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製”台灣模式辨析

來源: crn2005 2019-06-09 23:48: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861 bytes)


國家統一關乎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是中國夢的必然組成部分。

  中評社╱題:“一國兩製”台灣模式辨析 作者:楊立憲(北京),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台灣拒絕接受“一國兩製”,歸結為一點,就是對以“一國兩製”模式統一有恐懼,有擔憂,有懷疑,同時,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堅定支持、保護台灣有幻想。

  雖然台灣目前拒絕“一國兩製”,卻並不等於說“一國兩製”在台灣根本無實施的可能。為了讓台灣願意接受“一國兩製”,大陸除了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增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可信度,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威信及影響力,增強港澳模式的說服力等,還要就台灣方麵關心的種種問題解疑釋惑。

  序言

  以“一國兩製”方式解決因內戰而遺留的台海兩岸分治問題,是中共領導人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政治構想及主張,但機緣巧合首先應用在解決香港澳門回歸的實踐中。港澳回歸以來的治理情況表明,“一國兩製”實踐雖然不斷遇到這樣那樣的挑戰或問題,需要不斷發展完善,但總體上是運用成功的。通過港澳的實踐,人們對以“一國兩製”模式解決台灣問題增強了信心。

  但毋庸諱言,迄今為止,“一國兩製”構想仍不為台灣主流民意(涵蓋泛藍和泛綠兩大陣營)所接受。其原因值得認真探討。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1.2講話”〔1〕中提出,要“探索‘兩製’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這是對從事對台工作者及學者提出的任務和要求。筆者作為長期從事對台暨兩岸關係研究的學者,想就此問題談點管窺之見,以促進相關討論的深入。

  一、台灣不接受“一國兩製”的原由

  “一國兩製”構想從提出至今,台灣方麵從未認真思考其可行性並予以接受。蔣經國當政時曾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暨實行“一國良製”。李登輝主政初期製訂的“國家統一綱領”,基本延續蔣經國的大陸政策思路,主張“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李登輝主政後期提出“階段性兩個中國”、“特殊兩國論”,實即推動“分裂合法化”。陳水扁執政時期乾脆推行“一邊一國”、“正名製憲去中國”、“台灣前途由住民自決”的“台獨”路線。馬英九主政時期,雖然兩岸關係有了較大改善,但馬當局始終堅持“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的立場,拒絕接受“一國兩製”統一構想。蔡英文乾脆直接拒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並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製”混為一談,〔2〕舉執政之力製訂“因應及反製‘一國兩製台灣方案’指導綱領”,以此“作為國安團隊與行政部門因應這項挑戰的行動準則”。〔3〕就連當下台灣最紅的藍營政治人物韓國瑜,也不諱言“大部分人無法接受港澳式的一國兩製”。〔4〕

  綜合來看,台方反對“一國兩製”的理由,主要有“吞並說”、“矮化說”、“共產化說”和“變卦說”等。

  “吞並說”認為,在“一國兩製”下,台灣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雖可享有“高度自治”,但不能違背大陸的憲法與中共的旨意,兩地“本質上仍是一種主從關係,一製代表中央,另一製代表地方”,〔5〕這是“落入北京的陷阱,遲早要向北京納稅、受它指使”,如同“把凱蒂貓推到獅子的籠子”,〔6〕台灣人隻能享有鳥籠裏的“民主自由”〔7〕。

  “矮化說”認為,“一國兩製”把台灣等同於港澳,這是“無視中華民國的存在”,無視台灣人民已經享有的一切自治權力,是對台灣的貶低。認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8〕擁有自已的土地和人口,有自己的“憲法”法律及“國家象征”符號,有最高且排他的自我管轄權和對外關係權,選民可以直接選舉各級行政首長和民意代表,而港澳則是中國從英國和葡萄牙手中收回的殖民地,從未獨立擁有台灣所擁有的這一切。港澳實施“一國兩製”是獲得從未有過的“高度自治權”,台灣則不是。所以,台“斷不可能接受‘一國兩製’”。〔9〕台灣前途由“住民自決”已成為“全島共識”,兩岸隻有在“對等”的基礎上才可以談未來。〔10〕

