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指台灣?解放軍福建漳州軍演
中華民國新總統蔡英文明天就職,就職演說是否認同「九二共識」成焦點。一般研判,蔡的宣示可能趨近中性,多談島內治理如經濟複蘇、轉型正義和環境治理等,少談兩岸問題;但又必須相對??明確表態,對選民、深綠和中、美各方的不同期待,都有一定程度的迎合或滿足,譬如隻承認「九二會談的曆史事實」等。盡管不可能讓任何一方完全滿意,卻不致引起島內混亂或北京憤怒,才算明智。
蔡英文完全認同或否認「九二共識」,是兩種公認出現可能性最低的結果。她也可能強調遵循民主與大多數民意,台灣人民厭惡被恐嚇等;或即使不提「九二共識」,也不明確反對「一中」,之後再找機會,譬如透過國際媒體專訪或電視演說等闡明立場,讓北京和自己都有台階可下,否則兩岸關係將充滿變數。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以嚴厲語氣警告,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台灣必須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否則後果自負。這一要求蔡英文明顯做不到,但就職演說不認可一中,習近平說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不一定馬上出現,北京應還有一些彈性時間等待。
該如何理解習近平的「地動山搖」,台北、華盛頓又將如何回應?大體可做一些沙盤推演:一、地動山搖指的應是兩岸倒退回1996年時的動蕩狀態,解放軍第31集團軍近日演練立體登陸突擊,「威嚇」和釋放政治信號居多,並不意味中國要對台動武。北京較可能在外交、經貿上對台施壓或製裁,取代軍事手段。之前與甘比亞建交、肯亞詐騙犯遣返和世衛大會(WHA)遲發邀請函、陸客減少赴台、拒絕采購台灣農產品等作為,都有「預警」意味。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警告,如果不認同九二共識,兩岸兩會機製將崩塌,大陸會結束對台經濟讓利和惠台政策,陸客和ECFA給台灣的紅利都將停止。麵對大陸要挾,台灣可能與日、韓、香港和東盟加強經貿聯係(即新南向政策),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度。但台灣是否真正做好了準備,能抵禦大陸製裁與減惠,頗有疑問。如果經濟衰退,民眾反彈,蔡英文與選民的蜜月期將結束,民調崩塌,可能重步馬英九聲望急跌的後塵。
二、「地動山搖」並不一定意味武力威脅或犯台,除非北京完全失去信心和耐性,才會長痛不如短痛,想快刀斬亂麻。但其間有美日因素,複雜多變。美國蘭德智庫專家指出,美軍如今已無力幹預台海紛爭。除非北京的戰術戰力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完成占領,在美軍未反應之前即結束行動,解放軍是否有此能耐普遍被質疑;而即使占島成功,也未必能堅守和穩定島內局勢。故對台武力威懾與準備隻是長期策略,短期內應不致有大動作。但兵不厭詐,如情況有變就另當別論。
三、大陸也可能運用宣傳和心理戰,想影響台灣人心,再輔以外交和宣傳等軟性施壓;如不奏效,還有經濟減利、軍事威懾,擾亂台灣經濟與政治穩定,逼迫蔡政府就範。北京具體采用何種手段,強硬到何種程度,據傳有一些內部分歧。習近平似有整套計畫,他不同於江、胡,被指為知台派、行動派,背後還有軍隊強硬派逼迫,對台政策可能比江、胡強硬。
四、對北京打壓、製裁和軍事威嚇,美國如何反應?台灣地位問題是美中關係的關鍵因素,確保兩岸問題和平解決,是華府長期政策。中國軍事實力和信心增強,企圖武力統一台灣的可能性增加,美國因應策略是維持強大軍力優??勢和威懾力,挫敗北京的武力促統意圖。
然而,近年美國維持軍力絕對優勢的難度加大。美軍亞太再平衡、強力介入南海紛爭,都有威懾遏阻中國的附帶作用。美國國會日前通過「對台六項保證」,也是為確保台海不生戰事。美方對台海采「維持現狀」和維持既有和平局麵立場,使台灣軍事依附美國保護也連帶受益,任一方片麵破壞現狀,都可能招致危機。蔡英文千萬勿重蹈李登輝、陳水扁覆轍,否則局麵將比1996年台海危機險惡。同樣,大陸也不可輕舉妄動,所以球在蔡英文手中,也在習近平手中。
期待蔡總統就職有令人驚豔的演說,似不夠務實;演講要感人肺腑不難,多一些務實、誠意和愛心,少一些意識形態,對兩岸關係多嗬護、對兩岸百姓多一點愛,現狀就能維持。北京或許期待民進黨政府的外交、經濟都績效不彰,大失民心,四年後再翻盤洗牌,但民、共兩黨與其白浪費折騰四年,不如意外和解,對兩岸才是好事。蔡英文的演講,正是關鍵的第一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