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明初 中國的西醫院】

來源: 弓尒 2018-06-18 11:11: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74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8-06-18 11:25:0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本帖最後由 大學堂 於 2016-8-21 17:18 編輯



【北京 中央醫院】
1918年,北京中央醫院創建,這是第一家由中國人籌資和管理的綜合西醫醫院。醫院的建設和管理都得到了北洋政府的資助。曆史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45年,因與南京中央醫院重名,改名為中和醫院。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接管,改名為中央人民醫院。從名字就可見該醫院的重要性。1956年,更名為北京人民醫院。1958年,劃歸北醫,成為其第二附屬醫院。現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南京 中央醫院】
1929年,國民政府中央模範軍醫院創建。1930年,更名為南京中央醫院。抗戰時輾轉西遷,1945年返回南京。1950年,改為華東軍區醫院。1955年,更名為南京軍區總醫院。 現在叫“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北大人民醫院,是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央醫院”,也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中央人民醫院”。後成為北醫第二醫院。當然,其實首都南遷後,北京中央醫院的名字也未變,僅在1945年後改為中和醫院。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是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央醫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則改為軍區醫院。 



中國早期西醫院都是外國人所建。無論是北京協和醫院(協和醫院創建於1921年,晚於北大人民醫院),還是上海華山醫院,還是上海仁濟、瑞金等醫院,最初的院長都是外國人。北大人民醫院是第一個國人自建和管理的綜合醫院,可以算是創造了曆史。 

北大醫院(北大第一醫院)建立於1915年,比北大人民醫院早。但北大醫院早期隻是國立北京醫專附屬診察所,規模較小,當時很難算作綜合醫院。1927年才從附設診察所改為附屬醫院。 

所以嚴格來說,不計外國人所建醫院的話,北大人民醫院才是中國第一所(西醫)綜合醫院。

----------

上海華山醫院1921年前,由外國人負責。

http://www.huashan.org.cn/show/lirenlingdao

----------

 

1929年1月,籌建中央模範軍醫院,主要收容傷兵。當時該醫院占地麵積50畝,建有13座活動木屋,300張病床,並擁有X線機等醫療設備和器械。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撥款改建該醫院,更名為中央醫院,劃歸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衛生部直屬,由劉瑞恒兼任院長。當時胡文虎捐37.5萬元銀洋作為建築費,所以主樓門楣上留下了胡文虎手跡。中央醫院建成後,有外科、內科、眼科、婦產科、泌尿科、小兒科、傳染科、牙科、五官科、電療科、X線科等,是南京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醫院,專門為政府高級軍政人員看病,並同國外醫療機構開展技術合作[1]抗日戰爭時期,中央醫院先後輾轉長沙貴陽,1941年遷至重慶,重慶中央醫院曾作為國立上海醫學院的附屬教學醫院。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慶中央醫院部分遷返南京,並將汪精衛政權的偽中央醫院接收並入[2]。重慶中央醫院另有部分留在重慶,部分遷移至廣州。中央醫院遂演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原南京中央醫院)、重慶西南醫院(原重慶中央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原廣州中央醫院)等醫院。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攻占南京時,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該醫院。1950年6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醫院。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總醫院。195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總醫院。198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的教學醫院[2]

1993年9月,南京大學與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簽訂開展教學合作的協議,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對外掛牌“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地位及作用等同南京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此後,醫院人員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署名單位均為“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對外參加國際學術活動、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署名單位為“Jinling Hospital, Nanj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為統一對外稱謂,醫院向南京大學醫學院提出申請,並上報南京大學批準後,2013年將“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稱謂統一為“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英文稱謂統一為“Jinling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轉隸無錫聯勤保障中心,並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3]

http://www.njmgjz.cn/ggjz/b3?

