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禮 薛仁貴】

來源: 弓尒 2019-01-14 15:05: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64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9-01-14 15:51:2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薛禮

唐朝大將薛禮,原名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名禮,字仁貴,以字行世,

關於薛仁貴名諱,《舊唐書》《新唐書》列傳中皆未詳載。

而《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薛仁貴名禮,鬆漠道大總管。”

司馬光《資治通鑒》曰:“仁貴,安都之六世孫,名禮,以字行。 ”

 

龍朔元年( 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李治詔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繼掌國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產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 六月,李治先遣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獻誠為鄉導,一同進討高句麗。 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出任遼東前線最高指揮官。 薛仁貴也參與了此次征高句麗之役。

生於隋大業九年(613年),卒於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跡在唐太宗世民、高宗李治時期。

薛仁貴任安東都護時,吐蕃漸趨強盛,擊滅了羌族建立的吐穀渾,又侵略唐西域地區。為此,唐高宗調任薛仁貴為邏婆道行軍大總官,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率軍十餘萬人,征討吐蕃.

薛仁貴奉命西行,軍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將趨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對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說:“烏海地險而瘴,吾人死地,可謂危道,然速則有功,遲則敗。今大非嶺寬平,可置二柵,悉內輜重,留萬人守之,吾倍道掩賊不整,滅之矣。”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又囑咐他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薛仁貴安排好後,率部前往烏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軍數萬人,薛仁貴率軍一陣衝殺,斬獲殆盡。薛仁貴收其牛羊萬餘頭,鼓行而西,直逼烏海城,然後派千餘騎兵回大非川接運輜重,但這時郭待封已被吐蕃擊敗。薛仁貴因無輜重接濟,退軍大非川。至此,吐蕃調集40萬大軍前來進攻,唐軍抵敵不住,大敗。但吐善並不窮逼,以唐軍不深入為條件與唐議和,薛仁貴不得已應允,然後率敗軍東歸。戰後,他因敗績被免為庶人。

不久,高麗地區相率叛唐。唐高宗起用薛仁貴為雞林道總管,以經略遼東。任內,薛仁貴因事違法,貶象州,後遇赦免而還。

薛仁貴晚年,吐蕃勢力向北發展,阻斷瓜(治今甘肅安西東南)、沙(治今甘肅敦煌),同時,突厥也不斷侵擾唐北境。這時,唐高宗念及薛仁貴功勞而召見他,之後,任用他為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兼代州都督,率軍前往雲州(今山西大同市)擊突厥。

薛仁貴於永淳二年( 683年)去世,終年70歲。死後,朝廷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還特造靈輿。護喪還歸故裏。

其子 薛丁山,其孫 薛剛,三代均有故事評書和戲劇流傳。

 

薛家宗族

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河東薛氏為蜀漢蜀郡太守薛永之後,薛永之子薛齊因蜀亡而遷至河東汾陰。薛齊長子薛懿生有三子,分為三房,其中次子薛雕號“南祖”。薛雕的四世孫為北魏河東王薛安都。

薛安都的六世孫即為薛仁貴。

 

薛禮廟

位於鴨綠江南岸的朝鮮新義州。為紀念唐朝將領薛禮(即白袍將薛仁貴)而建,自大唐薛禮征東以來,在朝鮮深入民心。朝鮮人為了紀念薛禮,於統軍亭相距不遠的地方修建了薛禮廟。曆經千年,依然香火不斷。 據說,至今仍有眾多朝鮮老人身著白衣紀念薛禮。

薛仁貴墓

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城東北蔭山與橫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無墳跡可尋,現僅存石坊一座,東向而立。 石坊由三塊整石建成,兩邊石柱為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隻。坊額為一條石橫穿石柱,正麵鐫刻"重修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墓",背麵有小楷鐫刻“山東兗州濟寧州嘉祥縣奉巡兗西道並撫兩院明文知縣王懷德、典史劉熙詔、儒學教諭彭允芳,訓導曲遷梧、張燕翼,大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歲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據當地群眾反映,石坊西10米處,曾有墓石露出,後被覆埋。 此坊為明萬曆三十五年(1579年)建,全坊由三塊整石構成,兩邊石柱呈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隻,坊額為一條石,橫穿兩柱正麵攜刻“重修唐朝名臣薛仁貴之墓”;背麵寫著重修、人和年代。舊縣誌有載。但不知前人以何據謂此墓為薛仁貴墓,待考。1985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仁貴的妻子姓名

不見經傳,但民間和戲劇名字繁多,柳氏,柳金花、柳銀環、柳英環、柳迎春,王寶釧,高麗公主,徐茂公的女兒,眾多,等等。

西安城南大雁塔附近的五典坡有一孔破舊的窯洞,窯洞上沿題有“古寒窯”三個字,相傳當年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故事的發生地。現在辟為寒窯遺址公園。1990年初筆者與朋友從西安專程遊覽寒窯,其實不隻一孔窯洞,而是5-6孔相距並排的在黃土崖頭掏出的土洞。 對麵還有大約相當的幾孔土窯洞,均無人居住,兩排相向的窯洞東西相距70-80米左右。無字,無碑,無石刻,無木牌。現在搞成公園了,旅遊大開發了。

文學形象

薛仁貴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及《薛剛反唐》等。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唐朝時期,運城地區屬於河東道,唐宋這一曆史階段,運城地區湧現出了薛仁貴、王勃、王之渙、王維、柳宗元、司馬光等文武俊秀。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4a0540100xcag.html

上為一位老西安人寫的寒窯來曆,可供參考。

----

 

據傳東北軍在西安時,少帥張學良也來過寒窯。

1935年,東北軍將領高維嶽來寒窯,他是錦州人,據說曾任察哈爾省長。他給寒窯題對聯兩副,其一曰: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誰料丈夫出巾幗。稗官彰其事,婦孺彰其名,廟貌彰其節,從知貞女即神仙。”(現在的貞烈殿門前兩側就用的此聯)

 

張鳳翽母親的提議,給寒窯找到了好的位置環境,楊虎城母親的捐助使曲江寒窯規模擴大,這些,對於近現代寒窯的發展至關重要。

文革的十多年浩劫中,寒窯蕩然無存。1984年當地政府恢複修建寒窯,參觀的遊人如潮。
 
至於現在寒窯的整新、擴建,純粹是假文物,完全是為了收錢。
 

 

 

所有跟帖: 

評書《薛禮征東》 -弓尒-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10260 bytes) () 01/16/2019 postreply 11:17: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