  “共產化說”認為,在“一國兩製”下,大陸社會主義製度是主體,台灣的資本主義製度隻能為輔,且隻能在過渡時期存在,而且權力安排“由上而下”,台灣人不可以當國家領導人,“缺乏民主性”,〔11〕大陸對兩製的內涵與時效擁有解釋權與最後決定權,台灣“終須被迫放棄民主自由製度,完全接受中共設定及安排的製度”;“一國兩製”的目的,“是要中華民國向中共全麵歸降,要台灣地區人民在一定時間後放棄民主自由製度”。〔12〕

  “變卦說”認為,大陸實行集權體製,共產黨領導一切,人治大於法治,中共建製後政治運動不斷,法製權威不彰,人權得不到充分保障,有諸多說話不算話的先例,令人不敢相信中共領導人在統一前作出的種種承諾。易言之,一旦台灣接受統一,大陸完全可以依仗其執政優勢,在其認為必要、合適的時候,找藉口隨意更改諸如兩岸達成的統一法律,屆時台灣將毫無退路及“自衛”能力。

  由上述說法可知,台灣對於實行“一國兩製”,一是恐懼,二是擔憂,三是不信任。之所以會產生這些看法,原因錯綜複雜,筆者試歸納出如下幾點。

  其一,國共內戰後遺症。國共兩黨圍繞國家發展道路、社會製度、意識形態及執政權的鬥爭由來已久。近代史上,國民黨曾是中國的執政黨,國共兩黨曾兩次合作,但最終因分歧不可協調導致內戰爆發,國民黨戰敗被迫退踞台灣一隅,兩岸由此形成隔海對峙局麵。這段曆史讓國民黨始終耿耿於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政權在探索發展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甚至犯過諸如反右、文革這樣的嚴重錯誤,這些更加深了國民黨的反共情結,並進而將國共恩怨轉化為台灣人民對大陸的敵視暨不信任。改革開放40年極大地改變了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觀感,國共兩黨也走上了和解的道路,但要去除兩黨將近百年來結下的心結,建立政治互信,實現兩岸整合暨統一,絕非易事。該黨對“一國兩製”的標準回應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即實行“一國良製”。

  其二,國際冷戰格局影響。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分成兩大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兩大陣營尖銳對峙,兩岸自然分屬於兩端。美國把台當作“亞洲反共第一島鏈橋頭堡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不遺餘力加以扶持,極大地阻撓了中國的統一大業。1990年代兩大陣營冷戰宣告結束,但因是以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集團解體為標誌,故非但不利於兩岸統一,還激勵了台灣在美國支持下繼續與大陸對抗。進入新世紀以來,雖然經濟全球化、國際關係多極化成為潮流,但冷戰餘緒仍在,美國仍在處心積慮地利用台灣來遏製和演變社會主義的中國,這顯然不利於台灣接受“一國兩製”。

  其三,兩岸實力及發展不平衡。從兩岸綜合實力比較上看,台灣在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上領先於大陸,如人均GDP、人均分配所得、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擁有財富等,均比大陸強。但大陸人多地廣資源多,實行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國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均獲得全麵快速發展。目前,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七八個省份的經濟總產值已超過台灣。1990年代初台灣GDP總額占大陸45%左右,到2018年隻占4%了。〔13〕大陸政權獲得國際承認的數量,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發言權和影響力,更是台灣無法望其項背的。這樣的實力對比差距及其發展趨勢,造成台灣社會麵對大陸時心態極其矛盾暨不平衡:一方麵是羨慕嫉妒,甚至有些自卑,另一方麵則是不服氣、不甘心、不相信。影響所及,台對“一國兩製”構想充滿恐懼,擔心統一後台灣會成為大陸的盤中餐、囊中物,予取予求。

  其四,台與港澳情況不同。港澳原是英國和葡萄牙治下的殖民地或租借地,中國政府是與英葡政府談判後,方使港澳回歸中國統治,“一國兩製”賦予港人和澳人從未有過的高度自治權。台灣則不同。台於1945年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到中國懷抱,1949年雖因內戰原因與大陸隔海分治,但始終置於中國人自己管轄之下,本就有“高度自治權”;“一國兩製”在台看來,並沒有賦予更多的權力,反而要剝奪所謂的“獨立主權”,這是對台的“歧視”、“矮化”和“吞並”,故打內心眼裏不願意接受。此外,港澳回歸後在“一國兩製”適應上多少存在一些問題,這也成為“台獨”勢力故意扭曲和詆毀“一國兩製”的口實。

