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好你的筏,因為你要超越
梅塔
2022年8月9日
《金剛經》從曆史上看顯然是大乘經典,也是北傳佛教中國禪宗的根本教典。般若廣場和禪世界佛法修學研討會以往對《金剛經》作過要點討論和整體修學。看來大家意猶未盡,提出主題繼續探討《金剛經》的名句之一:“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最有趣的一件事,也許是希望從中看出人們對佛法修學的觀點如何不同。
人們往往把自己喜歡的《金剛經》的句子當成其要義。比如關於其主旨,有人說是“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人說是“無我”和“離相”,有人說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等等。《金剛經》按“如是我聞”的開首語,一直被大乘學人當作釋加牟尼佛所說,但是有幾人敢說自已如實了知了佛陀在此經中闡揚的真實義呢?幸好“筏喻”在原始教典裏多次出現,因為佛陀就經常在那時古印度的眾多河流上奔波,憑借橋、舟、筏過河,甚至趟洪流直接而去。筏於他而言是再普通不過的渡河工具而已,用它給弟子們打個從此岸到彼岸、從世間到超越世間的諸方法的譬喻,人人皆懂,根本沒有什麽神秘可言。
我不想說我從《金剛經》看到的“即相離相”就是《金剛經》的要旨,雖然在不斷學習《金剛經》之後我有這樣的體會。須菩提在經文開首向世尊問出在此世間“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的問題,世尊答道: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是的,作為一個佛法修學者,你應該在這個世間找到降伏自心、安身立命並快樂安住的方法,一個對修行冷暖自知的實證方法,一個解決煩惱和不斷解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在此世間玩弄超越世間的所謂究竟的名相和境界。你需要即相,用正念禪的修習了解你自己的身、受、心和你周圍環境、社會、宇宙種種事物的苦、集、滅、道的具體運作。你找到適合你的筏,紮緊它,就在此世間開始渡河而不是去討論什麽超現象界的神秘和玄學,諸如涅槃和解脫之後該怎麽辦、渡河之筏還要去留之類的東西。如果你不了解此世間的相,你甚至連紮筏的材料都沒有,哪有什麽渡河之筏可言。大多數人不了解一條適合自己的筏,沒有一條在驚濤駭浪裏堅固的筏,甚至都沒有一點如實之筏的影子,卻高談闊論筏的存廢、有無、要還是不要,刷什麽漆,打什麽旗號,你不覺得可笑嗎?在此岸,在筏上,你當然有所謂自我的名號,根本不需要去搭理那些隻關心和津津樂道“彼岸”、“究竟”、“棄筏”、“神通”、“真我”和“真性”等“高級”概念的人。
佛陀在《金剛經》說了世間真諦,緊接著立刻教導須菩提,似乎生怕弟子誤解了核心教義: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 “不也,世尊!” –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 “不也,世尊!” –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是的,佛陀要你在“即相”之時,就要“離相”,因為他知道你在世間經曆種種事物和現象,甚至對布施和忍辱等大乘佛教所說的六度,由於長久以來的習氣都開始執著。你的渡往彼岸的筏可能花裏胡哨而抵抗不了狂風,可能久泡在岸邊開始腐朽,或你自己可能玩各種花樣,在此岸樂此不疲而遲遲未能起航。佛陀要你記住你的目標在於解脫此世間的煩惱痛苦,覺悟一切本質空性,以及成就你自己的平靜和清淨,而不是在現象界的生滅起伏中浪費生命。他可能建議你修理和強化你的筏,舍棄那些五彩繽紛的旗號,就在此時此地將筏撐出此岸而去 – 馬斯洛的人生成就的金字塔甚至可以作為參考 – 充滿正見、正念和精進地去劃你的筏(八正道)而實現你的超越。
第一步,紮好你的筏,因為你要超越這平凡世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