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而生源於孤獨

來源: 主流媒體 2018-07-08 12:24: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13 bytes)
為愛而生源於孤獨
 
叔本華和尼采都認為人生就是悲劇,認為人的意誌就是欲望, 欲望引起苦難。這種對於人生的感覺是真實的,但哲學解釋卻差強人意。
 
從本人唯物精神的角度來看,物質是運動著,變化著的,這本身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人類作為物質的其中一種,擁有同樣的性質。但人類作為生命體,卻是物質運動變化的一種奇跡,從生命個體來講,會有死亡,從生命整體來講,會有消亡,如果意識到這種生命奇跡終將消失,這就是人類的痛苦,也是作為生命體的一種悲劇。所以說人生就是悲劇,並沒有誇張。
 
生命流逝是人類的永恒之痛,而孤獨就是生命流逝的產物,本質上就是因為生命流逝產生的痛苦。當然很多人把孤單,獨處定義為孤獨,這樣的孤獨就可能沒有痛苦,定義就變得表麵化,不夠本質,就不是一種好的定義。孤獨是帶著痛苦的,譬如說童年陰影之痛,失戀之痛,喪失親人之痛,這都是因為生命的流逝,不可逆轉的事情。有的人說喜歡孤獨,欣賞孤獨,那絕對不是孤獨,而可能是一種孤單,孤單,獨處,不一定有痛苦,反而會享受到靜謐的快樂。
 
有人會說自己是快樂的小土豆,不會有什麽孤獨,那是不可能的。孤獨作為生命流逝之痛,擁有生命的本質,人作為生命體,是無法擺脫孤獨的。但人類可以不停地治療孤獨,那就是愛!
 
叔本華和尼采都認同用音樂這種藝術的形式來安慰或者說抵抗這種人生的痛苦。音樂確實是治療孤獨的一種有效方式,但不是全部,它隻是無數治療孤獨的愛中的一種有效的愛。
 
“一百年之後,爸爸媽媽會變成什麽樣子?”兒子曾經這樣問過。這句話體現了一個小孩的焦慮,怕失去爸爸媽媽的愛。小孩子也是有孤獨的,但他們容易被愛包圍,沉浸在愛的海洋裏,孤獨就會沉睡,就不太容易表現出來。但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在愛的挖掘和消失中,會逐漸體會到孤獨的滋味。
 
而愛是廣義的,不局限於男女之愛,親人之愛,朋友之愛。還有閱讀之愛,思考之愛,運動之愛等等,甚至八卦之愛,罵人之愛,害人之愛諸如此類的。有人認為叔本華,尼采之類哲學家們沒老婆沒孩子沒家庭沒朋友,生活很不幸,那有可能是一種錯覺,他們對於思考的熱愛,遠遠超過其他各種各樣的愛,他們在思想的海洋裏暢遊的時候,他們的孤獨就消失不見了。而一般人,就像年輕的李敖一樣,為一次失戀,痛不欲生,狂吃安眠藥,要死要活的。
 
因為孤獨,我們對愛敞開胸懷,也可以說我們是為愛而生!
 
7/8/201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