  其五,島內政治變遷的影響。大陸最初提出“一國兩製”構想時,寄望於在台長期掌權的國民黨與中共實行第三次合作,但將近40年過去,台灣的政治生態早已本土化、多元化和台灣化,國民黨已由獨大黨變成眾多競爭黨之一,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一躍成為台灣政壇主要政黨及國民黨的頭號競爭對手,“台灣前途自決”漸成為所謂的“台灣共識”。政黨政治暨選舉政治的實施,驅使台各政黨紛紛向民粹政治靠攏,以討好選民、爭取選票作為執政的主要途徑。在這種背景下,“台獨”大行其道,統派處境艱難,“一國兩製”被汙名化和妖魔化,就連推動兩岸交流都要冒很大的風險,弄不好就會被扣上“聯共賣台”的罪名,這使得“一國兩製”在台根本沒有理性探討的空間。此外,兩岸長期對立分治,極大地影響了台灣同胞對祖國的瞭解和認同,甚至出現了所謂的“天然獨”。

  其六,國際社會公投風盛行的影響。冷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再次出現了公投自決的風潮,先後有數十個國家內部出現了舉行獨立、自治或明確地位的公民投票,有的公投成功達到目的,有的則宣告失敗或不被承認。如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獨立、前南斯拉夫國家分裂、東帝汶脫離印尼、南蘇丹脫離蘇丹、厄立特裏亞脫離埃塞俄比亞等獲得成功,而波多黎各申請成為美國第51州、魁北克脫離加拿大、蘇格蘭脫離英國、加泰羅尼亞脫離西班牙、百慕大脫離英國、庫爾德斯坦脫離伊拉克、托克勞擺脫新西蘭托管等則宣告失敗。還有些則處於爭議狀態,如克裏米亞舉行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公投,獲97.47%票支持,俄羅斯宣布承認並予以接納,但烏克蘭和聯合國大會投票予以否決。〔14〕這些公投很多已超出了二戰後殖民地謀求民族獨立的性質,例如魁北克、蘇格蘭和加泰羅尼亞等地的獨立公投,以及波多黎各想成為美國第51州的公投等,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民粹的宣示,而且有些成功了,有些則失敗了。但無論結果如何,蔚然成風的公投運動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台獨”分裂勢力推動公投自決是很大的鼓舞。

  綜上所述可知,台灣拒絕接受“一國兩製”,既有曆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經濟社會和意識形態方麵的原因;既有國際原因,也有兩岸的原因。無論何種原因,歸結為一點,就是對以“一國兩製”模式統一有恐懼,有擔憂,有懷疑,同時,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堅定支持、保護台灣有幻想。

  二、大陸為什麽主張“一國兩製”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回答為什麽要實現兩岸統一的問題。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上,兩岸完成統一符合包括兩岸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利益,關乎全體中華兒女的情感與尊嚴,是中國夢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

  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以來,始終以單一製大一統形態為主,2000多年雖曆經分分合合,但分裂總是暫時的,統一則是主流,是相對持久恒長的統治狀態。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認為,中國曆史的興衰治亂和國家分合之間關係密切,統一出盛世,分裂則必然造成社會動亂,故統一是關係中國存亡和長治久安的大問題,是“頭等大事”和“根本要圖”;以中國的土地、人民、物產等條件,一旦統一,將會形成對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將來定可為世界一等強國”。〔15〕世界曆史也證明,國家分合是國運興衰的關鍵要素。

  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中華民族最早發現、開發和經營了這塊土地。明朝統治時期,台灣先後遭到荷蘭、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但最終都被中國人所驅逐。清朝連續統治台灣長達212年之久。清末中國積貧積弱,日本趁機發動甲午戰爭,迫使清政策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但僅僅50年時間,中國便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重新恢複對台灣行使主權。1949年後,台灣因國共內戰原因與大陸隔海對峙,但兩岸關係並非國與國關係,而是中國內戰的延續,統治台灣的仍是中國人,兩岸現行的根本大法均將兩岸領域界定為“國土”。中國大陸從未動搖過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解決台灣問題的意誌和決心。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也普遍認同台灣屬於中國的“一中原則”。

