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作者 郭振家)台灣的政黨惡鬥日前翻開新的一頁。25日晚,“立法院”三讀通過了《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以下簡稱為《條例》),民進黨正式開始了對國民黨黨產的“反攻倒算”,且明確規定,“行政院”下設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對政黨及附隨組織自1945年8月15日開始清查。鑒於這個《條例》十分明顯針對中國國民黨,所以,國民黨拒絕出席隨後朝野協商,因此公營事業預算自26日下午不得不開始不斷電表決,預計將持續到29日晚間12時。這其中,一名女性宣讀員因體力不支昏倒被緊急送醫院。這就是台灣政黨政治的“新劇情”,頗類似於當下一句網絡流行語“來呀,互相傷害呀”。
當然,國民黨目前已經很難對民進黨造成實質傷害了。蔡英文難掩興奮,在臉書發文表示,未來政黨間的競爭能夠回到公平健全的軌道,台灣民主的品質也能更上一層樓;這是台灣民主政治邁向成熟發展的裏程碑,也是轉型正義的初步落實,為台灣寫下新頁,曆史會記住這一天。而國民黨則是無限哀痛,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林德福在法案二讀完畢時見大勢已去,率領眾藍委在議場前召開記者會表示,今天是台灣民主最黑暗的一天,國民黨團感到非常憤怒、遺憾。
以對對方造成巨大傷害的方式來成就所謂民主,這就不得不令人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台灣的民主,真的在走向成熟嗎?就在前幾日,蔡英文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還十分自信地評價:“…事實上不同世代和不同族群的民眾對中國大陸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們的意見一致,那就是民主。”然而7月25日晚,台灣大學的張亞中教授在東南衛視的海峽新幹線上卻表示:“民進黨竭力推動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是要毀國民黨的身,《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是要滅國民黨的魂。這場戰役中,民進黨不會有任何慈悲、包容、理解,他們心中隻有仇恨、清算、鬥爭。我們很難想象,一個號稱民主的政黨會有這樣的心態與手法,但它卻在台灣發生。” 或許張這樣的表述會使得有些人對於“民主”內涵產生質疑,民主不是應該相互包容、和平競爭、然後“誠摯地祝福對手獲勝”嗎?是的,民主或許是這樣的,但台灣的民主,並不是。
這就是目前台灣的民主困境:民主話語權幾乎全部被民進黨所把持,然後以民主的話語綁架了民主的實踐,不斷地給中國國民黨以迎頭痛擊,“致其死地”。台灣政黨惡鬥和民主困境,為何無休無止?
沒有“憲法”共識,族群分裂嚴重
台灣與大陸不同之一是其更加多樣化的族群存在。眾所周知,中國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台灣以藍綠自居,實際上兩黨代表了嚴重的族群認同對立。國民黨追根溯源是來自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救中國”,其中國烙印十分深厚;而民進黨從1986年成立以來,幾經淘沙,越來越走向台灣主體意識,並在陳水扁執政後大力推動全台“去中國化教育”。兩個政黨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認同,各自為了各自的理念搖旗呐喊。隨著民進黨逐步紮穩腳跟,其宣揚台灣主體性的聲音越來越大,而國民黨的聲音卻逐漸低了下去。這樣的此消彼長,最終催生了所謂“天然獨”理論。然而,這樣的鬥爭其實無關民主。
台灣號稱是學習了西方傳統民主理論,但西方民主,其實質是一種治理方式。這樣的治理方式,不僅需要人民的認同,更需要一部共同認同的“憲法”來保障。譬如美國,是先有製憲會議才有1787憲法,才有1789年華盛頓的就職和三權分立體製的確立。美國的民主是不同的利益團體在國會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不同黨派的政黨積極參與競選,但沒有誰會去挑戰憲法的根本。
台灣自稱民主社會,實質上是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蔡英文一步步在推動整個社會的“去中國化”,同時伴隨著多次“修憲”。這類似於“切香腸”的過程,被切的對象是中國國民黨和台灣社會,新黨、親民黨、台聯(部分人員)相繼從國民黨中分離出來,民進黨就一步步壯大了。這樣的政治過程並不像美國一樣表現為“妥協的藝術”,反而更類似於中國傳統中“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二十年的台灣民主實踐,結果就是中國國民黨的一次次分裂和台灣社會族群的一次次對立。而“台獨”勢力迫於各方壓力,又並不敢一步到位修改“一中憲法”,民進黨等偏綠政黨對中國國民黨的無比仇視和隻做不說的方式,成為台灣社會鬥爭的“內核”。哪裏有妥協?哪裏有和解?