File:????????????????????????é??.jpg

 

中央醫院位於中山東路205號,南鄰中山東路,東鄰黃埔路,現為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探視接待處。

中央醫院的前身是1929年1月籌建的中央模範軍醫院,它是國民政府衛生部部長劉瑞恒奉蔣介石之命而建的,主要收容傷病員,兼便市民就診。院址在中山東路黃埔路口。當時征地產50畝,購置活動木屋13座及X線機等醫療器械,設置臨時床位300張,1929年10月1日開診。1930年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將中央模範軍醫院改名為中央醫院,劃歸內政部下轄的衛生部(1931年4月改為衛生署)直接管轄,由劉瑞恒兼任院長。中央醫院是民國時期南京興辦的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國立醫院。

醫院設有內、外兩大科,內科下轄小兒科、皮膚花柳利及肺癆科;外科下轄婦科、骨科、耳鼻喉科、牙科、X線科、電療科和檢驗科等,有床位275張。

1931年,國民政府撥款擴建中央醫院,並得到華僑胡文虎捐贈的銀洋37.5萬元。中央醫院的主樓由基泰工程司的建築師楊廷寶於1931年設計,建華營造廠建造,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四層,建築麵積七千多平方米,按現代化功能布置平麵,門診部、手術室、病房等配置合理,分區明確。1931年6月開工,1933年6月竣工,工程造價52.5萬元。當初總體布置是:中央醫院在南側,由中山東路出入;衛生部(署)在中部,由黃埔路出入;衛生實驗院在北部,近珠江路;另附有護士學校、助產學校等。

中央醫院主樓距中山東路十餘米,辟為綠化帶以隔離噪音。主樓為一集中式病房樓,設電梯垂直運輸。底層西側為門診部,東側為事務部及傳染病區,均有一獨立的出入口;二層為手術部和特、頭、二等病房區;三層為婦產科病房,有產房、嬰兒室及其附屬設施;四層為三等病房,其病室為大統間,每室可設病床25張,護士台位於病室門口。主樓外觀為平屋頂,淺黃色麵磚外牆,施以花架、簷牆、滴水等,入口處門廊尺度適宜,細部簡潔大方,具有我國傳統特色。是新民族形式的一個重要傑作,其外觀是在西方古典建築對稱式構圖的基礎上,加上帶有中國傳統圖案的裝飾細部與花紋,並用一組華表、傳達室、門廊等小品來突出重點。整幢大樓立麵呈“井”字形,入口門廊上書有“中央醫院”四個大字。擴建後的中央醫院增設婦產科、小兒科、眼科、泌尿科、腦病科、護士部、門診部、保健部、藥局等16個利室,工作人員140人。

1937年,中央醫院隨同國民政府撤離南京,人員分散在重慶、貴陽兩地。日軍攻陷南京前夕,中央醫院建築遭到日機的轟炸,損毀嚴重。1946年2月4日,國民政府收複醫院原址時,已是滿目瘡痍。後經過維修改造,中央醫院設有三十多個科室,三百多張床位,工作人員七百餘人,新添了大量的醫療新設備。1947年,由“聯勤總部”撥給活動木房大小61幢,另建門診部,並於主樓後麵加建精神病與療養病室。這一年年門診量增加到251880人次,床位增加到582張,病室增加到14個,工作人員將近八百人。中央醫院曆任院長有劉瑞恒、沈克非、姚克方。

中央醫院在民國年間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46年6月23日傍晚,在南京下關車站,國民黨特務蓄意製造了以毆辱馬敘倫為首的上海人民和平請願代表團的“下關慘案”,致使馬敘倫等多人受傷。直到次日淩晨兩點,受傷的代表和前往迎接人員才被送到中央醫院接受治療。前來慰問的周恩來、董必武、滕代遠、鄧穎超、李維漢和一直在中共代表團駐地梅園新村等候消息的郭沫若,民盟羅隆基、張申府等人看到:躺在地麵擔架上的閻寶航先生,衣裳被扯爛了,臉上和身上沾滿血跡;另一副擔架上躺著雷潔瓊先生,她的左胸衣服上一大灘血跡,戴著白金戒指的指關節處顯出紅腫;受傷的馬敘倫先生閉著眼睛,蜷縮在一條長凳上;民盟的葉篤義先生內傷很重,吐了血,被安置在一條長桌上......曆史為我們留下了周恩來在醫院看望這些代表的珍貴照片;此後一段時間,前來慰問受傷代表的各界群眾絡繹不絕,一束束鮮花,一封封電報,一包包慰問品,表達了各界群眾的深情。

