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義士 明明德 安陽】

來源: 弓尒 2019-01-10 16:05: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07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9-01-10 16:17:2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甲骨文”的命名人是濟南人 ---現代著名史學家陸懋德。 ? 山東博物館藏的8080片甲骨, 來自一位叫明義士的加拿大人。 ? 明義士收藏的甲骨怎麽會在1952年從齊魯大學被挖掘出土, 又輾轉來到了山東博物館呢? 這後邊有著什麽樣的曲折傳奇的故事呢? ? 明義士 甲骨研究“西方學者第一人”, 曾經在濟南齊魯大學執教5年, 專門研究甲骨文。。。 ? 明明德,明義士的兒子, 中國出生長大,第二任加拿大駐中國大使。 也對濟南抱有很深的感情。 ? 非常偶然的機會, 李彥老師在加拿大與明明德大使相識, 才引出了這一段曾經淹沒在曆史過往中的文化傳奇。。。 --------

 

甲骨文 商代中國人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19世紀末被發現。 命名人陸懋德 濟南人,現代著名史學家。 ----- 加拿大人James Mellon Menzies生於1885年, 25歲來中國,中文名字 --- 明義士, 甲骨研究的“西方學者第一人”。 明義士號稱收集的甲骨達5萬片, 數量為外籍甲骨收藏家之最。 -----------

 

明義士曾應聘執教於齊魯大學,專門講授中國甲骨史, 一家五口住在南新街56號,與老舍當時所居的四合院相鄰。 在濟南城生活了5個年頭。 1936年6月20日,明義士離開濟南暫返加拿大休假, 此後,卻因二戰等種種原因,直到1957年病逝,終未能再回中國。 ----------

 

明義士收藏甲骨有一個原則:隻供個人收藏和研究,絕不轉手買賣。 他所藏數萬片甲骨的去向一直為全世界矚目。 埋藏於齊魯大學校園內他所收藏的140多箱,共計8080片甲骨, 1952年被挖掘出土,後轉贈給了山東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 -------

 

明義士兒子明明德(Arthur Menzies)上圖右一 河南安陽出生,成長,11歲返回加拿大。 1976-1981年,第二任加拿大駐中國大使。

1999年6月,明明德來到濟南, 將父親生前收集的3箱有關中國考古學的研究資料和圖書捐贈給山東大學, 這些浸潤著明義士心血的金石拓片、照片、書籍、信件、日記、手稿等又回到了濟南。

-------

http://www.rcinet.ca/patrimoine-asiatique-en/2012/06/01/english-the-menzies-and-china/

明義士:甲骨研究“西方學者第一人”

 

 

2012年12月18日03:41    來源: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在齊魯大學,明義士仍是傳教士,但他從不向他的學生傳教,除授課答疑外,便潛心於甲骨文的研究,攻克了一個個甲骨文研究的難題……

  明義士:甲骨研究“西方學者第一人”

  2012-12-18 作者:本報記者 陳巨慧 實習生 鍾倩 來源: 大眾日報

明義士

明義士與明明德在安陽殷墟地

原明義士在濟南居住的小洋樓

  ■ 往事回眸

  □ 本報記者 陳巨慧 實習生 鍾倩

  自19世紀末,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被山東福山(今煙台市)人王懿榮首次發現,山東就與甲骨文結下了不解之緣。濰縣(今濰坊市)古董商範濰卿是首位販運甲骨的商人;現代著名史學家、濟南人陸懋德最先使用“甲骨文”這一名稱;曾在齊魯大學授課的加拿大學者明義士,號稱收集甲骨5萬片,既是最大的甲骨收藏家,又是甲骨研究“西方學者第一人”。

  12月12日晚,濟南文史專家李耀曦,饒有興味地講述了明義士由壯誌滿懷的傳教士,最終成為漢學大師的傳奇人生。

  遠渡重洋傳福音

  對於李耀曦來說,“明義士”是個極為熟悉的名字。20多年前,他就從濟南已故文史專家張昆河那裏聽說了明義士的往事。“張昆河是齊魯大學文學院國文係33級的畢業生,是老舍先生的學生,也曾跟明義士學過3年考古學和甲骨文研究。”同為濟南文史愛好者,李耀曦與張昆河成為忘年交,聊天中,常聽他回憶起那個看上去有些嚴肅的洋教授明義士。