輿論戾氣橫行,社會缺乏公正
但凡所謂“民主社會”,是允許多樣化聲音存在,也允許互相質疑和譴責,但是這些多樣化聲音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法治理念的貫徹普及。台灣沒有法治理念嗎?但輿論已經走得太遠了。眾所周知,台灣人最喜歡的一個評價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大陸去台灣觀光旅遊客也對此深以為然,但是前提是這些大陸客還沒有看台灣的政論節目。為何?因為台灣的政論節目中,長期流行著為了謾罵而謾罵的錯誤輿論導向,有些幾乎讓人看不下去了。由於不同政論節目背後有著固定的“金主”,因此其謾罵的背後立場十分容易判斷。近幾年,綠營媒體壯大,嘲諷中國大陸、嘲諷中國國民黨,蔚然成風,卻並非以所謂的客觀公正為基本準繩。“羅智強大戰周玉蔻”(華視新聞廣場,2015年1月)、“當犀利女名嘴遇上霸道總裁”(郭台銘起訴周玉蔻,2015年)、“2016年選舉藍營內幕第N季”等等,歪曲事實似乎成為一種時尚。
當媒體失去了基本的理性,失去了立場的客觀公正,就是為了謾罵而謾罵,甚至於捕風捉影,惡意栽贓,就已經距離“回歸叢林法則”不遠了。更可笑的是,在選舉之時,民進黨集體發聲攻擊國民黨的核能政策、美牛政策、勞工政策、甚至國際舞台上台灣被矮化為“中華台北”,在民進黨執政之後,這一切統統成為民進黨認同的政策,這被譏諷為“發夾彎”,而先前的綠營媒體也出來為民進黨說話,論證其政策合理性,這樣隻有立場沒有公正的輿論環境,豈是健康的民主土壤?這樣的社會環境又能孕育出怎樣的民主,可想而知。
外來勢力幹涉,無法自主治理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還在於政黨輪替之後的“主權宣示”。馬英九時期,馬政府堅持“九二共識”,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強力維護中華民族的共同祖產,贏得兩岸中國人的陣陣喝彩。而蔡英文上台後,先是在衝之鳥礁問題上態度模糊,撤回了護漁的海巡艦;接著在南海問題上,沒有對南海U形線發聲維護。在7月份所謂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後,該仲裁明確將“太平島”裁決為“礁”,招致多數台灣人(不分藍綠)憤慨不滿,蔡也隻是十分軟弱地發聲,既沒有對南海U形線的主權宣示,也不積極登上太平島以示抗爭。最詭異的是,在台灣有漁民積極準備登島宣示主權的時候,蔡政府多次多種方式進行阻撓,臨登島之前才告知漁民“你需要45天前就申請”(其實是空軍的規定),總之,就是不想讓你登島。為什麽?是蔡英文打算棄守了麽?
背後原因其實相當簡單,那就是蔡英文政府並不打算將針對東海、南海和太平洋的“護漁”和“護主權”行為單單看成是台灣的事情。這些地區地緣態勢複雜,蔡英文可能要好好地顧及一下美國和日本的感受。美國在亞太“再平衡”戰略緊鑼密鼓之際,希望台灣在南海問題上的步調跟隨美國,一起來圍堵中國,怎麽會允許小夥伴一起站到中國一邊反對美國的戰略步調呢?日本十分忌憚中國的崛起,尤其是中國近些年對於釣魚島的主權宣示越來越頻繁,因此也不願意台灣站到中國大陸一邊來加強呐喊的聲音。蔡英文政府既然想要強化“台灣與大陸不一樣”,不惜經濟上“開倒車”提出“新南向政策”,那政治上的“打壓中國國民黨”和社會上的“去中國化”,還有安全上的“倒向美日,弱化主權宣示”,一切就不難想象了。
所以,台灣藍綠長期對立,隻要經曆政黨輪替,各個方麵的政策就會“開一遍倒車”,這是哪門子的民主呢?民進黨借著“民主”的旗號,愈來愈走向專製,同時台灣的政治內鬥激化升級,這是台灣人民之福嗎?
(本文作者簡介:郭振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係副教授,兼職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外大國戰略比較、台灣問題與中美關係、政治學的理論與實踐。)
郭振家:台灣民主困境積重難返
所有跟帖:
• 國民黨真沒啥好抱怨的。當你擁有立法院的2/3多數。當你擁有完全執政的行政資源。你去幹啥去了? -sunlake- ♂ (560 bytes) () 07/31/2016 postreply 09:53:14
• 國民黨少爺黨,總是按禮和理嘮叨,有啥用?整個是秀才遇見兵。隻有國軍眼中的共匪可以治得 -一般群眾- ♀ (0 bytes) () 07/31/2016 postreply 15:34:31
• they are all because of mainland China. hahaha. -財富001- ♂ (0 bytes) () 08/01/2016 postreply 08: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