聊了唯識。 -霜葉- 給 霜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5/2022 postreply 12:45: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