  從台灣生存發展的角度看,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係於民族複興。兩岸一水之隔,同文同種,禍福相依,命運與共。台灣的島嶼環境和以外貿為主的淺碟子經濟特征,決定了其發展離不開祖國大陸。1979年以來,兩岸經過近40年的經濟、社會和文化交流,已進入融合發展階段,大陸已成為台灣第一大投資對象、第一大交易夥伴和最大的順差來源;1997年之後,亞洲及國際社會連續爆發金融危機,若不是大陸的有力幫襯,台灣是決不可能安然度過的。從台灣安全的角度看,隻有以繁榮富強穩定的祖國大陸作靠山,打造一個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兩岸關係,才是台灣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靠花錢買武器傍大款與祖國作對,不啻於請鬼開藥單走進死胡同,思路完全錯了,隻能給台灣人民帶來災難。

  從大陸安全的角度看,台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祖國大陸東南“七省之藩籬”、“東南之鎖鑰”,對大陸對外開放、經略海洋和防範外來侵略等,意義重大。“隻要台灣不同大陸統一,台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16〕曆史上台灣數度被列強覬覦強占,不僅僅因為台灣具有西太平洋海上交通要道的價值,而是它與中國大陸聯結密切,控製台灣可以成為侵略中國的跳板,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控製中國東南出海口,控製中國向外發展。也因此,某些世界列強總是處心積慮在兩岸之間挑撥離間,玩弄“以台製華”的把戲,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目前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有中國尚處於內戰分治狀態,這是華夏兒女心頭之痛,重新崛起的中華民族,決不可能允許這種現象永遠存在。

  因此,在兩岸要不要統一的問題上,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中國人民絕不容許台灣再次從中國分裂出去,要討論的隻有如何統一和何時統一的問題。

  在如何統一問題上,存在著兩種選擇方式:一是武力統一,二是和平統一。縱觀古今中外的曆史,統一大業多采武力方式達成,鮮少和平統一成功的案例。中國曆史上九次大一統,均以武力方式達成。但武統必然付出高昂的代價:不僅同室操戈、生靈塗炭、遺患無窮,而且會對國家資源和人民世代辛苦積攢的財富造成極大的損毀,重創民族的生機活力,甚至給外敵入侵造成可乘之機(日本在1930年代入侵中國,就是瞅準了中國內戰的機會)。因此,孫子兵法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人民千方百計地維護和平,防範戰爭再次發生。冷戰結束後,和平發展已然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語言暨時代潮流。因此,除非萬不得已(例如傷害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中國共產黨決不會選擇武力方式統一。

  究竟怎樣做才能達成和平統一的目標呢?筆者認為,和平統一至少要具備如下的條件:一是對立的兩造均有和平統一的願望;二是要滿足雙方最低限度的要求暨兼顧彼此的核心利益;三是開展平等協商談判,循序漸進。

  如果對立的雙方或一方根本沒有統一的願望,就很難言及和平統一。但願望一定是建立在保障核心利益的基礎之上的。所謂核心利益,是指關乎存亡以致於難以進行交易或退讓的重大利益。當代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國家統一、國家政治製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等。〔17〕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定位均關乎到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台灣也有自己所標榜的“核心利益”,如:生存安全、民主政治、自由經濟、依法治理、均富社會、保障人權、“前途自決”等。顯然,兩岸的核心利益存在著共同點,如對民主、自由、均富、法治、安全的保障與追求;也有不同點,如社會製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更有尖銳衝突點,如“國家認同”、“前途自決”等。和平統一需要雙方在核心利益認知上予以整合,盡量尋找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暨平衡點。

  細分析可知,兩岸對核心利益的認知並非截然對立,不可整合。例如對“民主”的認知,大陸實行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主張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而台灣則實行體現權力製衡的政黨政治、選舉政治和議會政治,主張“一人一票、公平競爭”,兩造的本質都是要求人民當家做主。台灣主張“社會均富”,大陸則主張“共同富裕”,二者的目標實為一致。台灣主張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大陸也主張“公民在法律麵前一律平等”。〔18〕二者在本質上亦無不同。大陸過去在法治方麵存在不足,但現在“全麵依法治國”已成為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根本遵循。最關鍵的是,兩岸同文同種,都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價值觀上都打著中華文化的烙印;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

  毋須諱言,兩岸最大的差異就是現行社會製度不同。大陸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台灣則實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由於長期對立分治並受冷戰格局影響,雙方的政治意識形態相對固化,整合起來不太容易。但如果雙方都能認識到,兩岸的核心利益並無本質對立,都必須以民生福祉為上,整合就不難;反之,則不容易。為了實現和平統一目標,兩岸必須尋求最大公約數,最大限度求同存異化異。為此,可以開展平等協商,就統一的步驟、方案等進行談判,乃至討價還價,最終達成共同接受的協議。習近平指出:“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19〕由於統一問題涉及到的內容和內外環境錯綜複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地向前推進。

