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載皓對話蔡東傑:台灣選舉與戰略安全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蔡東傑(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首爾1月23日電(作者 黃載皓)隨著民進黨親美候選人賴清德在1月13日的台灣“總統”選舉中獲勝,人們開始關注其對韓國安全的影響。周四,韓國外交部就選舉結果發表評論說:“我們希望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得到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這意味著韓國將繼續保持與台灣的非正式關係,而不會對其一貫尊重的“一個中國”立場做出重大改變。我們就台灣“總統”選舉及其對韓國安全的影響采訪了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蔡東傑,以下是采訪全文:
 
  黃載皓:在台灣“總統”選舉中,民進黨為什麽能繼續執政?

  蔡東傑:民進黨所以能夠繼續執政,表麵上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野勢力分裂。由於民調結果始終有六成支持政黨輪替,且賴清德的支持度也一直難以突破四成,因此,國民黨和民眾黨若能合作,擊敗民進黨的機會非常大。盡管國民黨和民眾黨確實曾經有過合作計劃,也一度很接近成功,但根本問題還是回到以零和競賽為本質的“總統”選舉,跨黨派合作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更何況,由於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支持者有原本支持民進黨的人,以及不喜歡國民黨的年輕人,這些人都可能在民眾黨與國民黨合作之後立即流失,因此合作未必等於雙贏。其次,影響選舉另一個關鍵變數還是涉及“中國問題”的選舉操作手段;由於台灣有超過八成以上民眾支持幾乎等同“隱性獨立”的“維持現狀”選項,這讓民進黨有機會利用國民黨對北京較友善的立場,將“反對中國”操作成為“反國民黨”,即便國民黨企圖凸顯維持現狀的“和平”麵向,將支持民進黨等同誘發戰爭危機,事實是後一種選舉操作方式長期以來都不太有效。

  黃載皓:民眾黨中間力量成功的背後原因是什麽?

  蔡東傑:民眾黨在這次選舉中,雖然柯文哲無法當選,區域“立委”也全軍覆沒,但“總統”選舉仍獲得超過三百萬票,不分區“立委”也斬獲關鍵的八個席位,就新政黨而言,表現還算不錯。大體來說,民眾黨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兩個:首先是人民對於單調兩黨結構的厭倦;從1990年代民主化以來,雖然始終存在一些其他小黨,台灣政治在過去二十年來仍然逐步朝向穩定的兩黨體製邁進,例如在“總統”選舉當中,過去隻有親民黨的宋楚瑜有機會威脅兩黨壟斷,至於在“國會”方麵,所有小黨席位相加也幾乎很難超過三成,盡管如此,不代表台灣人民對第三政黨沒有期待,可以這麽說,在親民黨與時代力量之後,民眾黨再一次引發了人民對出現第三大黨的政治期待。 

  其次是柯文哲的個人特質。相較其他傳統政治人物,柯文哲最大特征就是他比較不按常規的發言方式,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滿意他的答案,事實是他對於許多關鍵問題比較誠實,也不傾向閃躲,當然,理由或許是他的政黨包袱(畢竟隻是不具影響力的小黨)比較小的緣故,但他習慣直接回應問題,而不是透過一些修飾性語句來回避挑戰,還是受到部分人民的歡迎,尤其是年輕人,根據調查分析,他在20-30歲族群的影響力始終占半數以上。

  黃載皓:新民進黨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對大陸政策的可能發展?

  蔡東傑:一般來說,賴清德的“外交”與對大陸政策大體上應該延續所謂的“蔡英文路線”;“外交”政策具體特征有二,首先是堅定追隨美國,幾乎沒有例外地全麵配合華府的區域政策安排,尤其是在對大陸戰略方麵,其次則是強調“與理念(民主)相近者的合作”,換句話說就是高舉意識形態旗幟,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兩個政策方向其實也是相互配合的。至於在對大陸政策方麵,便是堅守“戰爭邊緣底線”,一方麵在台灣高舉反對北京的旗幟,在兩岸關係方麵也采取消極不交往態度,雖然這種政策確實讓台灣愈來愈往戰爭危機接近,但民進黨政府則以在軍事方麵的高度自製,例如在麵對中國軍事威脅時“隻抗議但不反製”,從而保障台灣不致真正麵對戰爭。對未來的賴清德政權而言,盡管基本上應該繼續遵循上麵兩個原則,不過,同時也將麵對四個新的變數:首先,相較北京對蔡英文曾經有過“定位”思考,並不完全懷疑她維持現狀的誠意,賴清德則是北京眼中無疑的“台獨”份子,因此他不僅不可能獲得“蜜月期”的待遇,積極施壓也非常自然;其次,第二個變數是即將到來且結果非常不確定的美國大選,一旦特朗普當選總統,恐怕對美台關係會帶來根本的變化;第三則是從烏克蘭到中東區域紛爭的不斷升高,在轉移大國注意力之餘,也可能為台灣安全帶來真空狀態;最後,最重要的還是賴清德的政治態度,一般認為他不可能如蔡英文般柔軟,也較可能刺激中國大陸。

  黃載皓:未來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會如何?選舉結果如何影響未來美中關係?

  蔡東傑:對美國而言,“維持穩定”將是重中之重,這也是華府罕見在選舉期間便透過重要智庫學者發文警告,在選後隔日又馬上派遣特使團來台的緣故。如同前述,由於賴清德充滿“不確定性”,加上其他區域衝突不斷轉移華府目光,如何在要求台灣配合美國政策之餘,不觸怒北京引發危機,堪稱非常嚴峻的挑戰。對中國而言,首先是在第一時間確認賴清德的“台獨”定性,其次則將延續過去八年來的漸進式持續施壓政策;必須注意的是,在曆經八年累積後,相較蔡英文上台初期,事實是目前兩岸關係已經處於戰爭邊緣狀態,繼續施壓勢必隨時存在戰爭爆發風險,當然,一般認為北京立即動武的機會並不高,不過,隻要美國轉移戰略焦點提供某種機會的話,為了滿足國內正當性要求,北京冒險對台灣使用武力的機會確實在升高當中。在此情況下,無論在年底之前或下一個任期的美國政府,都存在著必須與北京交流協調以便控製衝突風險。
 
  黃載皓:對韓國戰略安全的影響是什麽?

  蔡東傑:對韓國而言,台灣的選舉當然是另一個國家的內政問題,不過,一方麵同屬美國的區域戰略棋子,其次又因為雙方地緣關係相當接近,近年來由於“台灣有事”引發普遍關注,一旦台灣海峽果真爆發衝突,不僅駐紮日本與韓國境內的美軍難以置身事外,即便日韓兩國“主觀”上都不希望被卷入衝突,基於長期與美國戰略合作之慣性,在無法拒絕美國“協助”要求的情況下,非自願間接地被迫成為衝突一方,並非不能想像的結果。因此,從國家安全角度來說,無論台灣選舉結果將如何影響兩岸關係,並牽動區域安全秩序未來,保持關注並思考自身利益都是韓國不能回避的挑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