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台灣爲什麽在三十年前選擇走向自由化

來源: 互聯網 2017-05-24 04:12:4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11 bytes)

張鐵誌:隻有仔細考察七十年代蔣經國剛掌權時所嘗試的改革措施,我們才更能理解他在1987年做出的巨大決定。

 
 

關於蔣經國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論是早期國際上的學術研究,或者在台灣,乃至在大陸與華人世界,都有著極大爭議。有人認為,蔣經國是一個良善的改革者,尤其在八十年代後期,他做出了和鄧小平截然不同的決定:政治自由化,讓兩岸在九十年代走向完全不同的政治旅程。這個看法意涵著,要是當年小平像小蔣一樣就好了。但也有人認為,這個看法(或主觀期待)是忽視了當年蔣經國麵對的社會力量是不得不在各種壓力下,與其問當年中國為何沒有蔣經國,更重要的是看社會力量與政權之間的權力平衡,以及政權內部的權力問題。

 

台灣的薛化元教授日前撰寫了一篇《台灣為什麼在三十年前選擇走向自由化》,精彩地分析了蔣經國在1987年麵對的國內外壓力(以及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本文希望做出一點補充,進一步往前看七十年代他剛掌權時所嘗試的改革措施,以更理解他在1987年做出的巨大決定。

 

全文 :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2699?full=y

 

 

薛化元:在歷史脈絡中,蔣經國是台灣解除戒嚴的重要推手,也必須負起解嚴後“轉型正義”受阻的主要責任。

 

編者的話:今年,是台灣宣布解除戒嚴30周年。FT中文網邀請學者和媒體人撰稿,嘗試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解嚴對台灣這一代人的影響,以及80年代留給台灣社會的資產和限製。以下是本係列的第一篇文章:為什麼台灣選擇告別舊製度?

1949年5月20日,台灣宣布臨時戒嚴(Martial law),但是並未依法呈報政府中央核準,8月,省政府主席陳誠呈請行政院核準將台灣(納入之前的全國戒嚴令)劃為接戰區域,中央政府核定後,1950年1月開始實施。而在戒嚴令下達之初,就製定了“台灣省戒嚴時期防止非法集會、結社、遊行、請願、罷課、罷工、罷市、罷業等規定實施辦法”,限製人民的基本人權,直到1987年7月15日才告解嚴。當年總統蔣經國作為政治強人,同意解除戒嚴,是影響台灣後續政治發展的關鍵轉折。

 

全文 :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2538?full=y

 

 

所有跟帖: 

論再多也沒意思。在各地民眾一齊達到一定財務收入前,自由就是荒唐! 如印度菲律賓 -needtime- 給 needtime 發送悄悄話 needti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4/2017 postreply 04:55:05

+1 美國從前經濟規模小時,黑奴,排華,人權照今天的標準美國政府早該被推翻了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4/2017 postreply 07:26:23

再論個“球“,肢體運動就是台民主的全部 -Omega123- 給 Omega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4/2017 postreply 05:57:50

20年人均收入停遲,退休養老金塊速趨向破產,great 民主。 -江東老表- 給 江東老表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4/2017 postreply 07:28: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