  客觀地說,以“一國兩製”方式來達成和平統一,兼顧了兩岸的實際情況,找到了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暨平衡點,是實事求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一國兩製”符合結束兩岸政治對立、實現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和治權整合的統一要求。按照公認的國際法,一個國家隻能有一個合法的中央政府在國際上代表它行使主權。目前兩岸均在國際社會聲稱自己是“主權獨立國家”,這是70年前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是不正常的政治現象,必須予以整合。整合的主要路徑,應是重新製定一部為兩岸所共同認同並遵守的根本大法,應用範圍涵蓋包括台港澳在內的全中國領土,結束目前“兩部憲法”衝突並存的局麵;應該有一個統治權涵蓋全中國且是對外唯一合法代表的中央政府,結束目前“兩個中央政府”並存的局麵;應該統一國防、外交等屬於統一國家的中央政府的權力,結束目前兩岸軍事對峙、外交競爭的局麵等。

  鄧小平曾針對“台灣完全自治”的說法指出:“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我們不讚成台灣‘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沒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自治’就是‘兩個中國’,而不是一個中國。我們承認台灣地方政府在對內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雖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至自治區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為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條件是不能損害統一的國家的利益。”〔20〕

  其次,“一國兩製”體現了尊重、照顧、包容差異的務實精神。除了憲政、外交、國防等象征國家統一的法律、機製和許可權應予以整合、協調外,其餘一概維持現狀。鄧小平曾設想,“祖國統一後,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製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台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隻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等係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台灣留出名額。”〔21〕習近平也表示:“一國兩製”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一國兩製”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製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22〕顯然,“一國兩製”的台灣模式將較之港澳模式更加寬鬆,自治程度更高。

  三、“一國兩製”台灣模式的失與得

  蔣經國在世時,曾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作為對中共提出的“一國兩製”的回應。1991年台灣“國統會”發布《國家統一綱領》,主張兩岸“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識,共同重建一個統一的中國”。〔23〕馬英九也多次聲稱:“兩岸間不應該是政權之爭,不應該是統獨之爭,不應該是國際空間之爭,而應努力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上,彼此激勵,相互提升。”〔24〕潛台詞均是:“一國良製統一”。這樣的說法值得商榷。

  筆者認為,以“一國良製”統一確實很好,有利於中央政府進行治理,還可以避免很多後遺症。問題在於,這裏的“良製”究竟指的是大陸的製度?還是台灣的製度?顯然說者指的是後者。這就有問題了。且不說台灣製度本身就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就算台灣製度很完美,也未必適用於治理偌大的中國,充其量僅可作為一種模式提供大陸參考而已。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大陸人民自己的選擇,是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

  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解決了13億多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一舉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和中華民族貧窮落後的麵貌,為世界提供了中國發展經驗、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也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已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肯定乃至效仿。與此同時,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差距越拉越大,台灣今天恐怕已無底氣說“以台灣模式統一中國”了。

  至於說到堅持“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大陸並無異議。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就包括了這些內容,雙方追求的價值理想內核並不矛盾。可能在台灣一些人看來,大陸模式不符合“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精神,而是相反,但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是兩岸絕大多數人民,不能由少數人主觀認定。

  如果說以台灣模式統一中國不現實,那麽,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來統一可能也不現實。因為兩岸自1949年後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在雙方各自的努力下都創造了發展的奇跡,都得到國際社會不同程度的好評,也都為兩岸各自人民所認同和適應。因此,實現和平統一最好的模式就是實行“一國兩製”。即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兩岸各自選擇的社會製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外國在台的合法權益等,在統一後不變。

  不必諱言,統一必會對兩岸政治現實產生一定的衝擊,必會在某些方麵作一些加減乘除暨揚棄調整。但總的來說,無論對大陸還是對台灣,統一都將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的選擇,衝擊是有限的、暫時的,和平發展、取長補短、互利共贏則是全麵的、長遠的。

  對於大陸來說,“一國兩製”把原則性與和平性、包容性、現實性相結合,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統一大業找到了一個折衷方案,雖不盡完美,但比武力統一付出的代價要小,後患要少,更符合全民族的利益和願望,以及時代潮流和普世價值觀,符合中國共產黨追求和平統一的初衷。關於這方麵的論述,中共領導人從鄧小平以降到習近平,都發表過大量的談話,本文在此不作贅述。