  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s),1885年2月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克林頓鎮一個基督新教家庭,自小受洗入教。1903年,他考入多倫多大學應用科技學院,主修土木工程,卻將大量的精力投入教會活動中。因被剛從中國歸來的傳教士的經曆所打動,大學期間,明義士便萌生了將來要到中國傳播福音的想法。

  從應用科技學院畢業後,明義士又進入諾克斯神學院學習。1910年畢業後,被派往中國河南北部加拿大長老會豫北差會。

  踏上中國這塊東方神秘之土後,絢爛的中國文化讓明義士著了迷,他對中國有了不一樣的情愫。

  1914年,明義士被調往彰德府傳教(今河南省安陽市),擔任教會學校的教員。身處七朝古都的他繼續修習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古代史,並對中國曆代的出土文物產生了濃厚興趣。

  1915年,設在安陽的教會學校改稱為“斌英高初兩級小學校”,明義士被任命為校長。學校設有曆史、地理、音樂、體操等多門課程,《聖經》課自然不可或缺,傳教講道依然是明義士最熱衷的本職工作。

  占盡地利收甲骨

  明義士派駐安陽之時,距王懿榮發現“龍骨”上的古文字已過去了十幾年。京津一帶的好古之士千方百計地搜求,使甲骨的價格從最初的每斤6枚銅錢,躥升至每個字2兩白銀。古董商謊稱甲骨文是在湯陰等地出土的,以壟斷甲骨的來源,牟取暴利。多年後,“安陽縣西五裏之小屯(殷墟遺址)”才被鎖定為甲骨出土地。

  明義士所在的教會設在彰德府老城以北的鑄鍾街,教會北邊不遠就是洹河,沿河向西走約2.5公裏,就是小屯。1914年春天,得知小屯出土甲骨消息的明義士,騎上一匹老白馬,打算去碰碰運氣。

  1917年,明義士在第一本甲骨文著作《殷墟卜辭》序言裏,詳細記錄了自己在小童的指引下與甲骨文不期而遇的神奇經曆。多年後,他還作了一首七言詩《遇殷墟》,曰:“柳樹出芽騎白馬,白馬走時順洹河。拾破陶器尋先古,小孩引到出古處。”

  一來二去,小屯附近的村民和明義士熟絡起來,挖到陶片、骨片會主動找他。占盡地利,明義士很快就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了大量甲骨。工作之餘,他開始臨摹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翻閱可以解疑的資料,從這些神奇古文字中尋找中國古代文明的蛛絲馬跡。

  可沒過多久,明義士收藏的甲骨居然發出刺鼻臭味,他拿出放大鏡一探究竟。“在當地食不果腹的貧苦農民眼裏,這些祖宗埋在地下的破甲骨不但可養家糊口,還可大發橫財。於是他們在鮮牛骨頭上仿刻文字,埋在地下冒充龜甲卜骨。”李耀曦說,發現自己上當的明義士又氣又恨,痛下苦功,逐漸掌握了辨別真假的訣竅。

  1917年初,明義士應召隨“中國勞工團”赴法國前線服役,1921年春夏之交重回安陽。1927年,為避北伐戰爭,明義士到北京華北聯合語言學校任教。1928年9月,休假離開中國。1930年秋,他再次回到安陽,恢複在戰亂中停辦的斌英中學。

  十餘年間,明義士在安陽收集的甲骨自稱有5萬片之多,成為最大的甲骨收藏家。

  比鄰老舍“啃骨頭”

  1932年秋,明義士應邀到齊魯大學任教。齊魯大學是英、美、加三國基督教會創辦的教會大學,遺址就是如今的山東大學西校區。1932年,明義士被齊魯大學聘為國學研究所考古學教授。他把自己在河南收藏的甲骨分裝在幾輛馬車中全部運到濟南,並在校園裏自辦了一個小型博物館。

