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新加坡學者董玉振台灣係列文之二:高雄港外遠去的桅杆

來源: 校園歪脖樹 2018-12-05 03:13:1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236 bytes)

也許董老師的這篇2014年的舊文對韓國瑜也許有點參考。該文轉自他的博客。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二)高雄港外遠去的桅杆

南洋出版社社長 戰略與產業顧問  董玉振博士

 

 

 

目錄: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一)台灣千年不遇的全民發展契機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二)高雄港外遠去的桅杆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三)宏基和HTC兵敗大陸的哀歎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四)台灣“晶圓雙雄”能雄幾何?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五)台灣的迷失和繼續沉淪的風險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六)台灣民主政治成功的前提在統一

 反思:大陸是如何失去台灣的?(一)認識台灣民眾心態和政治取向

反思:大陸是如何失去台灣的?(二)大陸民眾責任檢討和自省

反思:大陸是如何失去台灣的?(三)大陸政府的責任檢討

 

++++

 

 

翻開地圖不難發現(如上圖所示),高雄港處於大陸東南海岸線的中間,周圍被大陸、韓國、日本菲律賓的港口環繞,處於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區中心位置,擁有絕對的區位優勢,是西太平洋最具競爭力的物流樞紐港。從歐洲、中東、非洲、美洲大陸、澳洲來往的貨櫃(大陸稱集裝箱)班輪,可以通過高雄港集散後,通往大陸沿海港口、韓國、日本各港口。加上台灣自身IT和輕工裝備產業的巨大出口貨源,高雄港在上個世紀是最有機會成為西太平洋第一貨櫃港口條件的。即使被擁有市場縱深,處於長江和海岸線T型節點的上海港超越,高雄也將以其不弱於香港的優勢地位而輕鬆保持其世界十大貨櫃港口的桂冠。

 

      在上個世紀很長時間內,高雄都雄踞世界十大貨櫃碼頭之列。當時大陸港口裝卸效率低,管理落後,國際航線覆蓋不足。隨著貨櫃運輸船舶日益大型化,隻有樞紐性港口才可以提供大型班輪的充足貨源。香港和釜山正是抓住這個機會而實現貨櫃物流業的騰飛。如果當時海峽兩岸實現三通,那等於打開了高雄港吸收大陸國際貿易貨源的管道,不僅分流香港和釜山的物流機會,也將極大地提升和鞏固高雄在整個西太平洋的樞紐地位,拉大相對釜山和日本港口的優勢。

 

      但長期不三通,導致世界主要航運巨頭將東亞主要轉運基地設在釜山和香港(馬斯基已轉往寧波),他們本來最有興趣的是台灣。

 

      政治的操弄下遲遲不來的三通,則徹底斷送了高雄本來擁有的機會。而且該機會永遠不會再來。有台灣人痛心於被韓國超越,看一下高雄放棄而被釜山抓住的機會就明白了,其實,台灣放棄而被韓國抓住的大陸機會遠不止海運業。如果提前十幾年開放三通,台北機場也早就成為不亞於香港的東亞主要航空樞紐。

 

      今日大陸港口的管理水平和裝卸效率已經進入世界一流水平,龐大的國際貿易量、通往五大洲的密集航線,使得世界十大貨櫃港口中有七家來自大陸(包括香港)。很顯然,大陸國際貿易的貨櫃已找不到任何理由再來高雄轉運,很可能永遠不會再來。而香港雖然麵臨深圳和廣州南沙港口的激烈競爭,但香港早期已經建立起來的客戶群和穩定的國際和內陸航線,足以讓香港還可以維持相當長時間的世界十大貨櫃樞紐港口的地位,而高雄已經看不到再重新上位世界前十的能量和機會。

 

      兩岸遲遲不三通,也讓那些早期準備將培訓中心和部分總部職能設在台灣的跨國公司,隻好轉去大陸。半導體設備領域的領袖企業——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MAT居然投資數十億美元在西安,而卻避開了其最大客戶群聚集地的台灣新竹,不能不說與遲遲不來的三通有密切關係。

 

      馬英九上台後雖然立即開放三通,也主要是方便兩岸人民和企業的往來,在轉口貿易和轉運物流方麵已經太遲了。現在每年兩岸之間200萬貨櫃的海運量(還不都是去高雄,部分去基隆等港口),和香港2000萬箱以轉運為主的運量比起來,不難看出,海峽兩岸現在的集裝箱運輸量主要是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借助於台灣港口的轉運業務可以忽略不計。

 

 

 

      高雄市由港口物流業錯失大陸市場機會而失去的龐大稅收、產業鏈生機和數萬的就業機會,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如果要罵人的話,又該罵誰呢?

 

      沒有失去後的反省,隻能進一步失去。高雄市被剝奪海運物流業發展權(何嚐不是一部分市民和企業的生存權力?)的同時,高雄市民和他們支持的政治人物卻還在對大陸人權關心備至,甚至還在用他們寶貴的民主權力投票將導致高雄重大損失的民進黨員推上了市長的寶座。唉,高雄市民真的太超脫!

 

      作為時刻關注和祝福台灣的擁有國際視野的大陸知識分子,看台灣同胞如此糟蹋眼前的機會而不自知,尤其是亞洲四小龍中的其它三個都在拚命抓緊大陸機會時,台灣卻成了最慷慨的謙讓者,不能不深感惋惜而徒呼奈何!

 

      尤其是作為台灣在東亞和國際市場上最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充分利用了被台灣放棄的大陸機會,在過去幾年中多項經濟指標上將台灣甩在後麵。“台獨”政治思維和去中國化的反動操作,不能不說是自取其辱和自毀前程的根本原因。

 

 

 

所有跟帖: 

戒急用忍,燈灰功不可沒 -一般群眾- 給 一般群眾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5/2018 postreply 13:36: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