  對於台灣來說,以“一國兩製”方式達成統一同樣是得大於失。長期以來,“一國兩製”在台灣內部被妖魔化和汙名化,成為“吞並”、“矮化”等的代名詞,這實在是莫大的誤解,是因兩岸長期敵對、不瞭解、不信任而產生的天然偏見。

  就失而言,不能否認,兩岸統一後,隻能有一個中央政府、一部統一大法,這對台灣現行政治體製會造成衝擊,但同樣也會對大陸政體造成衝擊。例如修訂憲法,重組中央政府,修改國家稱謂、標誌、符號,整合國防、外交事務,明確大陸與台灣特區的關係、許可權等,台灣要作出讓步,大陸同樣要作出讓步,這並不能說成是一方吃掉另一方。

  如果把統一後台灣變成中國一個特區看成是“矮化”的話,那是沒有看清楚台灣現在的國際處境,或者說仍對“台獨”抱有幻想。坦率地說,隨著中國大陸強勢崛起,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國際地位已是鐵板釘釘的事,“台獨”沒有任何可能。所謂統一,就是要結束兩岸因內戰延續至今的敵對狀態,在一個中國的法律框架下重新理順關係,使兩岸關係合乎重新製定的新憲規範而已。台灣在統一後得到的將遠遠大於它失去的,或者說它得到的是更廣泛的、確定的、有保障的、有尊嚴的、大有為的大自由,失去的是小範圍、不和諧、不被承認、沒有前途、沒有保障的小自由。

  具體而言,其一,國家統一可以結束兩岸政治對立,使台灣扭曲的政治體製得以正常化,化解島內的國家認同矛盾和族群隔閡,促使政黨良性競爭,確保台灣長治久安;同時,台胞作為中國人,可以堂堂正正地參與國家治理,共同推動民族複興暨國家的全麵發展進步。其二,可以結束兩岸軍事對抗,大大節省軍費開支,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製和防禦分工體係,共同維護國家的領土與領海安全,確保台海持久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其三,可以擴大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台的駐外機構至少可以擴大10倍,台灣代表可以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進駐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兩岸共享中國的大國地位和榮耀,共同參與國際事務治理,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進步作出貢獻。其四,可以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和共同市場,實現人、財、物的自由流動與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兩岸產業分工合作、良性競爭和共同發展,兩岸攜手賺世界的錢,共同承擔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讓中華民族經濟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台灣可以搭乘大陸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分享大陸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破解台灣經濟發展的難題,促進台灣經濟向更高水平轉型升級。其五,有利於化解內戰在兩岸同胞情感上造成的隔閡,撫平曆史創傷,促進民族和解,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兩岸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

  換言之,兩岸統一後,除了中央政府(治權)整合再造,統一外交、國防事務外,台灣實行的資本主義製度不變,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不變,包括言論自由(包括可以批評大陸、監督政府),集會結社自由,經濟運作自由,選舉照舊“high”,而且政治體製理順,法製更完備,社會更和諧,生存更安全,對外活動空間更大,台灣同胞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國家治理和國際事務治理,心情更愉快。

  綜上所述可知,如果兩岸統一是必然趨勢,目前實行“一國一製”不現實,對雙方都不利,隻有實行“一國兩製”,才是成本最小、代價最少、過程平和、包容雙贏、結果圓滿的上佳選擇。

  有人以中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來質疑大陸和統的誠意,這是一種誤解。設想一下,在島內“台獨”分裂思潮甚囂塵上的情況下,在某些國際勢力奉行“以台製華”戰略的大背景下,如果大陸宣布放棄使用武力,兩岸還有可能統一嗎?國家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是兒戲,不能搞所謂棄武試驗,萬一不慎造成台灣從中國領土分割出去,其責任無人能夠承受。

  正因為如此,大陸一再重申,為防止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但這不是針對台灣同胞。習近平不久前重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25〕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共十九大報告宣示: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曆史悲劇重演。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小結:抓住機遇 平等協商 共議統一

  兩岸因國共內戰導致隔海對峙以來,已有長達70年之久。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也是影響國家強盛、民族複興、台灣長治久安、地區和平穩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為國家民族計,為台灣長遠發展計,為地區和平共處計,兩岸不應該把政治對立一代一代傳下去,而應盡早謀求開展政治談判,協商結束政治對立,早日完成國家統一,兩岸攜手共同前進,共創雙贏。