  李耀曦說,1934年秋,大學二年級的張昆河選修了明義士的考古學課程,然後又接連兩年選修了他的甲骨文研究。

  課餘時間,張昆河與同學一起常到明義士家中請教。“明義士一家五口居住的花園洋房,就在南新街56號,與老舍在濟南的四合院相鄰。明義士與老舍既是同事,又是鄰居。在明義士書房的書架上,除銘器、古籍、外文洋裝書外,還在顯眼位置擺放著一本老舍親筆題贈的長篇小說《離婚》,看來兩人私交不錯。”李耀曦說,明義士平時寡言少語,他的夫人安妮(Mrs.Annie Menzies)性格卻很開朗,常操著一口河南話,與前來造訪的學生開開玩笑。

  齊魯大學是教會大學,明義士也仍是傳教士,但他從不向他的學生傳教,除授課答疑外,便潛心於甲骨文的研究,因終日與甲骨為伴過於癡迷,也因此得了個“老骨頭”的綽號。他攻克了一個個甲骨文研究的難題,先後完成了《甲骨研究》、《考古學通論》講義的寫作,並發表了《商代文化》、《表校新舊版〈殷墟書契前編〉並記所得之新材料》、《中國商代之卜骨》、《柏根氏舊藏之甲骨文字》等一係列研究甲骨文的論文,可謂啃下了“硬骨頭”,齊魯大學也躋身為甲骨學研究的重鎮之一。

  然而,令明義士意想不到的是,1936年6月他計劃中的一次回國休假,卻成為他與齊魯大學、與中國的永別。

  魂牽夢繞顧他鄉

  二戰爆發後,中國戰火紛飛,明義士隻好到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遠東部工作,繼續他的研究。1942年,他在多倫多大學完成博士論文《商戈》,獲得考古學博士學位。

  “在大批判的年代明義士曾被描述為‘盜竊中國文物的帝國主義分子’。但事情並非如此。在明義士的心目中,齊魯大學就是他的終生歸宿,他的初衷是把他的研究成果和所有藏品貢獻給中國的齊魯大學,這種心跡在他與親友的通信中表露無遺。”李耀曦說。

  其中,1946年6月11日,明義士給他後來擔任加拿大駐華大使的兒子明明德寫了這樣一封信:“我不久前收到W.B.彼特斯5月11日發自北平的信。他說我當年存放在聯合語言學校地下室中的藏品安然無恙。……我已經寫信請求他將這些甲骨妥善地運到齊魯大學杜儒德博士那裏……而且,我希望把它們捐贈給齊魯大學。”

  翌年7月11日,明義士寫信給在中國的格蘭斯通小姐:“在天津麥克尼士先生的閣樓上,存放著一批很有價值的甲骨和其他文物。除了佛郎西絲和埃爾文以外,我誰也沒有告訴過,因為我一直希望能回中國。這些東西應該留在中國。”

  1948年9月,在明義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的部分藏品共6箱,由尚在中國的教會人士從天津運抵多倫多。此時,靠退休金維持生活的明義士夫婦,仍舊節衣縮食地堅持研究,從未想過要出賣手頭的藏品。他收藏甲骨有一個原則,即僅供個人收藏和研究,絕不轉手買賣。1957年,明義士因心髒病辭世,遠在中國的甲骨夢終究未能得圓。

  1961年,明義士夫人和兒子明明德將1948年運抵的4700件有文字的甲骨、2812件沒有發表過的甲骨文拓片,悉數捐贈給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記載中國商代曆史檔案的珍貴甲骨,故土難歸,令人歎息,但留存於中國大地上的另外3萬餘片甲骨則是明義士的無私饋贈。

  1999年6月,明義士的兒子明明德來到濟南,將父親生前收集的3箱有關中國考古學的研究資料和圖書捐贈給山東大學,為這些浸潤明義士心血的金石拓片、照片、書籍、信件、日記、手稿等找到最佳歸宿。

(來源:大眾日報)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60aae0102x46z.html

 

 

----------

 

加拿大人明義士與中國甲骨

在加拿大多倫多市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館,中國文物的陳列,幾乎要占去主樓第一層展覽室麵積的二分之一。其中特別珍貴的,是從殷商王朝首都的廢墟中發掘出來的甲骨。這些甲骨,是殷人占卜時用過的東西;上麵刻有文字,是有關這次占卜活動的過程及其前因後果的記錄。這種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去年十月我前往參觀時,見到陳列出來的甲骨是兩塊龜甲,一塊虎骨,一塊牛骨,上麵刻的文字都比較多,是甲骨中的精品。(左圖,明義士肖像,1942,Stella Crieffs 繪, Arthur Menzies先生提供)

