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重溫了瓊瑤的幾部作品,讓我對孤女尋親的主題與情結深具理解
以前很早就看她的電視劇。當年,她的書也一本接一本的看。也不知道怎麽個好法,但就覺得放不下。她有些相關曆史知識的硬傷,但無妨把人物描寫的淋漓盡致。
今天隨便看了看幾個電視局,全都圍繞一個主題:女嬰被拋棄。青青河邊草,雪珂,梅花烙,啞妻。。。她很多的戲劇有帶有“棄女自憐”的情結在內。
這股男尊女卑的風氣自古便有,從宮廷到貧民。隻要生了一個女孩就給扔在外麵了。大部分原因圍繞基礎家產以及封建世襲製度的這種中華文明裏特有的政治性。
書中該類女人大多家道中落,自幼過著悲慘的灰姑娘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遇到如意郎君,回到原本富貴的日子。結尾皆為大團圓。
但是這些女孩如果命大,被收養,長大以後之道身世肯定會想找親生父母的。不會怪父母心狠,而能知道有這麽個人就不錯了。
紅樓夢裏的林妹妹大家知道死了母親吧?她被比喻為一顆小草。這個小草寓意是如同草芥,被其父放在外祖母家裏。其實和瓊瑤的“青青河邊草”的意思類似。而生了男孩通常被當作美玉。
其實瓊瑤的很多不同階級的角色和紅樓裏大小角色如出一轍。曹雪芹是言情的鼻祖,對封建婚姻提出思考的作家。我姑且不已“反封建”的文革標語來評價。因為曹本身也是那個時候的產物。瓊瑤則是延續民國時期的一些新舊社會矛盾的社會觀念。
我們通常從表麵隻以為她的娘死了之後被外婆和兩位舅舅收養。但後麵或許隱藏了一個事實:姑娘終究是別人家的。沒有什麽用處。也不稀罕,老太太要走了就走了。也許想套個娃娃親。雖然林黛玉的父親挺注重教育,因為沒有男孩,但是教育女兒也是精神寄托。但是始終頂多隻是個素質教育,類似賈府的姑娘,李紈,寶釵。林的父親把她送走表麵看是老祖宗對於自己閨女賈敏的早亡很悲憤,怪罪到姑爺頭上,楞將黛玉帶走。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個時代依然是個父權社會。賈母雖然被兒子姑爺們表麵尊重,她其實決定權不大。
其實最主要還是林如海對於不知道怎麽一個沒有母親的女兒得到隻是照顧。因為教育女孩子是母親的職責。父親通常隻是大麵兒上發話。這裏麵包含了重男輕女的因素。因為他除了黛玉的娘之外,還有其它幾個老婆。大老婆沒能生個兒子。作為長女,確實黛玉比小妾有話語權,但有句俗語:“有了後媽就會有後爸”。失去母親的孩子在家裏沒法兒待。從親情的角度,確實有點尷尬。
林黛玉特別愛吃醋其實也是從小見了太多妻妾間的矛盾。所以說話嘴損。可能她母親受了太多委屈。她也對婚姻觀念比較絕望。她被她家裏遺棄,其實對她最上心的並非她的父親,而是外祖母和兩個舅舅。有些人認為此二兄弟或是無能,或是荒唐。但其實不然。這兩個舅舅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從小把她媽媽抱大的兩位兄長。這是真正的一家子。這兩個舅舅一個刻板無趣,一個任意妄為,但其實都是好人。隻是因為外祖母不明智的偏心眼子,兄弟二人有點兒僵,明爭暗鬥地爭寵。而老太太的小棉襖賈敏卻那麽年輕就走了。
其實因為林妹妹不守閨中給女孩定下來的“男女受受不親”的禮教,故而有些被人們看輕。而在那個年代,一個未婚女孩可以平淡無奇,但在男女問題上必須不越軌。若有男女親昵關係,便被扣上一頂永無翻身機會的帽子。