  用“一國兩製”方案解決國共內戰遺留的台灣問題,即解決在一個存在著對立的政治實體的國家中的統一及整合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目前已成功運用於回歸後的港澳地區,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但這一模式尚未被台灣地區接受。“一國兩製”的台灣模式有待兩岸同胞共同參與,進言獻策,平等協商,達成共識。大陸一再強調,在堅持一中原則的基礎上,兩岸什麽問題都可以談,什麽都好商量,這為兩岸談判達成共識預留了空間。

  毋庸諱言,古今中外曆史上鮮少有和平統一成功的案例,即使是社會製度相同的朝代和地區之間也是如此,何況社會製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存在很大差異的地方!當年國共內戰緣於此,美國南北戰爭之所以會爆發也緣於此,台灣至今仍堅拒“一國兩製”方案,這些都令筆者對以“一國兩製”方式達成兩岸統一,多少有些悲觀。但轉念一想,世界上許多事情的發生,最初都看似不可能,結果卻成為可能,人類曆史的長河就是由無數的不可能最後變成可能組成的,其中的關鍵因素離不開實力對比,民心向背,利害相關,文化背景,外部環境,技術革命,領袖作用,謀略運用,突發事件等。

  中國共產黨認為,兩岸走向統一是曆史的必然。這是因為兩岸存在著天然的血緣、地緣、物緣、文緣及其曆史聯係,台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的發展也離不開台灣,統一符合兩岸人民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體華夏兒女的共同期盼。正如鄧小平所說:統一問題“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誌的”。〔26〕“民族複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27〕

  中國夢包括民族複興和國家統一兩大內容,缺一不可。民族複興呼喚國家統一,國家統一必將有力助推民族複興。正如習近平所說:“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複興而終結!”〔28〕這就是兩岸關係發展必須遵循的規律。

  冷戰結束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普世價值,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得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依賴加深,誰也離不開誰。當今世界正麵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信息革命網絡化使世界日益扁平化,經濟全球化將無遠弗屆的人們的命運連在一起,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正在深刻改變地緣政治的麵貌。海峽兩岸本就同文同種,禍福相依,命運與共,沒有理由逆潮流而動繼續鬥下去。麵對日益強大的大陸,台灣既無本錢鬧獨立,也無可能獨立,想長期維持現狀亦不可能,因為現狀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當中,兩岸力量對比已越來越向大陸傾斜。台灣的前途在大陸,唯一的出路就是兩岸統一。

  近年來,大陸對台政策越來越體現以民為本,體現“兩岸一家親”,越來越受到台灣同胞的歡迎,台胞對大陸的觀感正日漸改善,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越來越走向融合發展,台灣民心對統獨的想法正在悄然發生變化,〔29〕“台獨”行不通,遲早會“被統”,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到。這對“台獨”而言不利,對統一有利,對廣大台灣同胞謀求更多更大的發展而言,則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既然兩岸合則兩利,統一是大勢所趨,就應理性務實地探討以什麽方式統一的問題。“一國兩製”構想最具和平包容性,最有利於創造雙贏,付出代價最小,統一後遺症最少,因而也最合情合理可行。

  台灣方麵迄今為止所提出的各種解決方案,要麽是尋求將分裂合法化、永久化、國際化,要麽是維持現狀、拖延時間、拖以待變,其實質是拒絕統一,根本不可行。大陸並不想訴諸武力解決問題,在兩岸同胞的舊傷痕上增添新傷痕,但隨著兩岸力量對比差距越拉越大,大陸促統的籌碼越來越多,台灣抗拒統一的籌碼越來越少,拖延時間自然也越來越不可行,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趨勢背景下,台越早主動與大陸協商談判統一,越對自己有利,反之則不利。

  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灣一部分人仍幻想親美聯日抗中拒統,顯然是對當下的國際形勢、兩岸關係格局以及發展大勢認識不清,好比井底之蛙、盲人摸象,把局部當成整體,自欺欺人而已。

  因此,雖然台灣目前拒絕“一國兩製”,卻並不等於說“一國兩製”在台灣根本無實施的可能。為了讓台灣願意接受“一國兩製”,大陸除了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增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可信度,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威信及影響力,增強港澳模式的說服力等,還要就台灣方麵關心的種種問題解疑釋惑。如果台灣同胞感受不到統一有什麽好處,甚至統一後失去的大於得到的,或者“一國兩製”承諾沒有任何可信度,兩岸談判統一就很難。