右圖,甲骨圖片,引自明義士,殷虛卜辭,頁222,編號2364, KELLY & WALSH, LIMITED, 1917,上海)

加拿大保存有近八千片甲骨,是中國境外甲骨文資料擁有量居第二位的國家①,這些甲骨集中收藏在安大略博物館。

加拿大為何能擁有這樣多的甲骨?多虧有了個原在中國當牧師,後來成了考古專家的明義士。安大略博物館的甲骨,主要是他收集的。

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1885年2月23日出生於安大略之克林登,本習土木工程,1907年在多倫多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當過一段時間的土地測量員後,又入神學院學習。1910年從神學院畢業,申請到中國傳教獲準,先到河南省的武安縣學習中文和傳教,那裏的文化環境引起了他對研究中國曆史的興趣。1914年,轉到彰德府的府治即今天的安陽市,繼續傳教,同時堅持研究中國的曆史。

明義士傳教的地區,在三千多年前,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殷商王朝後期的首都就位於今安陽市西北不遠的洹水岸邊,小屯村及其附近一帶。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僅當年登樓自焚的紂王早已煙消灰滅,經過風和水搬來泥沙堆積,昔日繁華的王都也已埋在黃土之下,被稱為殷墟,不時有文物在此出土,甲骨就是最多的一種,開頭是被當作“龍骨”挖掘出來用於醫藥。左圖,

明義士來到安陽的時候,正值小屯村被中國學者察知為甲骨出土地之後不久,還有許多甲骨埋在地下,而且無人管理,當地人正隨意挖掘,出土很多;在知道刻有字的“龍骨”能多賣錢後,還有人造出假的甲骨。明義士第一次購得的,就是普通牛骨仿刻的膺品,保存不久就腐爛發臭了,這也算是交學費吧。他一麵收集甲骨,一麵結合實際發憤學習,終於不僅成了收購甲骨的行家,而且成了研究甲骨文的專家。當時他經常騎一匹白馬來到這洹水之濱徘徊尋訪,那裏的小孩子對他也熟悉了,為他搜尋。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牧師,明義士的收入不多,常隻能買下那些商人收購後,剩下的價錢較低的碎片,其實這甲骨在學術上的價值並不就在它的大小,而是還要看刻在上麵的文字的多少和記的是什麽事情。那些小塊的甲骨多是烏龜的甲殼,龜甲是帝王占卜時才能使用的,上麵刻的文字精細並常有當時大事的記錄,因此明義士得到的也不乏珍品。(左圖,明義士,引自 Arthur Menzies, DR.JAMES M.MENZIES-His Interest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1989,Art Gallery of Great Vancouver;)

1917年,明義士在上海出版了《殷虛卜辭》一書。這是他從所收集的甲骨中選出二千三百六十九件經過研究後編成的。明義士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此時他已收集到甲骨五萬片。②

就在這《殷虛卜辭》出版之際,明義士應召回加拿大參軍並到法國服役。此時歐戰正酣,中國也已加入協約國一方,派出十萬華工到歐洲,明義士被派到這些華工中工作,一直做到1920年。

1921年明義士回到安陽,甲骨的收集續有所得,然而到1927年9月,北伐戰爭進展到河南,明義士按天津的英國領事館的要求,全家撤至天津,隨後到設在北京協和華語學校(The Peking Union Language School)中的中國研究院(The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任教。在兵荒馬亂中,明義士多年收集所得,據他說除已運走的這部分外,均為吳佩孚在彰德的駐軍所毀。但此時他的研究並未中斷,在北京,還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和中國學術界交流切磋。

1928年底,明義士全家經印度、中東回國。在中東,明義士參加了正在那裏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這也是一種學習,他是準備在這個領域內大幹一番了;在將孩子們安置在日本上學後,次年明義士夫婦就又回到安陽。此時中國新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已在殷墟開始有計劃的科學的發掘,甲骨不準私人挖出來買賣了,明義士騎著白馬去收集甲骨的日子已一去不複返;他對中國早期曆史的研究,僅作為個人的業餘愛好,顯然也不夠了。(右圖,明義士發表在1928年1月25日出版的東方雜誌上的文章一角,編者在為這篇文章加的按語中說:以外人而具科學興趣考察殷虛遺跡的,要以本文作者為第一)

