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選舉年,統、獨大對決出籠
在台灣,親統派團體孫文學校宣布要推動“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公投”,要求政府開啟兩岸政治對話,促使兩岸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另一方麵,獨派團體台灣北社則呼籲美國政府取消“中華民國”占領代理權,另立《台灣基本法》,實現住民自決、獨立建國。
孫文學校13號召開記者會宣布推動“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公投”。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指出,2016年蔡英文執政以後,由於不接受“九二共識”,並以多項政策強化兩岸的“敵對”關係。可以預期,在蔡英文任內,兩岸敵對關係隻會更深,而不會減弱。
孫文學校決策委員邱毅則指稱,如果美國參議院院會通過《台灣旅行法》,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成為正式法律,美台之間“非官方關係”大突破,屆時就會被民進黨拿來做今年的選舉操作。這對台灣、兩岸、甚至是中美大國關係都是嚴峻挑戰。
邱毅指出,如果《台灣旅行法》通過,美台之間高層可以互訪,台灣國防部長可能應邀到美國參加美軍的軍事演習、這一點其實已經寫在目前仍然還在眾議院走程序的《台灣安全法》。台灣的軍事高層如果登上美艦將踩到中國大陸紅線。
孫文學校決策委員、前立委邱毅:“符合中國大陸駐美公使李克新所說,如果美國軍艦停泊在高雄港(台灣南部軍港),那就是武統的時機來臨。現在有了《台灣旅行法》,蔡英文會不會爭取去訪問美國,這一來已經破壞“一個中國政策”,踩到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的紅線。”
台灣在去年年底通過《公投法》修正案,今年2018年適逢地方首長選舉年,各種公投議題傾巢而出。不過,獨派團體台灣北社對於民進黨政府通過的《公投法》修正案排除修憲及領土變更案等議題感到失望。
台灣北社理事蕭曉玲受訪時表示,台灣媒體披露《公投法》修正案三讀前夕,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莫健就是為修法督軍而來。
既然如此,台灣北社引用二次大戰後,和台灣主權歸屬有關的國際條約是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和一九五二年的“台北和約”。“舊金山和約”隻提及日本放棄台灣、澎湖,而沒有明訂放棄給哪一國。台灣自從“舊金山和約”生效之後,就成為美國的軍事占領區,差別僅在美國沒有直接統治台澎,而是委托蔣介石當代理人。台灣要的是能擺脫中華民國枷鎖的《台灣基本法》。
台灣北社理事蕭曉玲:“因為這件事情讓我們意識到說,原來我們真正的頭頭是美國,民進黨政府或是台灣當局就是小總督,我們的上麵還有大總督就是美國AIT理事主席。我們要推動我們自己要的法,那個法必須要落實在《舊金山和平條約》之下,還有《 台灣關係法》,因為你們通過《台灣關係法》叫美國國內法。”
台灣北社的主張和台灣其他獨派團體要求一步到位的建國理念有所區隔。蕭曉玲表示,台灣仍然不是一個國家,中華民國像一個幽靈架在台灣上方。北社呼籲美國政府取消“中華民國”占領代理權,美國身為主要占領權國,有責任維護台灣的和平安全;更要讓台灣人能有自己的自治條例,實現住民自決,獨立建國的夢想。
台灣北社理事蕭曉玲:“我們一定要先有自己的自治條例,我們的基本法要先把中華民國這個緊箍咒先去掉,後麵才能談其他。哪一個國家不是先談自治之後才談獨立。”
與孫文學校不同,台北北社推動製定《台灣基本法》不走公投一途,而將是透過廣大的遊說力量,說服美國政府和國會正視台灣要求自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