但相反,寶釵有個哥哥,雖然薛蟠是個母親眼中的不著調的兒子,但確實有用,能撐起家裏的事情。薛姨媽家裏挺有力量的。兒子再差,母親也是靠著兒子。要不然艱難。這個有個兒子作為支撐的母親就非常有譜。當然也難免有些溺愛。
還有賈府這些個老少爺們兒,一堆紈絝,荒淫無度,不求上進。但是就是因為是個男人,被女性百般的遷就。因為世襲官僚製度,這群人勢力遮天。
缺乏家長愛的女孩其實挺容易被嗬護。人人有憐憫之心。所以說實話其實黛玉姥姥家人是一種恩德。另外她爸爸和賈政確實也有點想聯姻的意思。這點從她的母親賈敏對於外甥寶玉的關愛可以看出來。雖然血緣太近了點兒,但也並非一定不行。
中國自古作為農業社會,地主階層注重宗族聯姻,特別多的親上加親。宗族聯姻的本質就是產業合並,以及政治聯盟。所以身份地位差不多的親友頻頻結婚。上層社會尤為突出。類似歐洲的貴族聯姻。但是解放後,政府為了大眾的生物學意義的健康科學繁衍考慮,法律上終止了近親結婚。
我們現在社會的人無法想象出重男輕女的局麵對女孩的負麵影響。
讓我們看看生於民國知識分子家庭的瓊瑤女士筆下的那些淒慘的女性,她們幾乎全部在嬰兒以及早年被家庭拋棄。這裏反應了瓊瑤幼年的一個問題:她的父母極度重男輕女,導致她得不到足夠的關心。所以一輩子尋找愛。
有些人詬病她,說她愛情三觀不正。但其實她筆下的人物並非完美。而甚至全部刻意帶有瑕疵。但這一份真實也是反應作家本人從禮法脫離的一種至情至性。家長也不要了,家也不顧了,社會關係也不管了,各種親情都拋棄腦後,隻為了一時的衝動。其實也就應了紅樓夢裏麵史老太君賈母所旁敲側擊提到的西廂記牡丹亭裏麵的不良舉動。但這些女人因為有個身份地位,而且看的很重,並不追求愛情。而更多墨守成規的度過女人的三從四德的一輩子。
所以瓊瑤的故事當中,時常有不少的安分守禮教,識大體,具備忍辱負重精神的太太,少奶奶,姑娘們。這些女人的傳統價值觀她也並沒有否認。中國近代女性具有兩麵性。一則賦予其家庭起到相夫教子的主內性,二則是接觸廣闊世界之後尋找自我的自我價值實現。
過去封建時期規範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沒有別的,就是因為女人一旦讀過書,變得有文化,有見識,有獨立思想,那就難以再以封建禮教的思維框架管理。不僅僅能夠因讀書而明理,而更甚者渴望掌控權力。
精明世故的女孩子例如紅樓夢裏的薛寶釵,也同樣天資聰慧,入世通達。她出生在儒商之家,也同樣博覽群書,自然心裏同樣什麽都懂。但是為了延續這個身份地位,一直在壓抑自己的真我。而瓊瑤戲裏也有一大群這種舊式婦女。而這些女人在她看來也被善待和尊重。她並沒有非黑即白。這些大家太太一直委屈求全,遷就自己的丈夫而守住自身的本份。而她也並沒有忽視這些傳統女性的優良品德。
雖然有些人對瓊瑤的一些觀點詬病。而且她的文字也有些稚嫩,有些細節也經不起推敲。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有大情感博愛的作家。一個不簡單的能夠讀懂人性的軟弱,脆弱,渴求,人性罪惡,懺悔,以及對安全感的追求的作家。她是通透的,讀懂了人性最深的內涵。並且她明白人的兩種活法,表露真實自己以及掩蓋自我而為他人做嫁衣裳。有人說她是寫兒女情長的小女人,但我看到的是她是有大情懷,悲天憫人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