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劍指美國南海布局;對內則是「以馬製蔡」,讓蔡英文主張的維持現狀,藉由台灣方麵領導人的嘴講出定義,而「釘死台獨的道路」以達到框住蔡英文的目的。
中方學界的這個說法漏洞非常明顯:
首先,他們沒有注意到鄭重其事地在大老之間一一進行溝通詢問,馬習會是習近平當家以後唯一的一件。必須廣詢大老共識,一定涉及到國家非同小可的政策改變,但是框住蔡英文和劍指南海可以說是延續北京既定政策,不是改變什麽既有的政策,要延續舊政策,根本沒有必要鄭重其事地去一一徵詢大老意見。
該報導中也引述了一個特別學者的說法,他認為習向大老要求和「馬英九於國際場合、稱呼對等的條件下見麵。」該名學者說,習近平最後得到了「默許」。
在國際場合,兩岸「對等」見麵是北京60多年來嚴守的禁忌,今天習要突破,當然是天大地大,是習近平掌權以來唯一需要向大老逐一諮詢的大事。
事後在馬習會過程中國際媒體普遍以「Two Countries,Two Presidents」描述馬習會,這對北京衝擊非同小可,習近如果沒有事先取得默許,後果必定不堪設想。
至於給馬總統對等待遇,希望交換什麽,依夏立言的說法是希望馬總統在南海議題有所回報,回報什麽夏立言知道,夏立言不說,但是大家知道無非是要求馬總統在南海議題不要跟著美國走。對北京南海爭議的要求,夏立言說馬總統當天並沒有表示意見,但是後來馬總統以一連串的實際行動回報了習近平:不顧美國反對登了太平島、公布11段綫、公布中國擁有南海的古代曆史紀載……。
把對台灣政策放進中國崛起後的大國戰略中考量的作法,至少在馬總統2008當選時北京就開始醞釀
(林濁水:解放軍CBM狂想曲)
,因此習近平在馬習會的主張會取得大老默許早有基礎。
(林濁水:反製美國,北京對台灣再平衡)
既然這樣,習當然希望馬習會隻是開個頭,打個基礎,將來可以持續,否則如果馬總統卸職後就嘎然而止,那就沒有戰略意義,不值得在政治上冒高風險搞大動作進行馬習會。從這個角度看,報導說中國涉台學者認為,11月7日新加坡一會,就已經框限住了蔡總統,所以「曆史性會麵的任務已經達成。」這其實是很欠缺理解大戰略的眼光的說法。
要求馬總統在南海戰略上表態,北京就得在國際上的兩岸對等上適度鬆綁,這道理用在蔡總統身上當然也要一致,但是北京可以給民進黨什麽樣分寸的鬆綁?北京的作法是一麵高調主張九二共識,但是另一方麵則透過管道放出「不一定要九二共識四個字,隻要給個說法,在精神上符合就好。」另一方麵由王毅在美國宣稱台灣必須守「他們的憲法」,王毅刻意避開了九二共識4個字。
一開始蔡總統和她的國安團隊從藍綠惡鬥的角度理解馬習會,強調因為總統選舉,蔡英文被馬總統以馬習會「突襲」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看到一些分析並累積了足夠訊息後蔡總統的國安團隊顯然掌握到北京的意思,這可以從三個方麵看:
一、蔡總統520演說中對於九二共識的部分,可以說是依北京放出的訊息完全照本宣科;同時對南海議題的主張也是幾乎是馬規蔡隨,沒有什麽大不同。
二、一直到520為止,蔡總統對兩岸「維持現狀」信心滿滿,回應起相關的問題,相當輕鬆自在。
三、在聽完演說後的第一時間,許多美中台頂尖的兩岸關係專家如林中斌、卜睿哲、周誌懷、劉國深都對蔡總統的演說非常稱讚,認為已經過了北京的關。
由於整個發展的脈絡是那樣,因此在蔡總統依北京劇本演出後北京居然並不認帳反而採取冷對抗的態勢,既跌破眾多兩岸頂尖專家的眼鏡,也可能令蔡總統和她的國安團隊大歎被北京不斷放出的如王毅等的訊息所誤導了。
其實北京翻臉的答案就在蔡總統的演說中。雖然蔡總統對於九二共識的部分和南海議題的說法符合北京的期待,但是北京的整個方案要從他的對等鬆綁和南海戰略則是北京和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抗衡下的整個大國戰略的一環。換句話說兩岸對等鬆綁---南海戰略---亞太大戰略,在習的想定裏是環環相扣不能切割的。但是蔡總統加以切割,然後在九二共識、南海上呼應北京;在和美日結合的民主自由價值同盟和區域集體安全機製參與上全麵明明朗朗地表現出強烈加碼的立場。
這樣一來,北京既然在大戰略的期待上完全落空,翻臉並回頭在九二共識上加碼施壓,更不用說對等鬆綁了。
棋局走到這裡,已難回手。至於將來不論兩岸關係是趨向緊張或和緩,有重大影響的有三件事:
一、南海國際仲裁如何結論,而台灣又如何在美中及海域鄰國的矛盾間拿捏因應策略;
二、美國在大選後新總統對亞太再平衡和TPP的新策略是什麽;
三、中共十九大全新的權力結構是什麽,因應嚴峻的國內外情勢,大戰略是什麽。
至於現在,持續的將是冷對抗,隻能期望其間不要再有擦槍走火的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