明義士保持了和中國的同行的聯?,並更加專注於商代曆史研究。1931年,史密森學會的年度報告發表了他的《商代文化》。次年,應聘為齊魯大學的考古學教授,在這裏任教期間,每年都有研究成果發表。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明義士回到加拿大。1938年開始在安大略博物館遠東部工作。當時中國戰火紛飛,安陽的發掘也已停頓,但加拿大此時尚遠離戰爭,明義士得以繼續他的研究,同時又一次進入多倫多大學攻讀,自然是為了研究中國早期的的曆史,1942年完成了博士論文《商戈》,研究的是商代的一種青銅兵器。

1942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也不能隔岸觀火了,設在舊金山的美國新聞處,邀請明義士去當顧問,為他們的廣播準備背景材料,並維持與中國學術界的聯係。1946年明義士心髒病發作,緩解後即回到加拿大,從此他埋頭於考古和中國早期曆史的研究,直至1957年去世。

明義士收集的甲骨,運到加拿大去的是一小部分。一部分在抗日戰爭開始時送到南京使館,後由南京博物館保存,有二千三百九十片;一部分埋藏在齊魯大學,計萬餘片,1952年清理時發現,多已腐爛;後歸山東文物管理部門。③⑦

1960年,明義士的夫人和子女,將他的各種收藏品,包括刻有文字的甲骨四千七百件,沒有發表過的甲骨文拓片二千八百一十二件,悉數移交多倫多大學④。為此大學設立了明義士基金,用於出版他的博士論文,和整理研究他所收集的甲骨;安大略博物館許進雄教授積十載之功,由此編成《殷虛卜辭續編》卷一卷二,分別在1971年和1977年由安大略博物館出版。明義士原已編有初稿的《殷虛卜辭後編》也經許進雄整理編輯,於1972年由台北的藝文印書館出版。1917年在上海出版的《殷虛卜辭》,亦於1972年由藝文印書館重印。至此,明義士所收藏的甲骨的精華大部麵世。

明義士可謂與中國有緣,從青年時期選擇到中國開始,兩次世界大戰也未能割斷他和中國的聯係。而一個加拿大人,居然能收集到並保全了許多珍貴的甲骨文資料,而且加以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外國人中,是他頭一個提出安陽是商代故都所在地。其間固有他難得的機遇,但如無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也是不可能作到的。

在中國所能找到的明義士生平材料,十分簡略。在加拿大,我想總能多找到一些,但在安大略博物館附屬的圖書館中,隻有他的甲骨文專著,卻不見有關他生平的著作;在多倫多大學圖書館,熱心的館員用電腦為我查找,亦無所得。這時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寫的《拿破侖與隋那》,做了好事的人,反而容易被人們遺忘的。想到這裏,不免有點黯然,而也就想到應該寫下這樣一篇文章,雖然所知太少,但如能讓不知道明義士的人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值得記住的人,就總算沒有浪費報紙的篇幅了。

1995 年 3 月 3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範毓周,甲骨文,1986,人民出版社北京第一版,頁39

②明義士,殷虛龜甲文字發掘的經過,1928,東方雜誌,V25/N1(陳柱譯寄,原為Oracle Record of the Waste of Yin--Perface即殷虛卜辭序言,1917,上海別發洋行Kelly and Walsh印行)

③吳浩坤.潘悠,中國甲骨學史,1985,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頁17

④Arthur Menzies,DR.JAMES M.MENZIES,B.A.Sc.,D.L.S.,Ph.D.--His Interest in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

Chinese Art from the Rev.Dr. Jamese M.Menzies Family Collection,1989 , Art Gallery of Greater Victoria

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1881,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第一版,頁324-325

⑥許進雄,簡介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所藏甲骨文字,書目季刊

⑦許進雄,殷虛卜辭後編序言,1972

 

⑧富善(L.Cayyington Goodrich)原著黃然偉譯:明義士先生傳略,1961,中國文字,第五十冊,原載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16,No.4

 

