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國民黨主席應站穩何種兩岸立場?


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8月17日電(記者 倪鴻祥)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訂9月25日投票,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各界對參選者的關注焦點,在於他們的兩岸關係論述,而兩岸關係的曆程已清楚地顯示,“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是台海和平穩定的壓艙石,未來的黨主席勢須站穩此一立場,才能展現為民眾爭取安居樂業的能力。

  今天是國民主席選舉受理登記截止日,預計參選者包括現任主席江啟臣、前主席朱立倫、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等4人,張榮恭接受中評社訪問時,針對外界關注黨主席參選人的兩論述表示看法。

  張榮恭表示,近5年來執政的民進黨否定“九二共識”、實質推行“台獨”,還充當美國抗中辱華的急先鋒,導致兩岸協商機製中斷、雙方當局敵對升高、台海局勢緊張不安,當情況持續走向戰爭邊緣時,民眾不可能不會思考重新選擇一個足以開創和平的執政黨。

  他指出,第一,作為兩岸官方協商、政黨對話、民間和諧基礎的“九二共識”,首先不是世代的問題。2020年初國民黨在大選失利後,黨內有稱“九二共識年代久遠,年輕人不清楚、難接受”,進而意圖予以淡化甚至抹滅。殊不知當年的共識是台灣本著國家統一綱領與國家統一委員會決議而去和大陸協商達成的。

  張榮恭強調,國統綱領和國統會決議本來就是源自“中華民國憲法”;“憲法”更比“九二共識”早了45年,豈有“憲法”老舊而年輕人難以接受之理?那世界各國同樣行之長久的根本大法,不就都無法立足了?

  他說,因此,堅持“九二共識”絕非世代的問題,不應說成是所謂黨內大老反對擱置“九二共識”,誤為世代認知問題,這對黨內團結有害。而是麵對綠營抹紅時,如何論述早就已經行之有效的政策,做不做得到總理孫中山在遺囑中囑附“喚起民眾”的問題。

  張榮恭表示,再從其他雙邊交往來看,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起點是1972年的上海公報,中日關係正常化的起點是同年的建交公報,都比兩岸步入協商時代起點的“九二共識”還早20年,美日曆屆政府豈有藉口年代久遠來推翻該二公報?除非選擇徹底決裂。同理,除非國民黨放棄經營兩岸關係,拿香跟拜,與民進黨一樣被視為對兩岸和平共榮無能為力,否則就須重振對“九二共識”的信心,牢牢掌握兩岸和平之門的鑰匙。

  他認為,其次,“九二共識”不是名詞的問題。大選過後,黨內有謂“九二共識”遭到汙名化,不如換個名詞。其實,重點在於如何表述“一個中國”原則,而不在於如何形容1992年兩岸所達成的共識。

  張榮恭指出,也就是說,既然連中性字樣的“九二共識”這四個字都會遭到汙蔑,那麽其他對“一中原則”的表述,反而更容易被綠營抹紅;又如果回避了“一中原則”,任何名詞也都無法促成兩岸良性互動了。

  張榮恭告訴中評社,1992年台灣向大陸提出的表述方案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後又發函向大陸表示:“我方”將根據國家統一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本年8月1日對於一個中國涵義所作決議,加以表達。”台灣據此稱為一中各表,大陸則認為如此可以“體現一個中國原則”,並建議兩岸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於是雙方求同存異,兩岸的協商機製從而得以建立。

  張榮恭分析,如果未能體現“一中原則”,任何名詞恐都無法獲致“九二共識”的效用;若能體現“一中原則”,縱使不稱為“九二共識”,應可研判大陸仍會接受。

  他舉例,台北市長柯文哲雖然未曾主張“九二共識”,但其說法是“世界上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不是問題”。這等於把毛澤東說的“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倒過來講,意義相同,明確了“一中原則”,柯文哲也就能與大陸溝通對話。無論從理論或實踐來看,國民黨還是以堅持“九二共識”為佳。

  他表示,第三,單邊論述和雙方共識必須平衡。國民黨加強大陸政策的論述乃理所當然,以爭取選票。但是,單邊論述如果偏離了既有的雙方共識,即失去開創兩岸和平、促進台海穩定的功效,也就無從讓民眾在安全及生計的根本性議題上,作出品牌區別了。

  張榮恭指出,進一步說,毋須懼於綠營指控大陸沒有承認一中各表,以致從“九二共識”退怯。事實是大陸自始就沒有樂見一中涵義各自表述,隻是認同台灣提出的各自聲明“一中原則”,至於一中涵義則屬未來政治談判的範疇。縱使如此,大陸也沒有因為台灣許多人主張包括涵義在內的一中各表,就把相關主張視為否定“九二共識”,關鍵在於一中各表雖為單邊論述,但是誠如馬英九多次強調,“不會表述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那麽雙方便仍存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排除“台獨”選項的交集。

  張榮恭說,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從來都是拒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還大力“去中國化”。因此,國民黨完全應該遵循“憲法”、按照法律來定位兩岸關係的政治性質,即可在單邊論述和雙方共識上取得平衡;同時,在兩岸之間,僅以“九二共識”四個字作為共同政治基礎最為簡明,以互相尊重而有助互信。

  他強調,第四,求同存異也要綢繆未來。“九二共識”為兩岸求同存異的曆史性代表作,是雙方避戰趨和的指針。至於求什麽同?存什麽異?完全有必要說明清楚。根據當年雙方文件,兩岸各自的表述方案之同者,是都堅持“一中原則”、都謀求國家統一;異者為台灣聲明將按國統綱領與國統會決議表達“一中涵義”,大陸主張既然是事務性商談,就不涉及“一中涵義”。於是雙方擱置爭議。這些都是曆史事實,毋庸逃避,也是所謂原汁原味的所在。且從原始文件來看,也不存在所謂習近平“加注”的問題,台灣何必自己嚇自己。

  張榮恭曾經多次陪同連戰、吳伯雄、洪秀柱出席國共頂層對話,包括擔任發言人。他說,連、吳、洪三位的說法都是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這都相當精確。

  曾在李登輝時期擔任國民黨大陸工作會主任的張榮恭表示,縱使後期變化了的李登輝,仍然指示“行政院長”赴“立法院”正式宣讀“(九二年)兩岸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自表述的共識”。由此又可見在兩岸之間,各表的是“一中原則”,至於雙方對“一中涵義”認知不同,是采取擱置爭議的作法,才能順暢運作互利雙贏的協商機製。

  他指出,各界還要認識到,兩岸協商不可能永遠局限於事務領域,政治分歧若未能著手處理,台灣所迫切需求的國際空間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就會遲遲難找出路,所以政經並進實為未來兩岸溝通對話的必由之路。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者須有充份的高度及氣魄來引領全黨和台灣突破當前兩岸困局。而走“和陸友美”路線,比起競相“親美”,雖僅一字之差,卻能真正有助台灣整體利益及符合尊嚴,值得鄭重考量。

  張榮恭說,謀求國家統一是大陸至為堅定的目標,絕不會有變,隻是途徑為何而己,當然和平方式為其首選,非和平方式乃迫不得已。這是台灣任何政黨都無從回避的挑戰,不應自欺欺民。須知,“急獨導致急統,台獨刺激武統”,唯有不獨棄獨才能避免被急統、被武統。再提高眼界來看,如果能秉著原本國統綱領的精神及現行“憲法”的宗旨,扭轉“去中國化”,訴求“緩統漸融”-“緩步統一、漸進融合”,並以同為炎黃子孫的身份參與中華民族複興進程,當可有效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灣安全繁榮。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