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男人
我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的小說《天堂裏上帝的眼睛》中讀到一句話:“隻要男人們都還這麽愚蠢,就會有戰爭,而戰後,就會有可憐的朗格太太這樣的寡婦。”讀得我不由失笑,又不自覺直點頭:沒錯,沒錯,我也是這樣認為。
毋庸置疑,戰爭是有性別的,性別屬男性,因為男人是戰爭的直接發動者和參與者。有一部電影我記得名字叫《戰爭讓女人走開》,當時就覺得這句話是片麵之詞,前線的戰爭雖然讓女人走開了,而為戰爭的後果買單的,卻是後方的女人們。
隻要有戰爭,就沒有贏家。輸掉的,是無數活生生的生命和從此浸泡在悲傷中的女人的心靈。可是,為什麽到了如今的世界,貌似文明進步了的世界,男人的智商仿佛仍停留在戰爭那麽低的水平上?
我還記得二十幾年前,普京初為俄羅斯總統的時候,那時我還很年輕,對他幾乎是崇拜的,不自覺地用仰望的眼光給他加諸了很多美好的想象,以為他應當是智慧超群的人。二十年後再看他,什麽光環都沒有了,他不過是個男人,一個多麗絲·萊辛眼裏的愚蠢的男人——因為他發動了這場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的戰爭。
我不知道迄今為止,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到底為這場無謂的戰爭葬送了多少生命,碎掉了多少白發母親和年輕妻子以及情人的心,又有多少年幼的孩童永遠失去了父親——這些都是讓人悲傷的數字。
我親耳聽說的是,俄羅斯當時有一段時間瘋狂到在地鐵裏抓人去當兵,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聽說的抓壯丁,那是中國久遠年代裏的事了,如今竟然還在某個國度裏發生著……人類真是不長進!想到這裏,我就會忍不住為中國祈禱,無論社會經濟形勢如何嚴峻,隻要不發動戰爭,哪怕是最最緩慢的經濟複蘇,一切都會有希望。
我不知道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在他發動戰爭之前,有沒有去讀一下他們的文豪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其實寫出這句話,我就意識到我錯了。普京讀沒讀並沒有多大意義,他是權力者,他的目的是實現自己的野心,他的作用是簽署發動戰爭的命令,至於這一命令的推進,則需要千千萬萬個俄羅斯的普通男人去參與和實施。不知道這些個沙俄帝國的後代子孫們,他們閱讀過以他們國家的曆史事件為背景寫就的那本號稱至今為止仍是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嗎?
假如他們認真閱讀了托爾斯泰對於戰爭的反思,他們還會受他們的權力者的鼓動或者命令,而那麽熱血沸騰地當真去參與作戰,戰死疆場嗎?
《戰爭與和平》裏所有的與戰爭相關的描寫全部都隻有男性,從戰爭的醞釀,發動,部署,到戰場上的廝殺都是男性,隻有男性,俄國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個衝動好戰的雄性民族。
不是戰爭讓女人走開,是女人對戰爭沒有興趣,不會主動選擇戰爭,因為女人特有的溫柔的感性與平和的理智,兩者相加等於智慧。而男人,尤其在戰爭麵前被激發得像嗜血的野狼一般狂熱的男人不過是愚蠢的動物,此時的他們,好勝的虛榮占了主導,智慧就必然會缺失。
比如托爾斯泰對戰爭前安德烈公爵的心理描寫:“……但是我向往這個,向往榮譽,向往出名,向往受人愛戴……除了榮譽、受人尊敬之外,我什麽都不愛。死亡,受傷,家破人亡,沒有任何東西是我覺得可怕的。許多人——父親、妹妹、妻子,我的這些最珍貴的人,不管對於我是多麽可親可愛,但是,隻要能得到片刻的榮譽,出人頭地,能得到我不認識的,而且也不會認識的人們對我的愛戴,不論看起來多麽可怕,多麽不近情理,我可以立刻把他們全都割舍。”——這就是一個男人隱秘而可怕的內心:與虛假的榮耀相比,其他一切都不值一提。
不知道這是不是所有好戰者的心裏所想。安德烈公爵還算是有品位有思想的男人,而如娜塔莎哥哥尼古拉那樣的貴族子弟,則是完全靠著傳統的忠君愛國思想去浴血沙場,他對俄皇的仰視和崇拜是典型的仆從心理……更多的人是被戰爭的宣傳鼓動了熱血,被裹挾進戰爭的漩渦裏,像尼古拉的弟弟,十幾歲還是個孩子的彼佳就是這樣衝上前線……自然是戰死了。
尼古拉的弟弟死得太快了,快得來不及痛苦,也來不及像安德烈公爵那樣有機會麵向死神反思……
曾經好戰,狂熱地崇拜拿破侖的安德烈公爵在麵對死神時,他仰天看到了天空中靜靜漂浮的灰色的雲,“多麽安靜、肅穆,多麽莊嚴。完全不像我那樣奔跑。”“不像我們那樣奔跑、呐喊、搏鬥……為什麽我以前沒有見到這麽高遠的天空?……除了這無限的天空,一切都是空虛,一切都是欺騙。除了它之外什麽都沒有,什麽都沒有。”
及至他在半昏迷中看見了他曾經崇拜的英雄拿破侖,才更進一步意識到,與他自己的心靈和那個高高的、無邊無際的天空和浮雲之間所發生的一切相比,他所崇拜的那個英雄拿破侖滿懷猥瑣的虛榮和勝利的喜悅是多麽渺小,多麽微不足道。這時不論誰站在麵前,不論他說什麽,對他都完全無所謂。他隻是希望有人能幫助他,救活他,使他生還,因為他現在對生命有了不同的理解:生命是如此美好。美好的生命不應浪費在無謂的自相殘殺上。
我想每個人讀到這些都可以從中領悟到托爾斯泰清晰堅定的潛台詞:“快醒醒吧!為了權力者的欲望去死,再沒有比這個更愚蠢的了!生活裏有更美好的事等待生命去完成,放下武器,擁抱和平吧!”
但願有更多的新世紀的人類,準確的是男人類們,能夠讀到並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而拒絕戰爭,生命是自己的,不屬於國家,也不從屬於權力,更不應受窮兵黷武的權力的支配,你有充分而恰當的權利對戰爭說:不!
為了給男人們拒絕戰爭以更有底氣的理由,托爾斯泰在小說最後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解說權力和人的自由意誌之間的關係和法則。這部分的閱讀消化對我來說略有困難,但是我讀完後隻是逐漸清晰了一個觀念:國家和權力看起來像一種絕對存在的東西,而其實從曆史來說,國家和權力隻是一種現象,更確切的說是一種社會現象。既然是社會現象,就逃不過其自身具有的命運:產生,發展和滅亡。
隻是我們是看不到了,也許我們的後代的後代的後代,還是看不到,但是總會有那麽一天,當人類社會發展到更高更文明的階段,國家和權力的消失將是必然的,就像女人的裹腳布的消失一樣……
想必那時,權力作用的產物——戰爭,也會隨之自然消失了吧,男人們的智慧也會回到和平狀態。而和平是女性的,溫柔的,智慧的,也是長盛不衰的。
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
但是眼下,祈禱俄烏兩國的男人們快快覺醒,讓俄烏戰爭早日結束,讓死去的人安息,作戰的人回家,讓兩國人民的生活回到和平狀態裏去,讓我坐直飛的航班回國看媽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