1950年6月,中央醫院改編為華東軍區醫院。1955年,改名為南京軍區總醫院。1986年,更名為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隸屬南京軍區後勤部衛生部。

中央醫院是建築大師楊廷寶早年的一大傑作,它是30年代“新民族形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91年,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將它評為近代優秀建築。199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又將其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許殿乙(1908--1983),泌尿外科專家。奉天(今遼寧昌圖人。1933年畢業於遼寧醫科專門學校。1944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學習,次年回國。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南京中央醫院外科主任、中央大學醫學院教授。建國後,曆任南京抗美援朝誌願軍醫療團團長,天津第一軍醫大學外科學教研室主任、教授,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外科主任兼泌尿外科主任、教授,總後勤部衛生部醫學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我國泌尿外科創始人之一。五十年代創用病灶清除術治療腎結核,並論證了手術適應征。六十年代成功地施行了腎動脈架橋術。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泌尿外科於1946年由我國泌尿外科學奠基人之一的許殿乙教授等專家創建,前身是國立中央醫院泌尿外科,在我國較早地開展了泌尿及男性生殖係統疾病的專科診療工作。目前擁有兩個護理單元共66張床位,醫療、護理和技術人員共40人,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後培養單位。 

--------

1948年,由於康錫榮教授不幸患晚期胃癌病逝,中央大學醫學院聘請南京中央醫院實驗診斷科主任吳在東教授給我們上病理課,他是我的第二位病理學授課老師。記得當時我和另外一位同學曾作為學生代表,到中央醫院去邀請吳在東教授。他個頭雖不高,但很精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些嚴肅,這個印象在後來的接觸中逐漸改變。

 

nasat 發表於 2016-12-2 15:51 
我的大學病理老師吳在東——回憶我的老師和前輩
時間:2015-03-18
欄目:華夏病理學網


吳在東 1931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當時還是中央大學醫學院,1932年才改名上海醫學院,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


吳在東 1905年11月15日生於福建省長汀縣,1983年3月19日卒於北京,享年78歲。1931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並留校任病理係助教。1934留學於英國、德國,先後在倫敦大學、柏林大學等校病理研究所進修,被推薦為英國病理學會會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曾在多處行醫與任教,1938年起曆任廣州孫逸仙醫學院病理係教授、國立上海醫學院病理係教授、貴陽中央醫院檢驗科主任、宜賓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病理館主任、南京中央醫院實驗診斷科主任兼任中央大學醫學院病理係教授及長沙湘雅醫學院客座教授、南京大學醫學院病理科主任、華東軍區醫院(南京軍區總醫院)實驗診斷科主任、南京第五軍醫大學病理科主任、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病理係主任、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病理室主任、解放軍總醫院病理科主任,其間還曾經先後擔任過南京市人民政府衛生局局長、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江蘇省衛生廳廳長、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病理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病理學雜誌》總編輯、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醫學百科全書》病理學分卷編委等多種職務。在40餘年職業生涯中,不僅僅作為臨床病理學家竭誠為病人服務,並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病理學專業人才,而且,作為中國軍事病理學奠基人和放射病理學的創始人,為中國防原醫學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國立中央醫院院長劉瑞恒

劉瑞恒,中國衛生署署長(衛生部部長),興建中央醫院兼任院長,負責與國際聯盟技術合作設立中央衛生設施實驗處,一身兼衛生行政、技術及醫療三個最高機構之首長。1932年,他奉命成立軍醫總監部,並擔任總監,兼陸軍軍醫學校校長。由於醫療衛生工作大規模開展,需要專門人才,劉瑞恒認為推進和提高醫學教育是公共衛生建設的根本,建議並成立了國立牙醫專科學校、中央護士學校、中央助產學校、中央大學醫學院及衛生教育係、中央衛生人員訓練所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