  另一方麵,台方也應本著對自己、對民族、對後世負責的態度,積極思考與大陸開展政治談判的問題,共同磋商“一國兩製”台灣方案,“凝聚智慧,發揮創意,聚同化異,爭取早日解決政治對立,實現台海持久和平,達成國家統一願景”,讓子孫後代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30〕

  當前,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與世界的關係已發生了曆史性變化;中國大陸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大陸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繼續抗拒、拖延統一的籌碼會越來越少,且越拖越被動,一旦被逼上談判桌,勢必會大大壓縮談判的空間。這是台灣的政治精英和有識之士們應該心中有數的。為避免被動,及早規劃“一國兩製”之台灣方案,為台灣同胞謀出路,實為上上策。

  習近平在今年1·2講話中空前聚焦統一話題,進一步描繪了實現兩岸統一的藍圖,體現了他對如何解決台灣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麵謀劃,對同步推進民族複興和國家統一大業充滿信心,表明大陸離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目標越來越近,所傳遞出的重大信息值得台灣同胞深思。

  總之,國家統一關乎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是中國夢的必然組成部分;和平統一符合各方的利益和願望,是上上策;以“一國兩製”方式統一是和平統一的最佳選擇,舍此別無他途。

  注釋:

  〔1〕指今年1月2日習近平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蔡英文稱"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製" 國台辦回應,2019-01-16 11:18:02 環球時報。

  〔3〕蔡英文召開國安會議 確立一國兩製因應方針與機製,台灣《中時電子報》2019年3月11日。

  〔4〕韓國瑜:此時此刻統一在台灣沒市場,新加坡《聯合早報》2019年2月23日。

  〔5〕陸委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1994年7月。

  〔6〕呂秀蓮在“世界和平、台灣發聲”活動上致辭,台灣《中國時報》2001年8月16日。

  〔7〕陳水扁接見港澳台灣同鄉會時講話,台《中國時報》2005年4月29日。

  〔8〕陸委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1994年7月。

  〔9〕陳水扁接受香港媒體專訪,《香港信報》2001年4月26、27日;陳水扁在民進黨中常會上的談話,台灣中央社2003年3月18日電;陳水扁接見港澳台灣同鄉會時的講話,《中國時報》2005年4月29日。

  〔10〕參見:李登輝堅定反對“失敗的一國兩製”,台灣《新新聞》周報2000年8月12日;陳水扁在台聯黨4周年黨慶致詞,《中國時報》2005年8月7日;蔡英文元旦談話妄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海外網20190101/19:06。

  〔11〕同上。

  〔12〕陸委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1994年7月。

  〔13〕20年前台灣GDP占大陸40%如今隻占4% 一個省快不如一個市! 來源:中國台灣網,2018年07月10日。

  〔14〕冷戰結束後國際公投情況,來源:360百科

  〔15〕楊天石:孫中山與中國的國家統一,來源:《黃埔》 2017年01期。

  〔16〕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選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69-171頁。

  〔17〕中國發表白皮書界定國家核心利益範圍,2011年09月06日 09: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18〕參見《中華民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20〕鄧小平會見美籍華裔教授楊力宇的談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0、31頁。

  〔21〕同上。

  〔22〕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23〕《國家統一綱領》,台灣《中央日報》1991年03月4日。

  〔24〕馬英九2011年元旦文告,引自鳳凰網,http://blog.ifeng.com/article/9413408.html

  〔25〕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26〕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選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69-171頁。

  〔27〕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28〕引自習近平20190102講話。

  〔29〕《遠見》雜誌:“2018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台灣《旺報》2018-02-14;台民調:支持盡快統一者創20年新高首超“急獨”,2018年09月15日,海外網。

  〔30〕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5月號,總第257期)

所有跟帖: 

不會一國兩製,香港現在搞一國一製了。超過百萬人上街遊行,說明了民意 -LinMu- 給 LinMu 發送悄悄話 LinM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19 postreply 14:20:57

這都2019了,還發這種無聊文章?一國兩製在香港已經徹徹底底的失敗了,以後隻有一國一製了。 -飛天鷹- 給 飛天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0/2019 postreply 19:43: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