--------

menzies09.jpg

濟南齊魯大學明義士故居。

明義士在齊魯期間,是他由傳教士成長為一個真正學者的黃金時期。在這裏,他開設考古學和甲骨文兩門課程,出版了專著兩本,發表了許多重要論文。

http://blog.jackjia.com/?p=5438

http://www.ayrbs.com/anyang/2014-06/03/content_1188084.htm

初始接觸到甲骨文,立即就知道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回避的人物,那就是“披著宗教外衣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的帝國主義分子——真真可恨呀!再後來,我逐漸讀到了明義士的許多著作,知道他曾經在齊魯大學講授《甲骨研究》、《人類學與考古學》。我還陸續讀到了許多研究介紹明義士的書籍材料,包括富善《明義士傳略》、方輝先生《明義士和他的藏品》等。於是疑竇叢生,一位堪稱成就卓著的漢學家PK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明義士到底何許人也?

    明義士本名 James Mellon Menzies,他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中學畢業以後考大學,為家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1910年來華的明義士4年以後來到了時稱彰德的安陽。入鄉隨俗,他首先為自己取了一個頗帶中國味道的名字——明義士。他認為,“明”不但有明亮的意思,還是中國一個著名的朝代的名字。於是,他的英文名字Menzies音譯過來就成了“明義士”。100年前,明義士在古城安陽遇到了甲骨文,自此他開始了改變其一生命運的甲骨搜求與研究。明義士很快得到不少甲骨,工作之餘,他開始臨摹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一來二去的,小屯村的村民就與這個會說當地“粉漿飯”方言的洋教士混熟了。

    明義士是來到安陽之後才結婚的,他的四個孩子中有三個出生在安陽,1916年,明義士的次子亞瑟出生了。為了給兒子取個中國特色的名字,明義士翻遍典籍,找到《大學》的開首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給孩子取名明明德。1976年明明德60歲的時候,出任了加拿大駐中國大使。明義士的大女兒瑪麗安娜二戰期間曾經代表聯合國戰時救濟署,來到華北解放區進行抗日活動。

    明義士不僅收藏了大量甲骨,還依據自己的研究成果,於1917年出版了自己第一部、也是西方學者的第一部研究著作《殷墟卜辭》。他以《商戈》作為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時候的明義士博士已經57歲。明義士關於商代世係的研究成果,幾乎與郭沫若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明義士在華大約有20年的時間,其中13年是在安陽度過的,為中加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明義士還斷然拒絕了他的同鄉、河南主教懷特要他坐莊安陽為其倒賣甲骨的要求。明義士1936年回國休假,二戰爆發,其後朝鮮戰爭爆發,明義士一直未能回到他夢牽魂繞的中國。他寫信給在中國的同事:“在天津的閣樓上,存放著一批很有價值的甲骨和其他文物……這些東西應該留在中國。”

    明義士博士的舊藏甲骨,如今現在分別收藏在南京博物院、山東省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當然,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也收藏有明義士部分舊藏的甲骨,那是二戰期間他的同事在與之失聯的情況下,作為他的私人物品運回加拿大的。事後這批甲骨長期存放在港口,明義士生前一直致力於這批甲骨回歸中國,遺憾的是直到辭世也未能如願。

   責任編輯:方敏

 

 

http://www.ayrbs.com/anyang/2014-06/03/content_1188084.htm

明義士,原名孟席斯·詹姆斯·梅隆[MENZIES.JAMES MELLON],漢字“子宜”,1885年2月23日生於加拿大,加拿大籍,英國皇家考古學會會員。大學畢業後,到神學院進修。1910年,接受加拿大教會授予的牧師職務,來到中國河南省北部地區傳教。最初在武安,後來來到安陽。1932年,被聘為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考古學教授,在齊大開設《甲骨研究》與《人類學與考古學》,並有《殷墟卜辭》、《柏根氏舊藏甲骨文字》等專著出版。
明義士明義士
明義士被稱為甲骨學研究“西方學者第一人”,在學界享有較高的聲譽,得到我國學界的公認。明義士甲骨學研究紀念館得到了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宇信、山東大學方輝、社科院考古所唐際根博士、安陽師院、安陽甲骨學會等的重要學術支持。 [2] 
 

 

所有跟帖: 

【傳教士辦學 - 中國現代教育的起源】 -弓尒-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1940 bytes) () 02/15/2019 postreply 12:01: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