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首登大陸:優越感被擊碎一地 分享感受(圖)

本帖於 2016-11-28 06:11:46 時間, 由普通用戶 zhoujie_2017 編輯

此前曾報道在大陸求學五年的台生謝寧,曾對大陸毫無認識,隻聽說素質很差,但來大陸之後完全改觀。當年她覺得台灣和大陸差距很大,而現在已漸漸對調。11月26日,台灣《旺報》再度刊載文章,來自台灣新北市的學生黎羽忠講述了在大陸參加文化交流的感悟,在北京處處的移動支付都讓自己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反而自己一個個活脫脫成了從“落後台灣”來的鄉巴佬。

原本的進步優越感完全被打破了。


北京商務中心區(資料圖)

以下為《旺報》文章全文:

今年暑假,趁著九月中開學前,我參加了一場到中國大陸的文化創意交流學習營,參加者是來自各縣市的大學生、研究生,年紀稍早一點的有博士生。一行總共二十五個人,一同參與這次到北京、上海、南京的交流參訪團。

在機場集合的時候,大家還未彼此介紹,不是很熟悉,我問幾個年紀看起來相仿的同學,發現他們和我一樣也是第一次到中國大陸,當下心裏有些欣慰,還好自己不是唯一沒去過大陸的人,否則到時候什麽都不知道,豈不尷尬?

認識新世界的大門

由於等候登機的時間還有很久,我們為了打發時間,也為了更好、更快的認識朋友,於是大家就抓住時機,分享彼此為何來參加這次營隊。有位政治大學的女同學說,因為她在學校在社團裏認識了大陸學生,從此開啟了“認識新世界的大門”,頓時覺得過去的認知都不一樣,有一種被社會長期欺騙的感覺。

我們剛一聽到“認識新世界的大門”的時候當然是覺得很好笑,不過隨著她隨後補充的內容,我們幾個人也不由得認真傾聽,開始思考。她是這麽說的,認識陸生之後,她首先是驚訝的發現我們長期以來被灌輸的教育,對現代中國大陸幾乎是隻字不提,曆史課本中隻講民國初年,然後是中國共產黨的大躍進失敗、大飢荒、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一連串負麵印象的形塑。

接著,一跳就跳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其後的發展一筆帶過,毫無更新,無視於中國大陸近一二十年來的前進發展簡直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教育上是這樣,媒體上對於中國大陸的介紹也是少得可憐。

早期雖然有《大陸尋奇》和《八千裏路雲和月》,但現在除了少數對中國大陸采取親近支持立場的媒體,會對於現在中國的麵貌與內容加以說明,用節目方式介紹給觀眾,其餘的媒體往往是在政論節目上批評中國大陸在人權保障上的落後,或者偶爾在新聞報道上提供中國大陸經濟如何再創高峰、領導人外交受各國重視,這些表相新聞隻讓我們知道了這些“結果”,卻沒有讓我們在這之外得到更多對於中國大陸社會的了解。

那女孩舉例說,我們現在在台灣匯款,大家直覺就是走到ATM自動櫃員機,少數人會用網絡銀行轉帳,但是都會被收取不等的手續費。可是大陸好幾年前就開始用行動支付工具,方便快速又有效率,節省下來的時間成本以及多次匯款的手續費,更是直接回饋到民眾身上,讓整個社會都降低成本,資源更有效運用。

落後台灣的鄉巴佬

她越說越氣憤,在登機門邊聲音越來越大,引發了其他同學的圍觀,還有地勤人員的注意。我仔細的想,這些事情我以前確實沒有特別注意,我想要認識大陸也是因為身邊認識了社團朋友,還有課堂上偶爾認識的陸生,通過他們的分享,比媒體教給我們還要多得很多。

有些資訊問這些陸生同學,他們的回複內容比課本多了幾十倍,也更富有生活化的實際內容,不是那種特定媒體會灌輸給你的意識型態,好像一切來自於中國大陸的都是劣質、落後、沒水平的。可是偏偏這樣的印象普遍存在於台灣社會,即使國際上不斷傳來的消息是中國大陸現今已經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還是會套上慣性的思考邏輯,認為大陸社會以及大陸民眾永遠就是傳統印象中的那麽落後。

我的疑問與思考延續著,一路陪著我到了北京。過去,對北京的印象就隻有那偌大無比的紫禁城,而親眼看到了北京的巨大規模與現代繁華麵貌,親自體驗北京地鐵那“人擠人、擠死我”的熱鬧光景,街上路上到處看得到的廣告無一不展示著現代中國大陸的物質進步。特別是當我們就隨著一般民眾在北京各大商場街路逛著街時,處處的移動支付、智能購買都讓我們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我們一個個活脫脫成了從“落後台灣”來的鄉巴佬。


北京街道(作者供圖)

與我們同行的另外有些大陸同學,他們看到此情此景,反而回過頭來安慰我們:“不要緊的,我們這也不是一夕之間發展起來,隻是我們幅員廣大人又多,不靠這種最時尚的行動支付和電子商務來突圍解困,我們要耗費不知幾倍的社會成本。而且這些都隻是技術層麵,不是做不到的事情,台灣要做的話也不難。”

同行的幾個台灣同學臉上大有慚色,但看得出來是第一次接受到這樣的文化差異洗禮。有位博士班學長在跟我們一起吃肉夾膜的時候說,他之前來過幾次大陸參加學術研討會,每到一地都能感受到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大陸社會不是那麽簡單可以複製貼上然後就能了解的,一定要花時間去認識當地的人、結交朋友、多去市集走走看看,才能夠稍微對這些城市有所領略。

還記得,在上海黃浦江邊的時候,我看到與北京截然不同的風情。這裏的開放程度與市民在地鐵上的感覺,跟北京確實相異十萬八千裏。

一定要去大陸看看

上海的領隊導遊告訴我們,每個城市在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發展的路徑和方式也相去甚遠,而且各地自古至今的方言、習俗、民情都不一樣,若是拿上海人跟北京人放在一起相比,有些老派、洋派的上海人會嫌北京俗氣落後,北京人會覺得上海人拜金隻看重錢。他也鼓勵我們多多走訪各個不同省市,認識那邊的曆史文化,在每個地方都至少認識一位朋友,然後交換彼此的故事。

回程時,我們總結了此行的一些細節,特別是那些讓人感到心頭被重重撞擊、原本的進步優越感被打破,發現我們也沒高明到哪裏去的一些時刻,我們都牢牢記在心底。沒有比較,沒有體驗,是感受不到這些衝擊的,我希望能把這樣的真實感受分享傳播給我的朋友們,讓他們走出自己的小確幸舒適圈,去大陸看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