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Trump 說他會把進口關稅從10%上漲到20%,之前也表示要對中國進口產品收取60%關稅。 並號稱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把失去的就業機會拿回來。 同時,他還承諾要end inflation, raise Americans standard of living (停止通脹,提升美國人的生活水平)。
我一向不願意談政治,因為沒什麽意義。 但是關稅問題關乎切身利益和未來,就不得不就這個問題跟客戶深入談論他們的看法和應對策略。
幾個跨國大公司都在兩三年前提前做好了全球布局,比如在新加坡,墨西哥,甚至是日本等地新建了工廠或者做好了隨時擴產的準備。這些工廠,基本隻是做簡單的blending 等活兒,投入上和在已經過剩的中國產能基礎上再去投入更高成本的設備相比,要小得多。但是卻可以規避“中國產進口稅” 。 當然,把“made in china” 換成“made in Singapore, Mexico …” 不是簡單的混混,換個包裝的問題,大多數國家都要求產品60~75%的價值是本國產(本國人力做的)的才能出該國的原產地證,這樣才能免去“中國進口稅” 。新加坡的要求最低隻要“25%” 。 大公司這樣布局,就意味著,關稅的增加,不僅僅沒有bring jobs back to America, 而是讓原本還保留在美國的工作機會流失到了那些個有人工成本及關稅優勢的國家。
而對於沒有實力做全球布局的公司來說,他們隻能順勢而為,邊走邊看。在其他國家地區的供應鏈沒有成熟之前,他們隻能接受成本的上漲,並將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售價上漲和銷量下跌的對應關係,會讓他們減少產能,減少工作時長。 bring jobs back to America 在這類企業的應對策略裏,又落空了。 而上漲的物價,該如何end inflation.
我相信,trump 團隊裏是有人懂經濟原理的,我相信他們是有一套推演體係能夠預測到這些策略會帶來的影響的。 但他們還要那麽說,估計隻是為了討好某些不明就裏的人。這不太可能是因為無知,那麽這隻可能是因為“壞”。
民主黨,其實也在玩關稅,隻是玩法不同。他們這兩年已經在我工作的領域搞了不少“反傾銷” ,在他們能確保有同盟國backup 供應鏈的品類裏,搞反傾銷,一加就是500%的關稅。這種不聲不響,搞一個死一個的做法,其實目的和Trump 一樣。 隻是他們不能大肆宣傳,他們打的是公平公正的旗號,如果加入到競選口號裏,那麽這“正義”的反傾銷,就變成徹頭徹尾的政治迫害, 無法自圓其說了。
這些公司,為什麽不“抓住政策機會”在美國建廠?因為政策帶來的短期“優勢”是不可預測,沒有長期可持續性的。少有人會去投這個機。 特別是那些需要大的設備投入,或者大量配套產業的類別。而非這類的產業,早已移出了中國,到了東南亞各國。 資金和工作機會,永遠會去往低窪地區,這和水往低處流一樣,是無法阻擋的規律。 處於“高地“的美國隻會成為流出地。當然,在沒有人為阻隔的情況下,低窪地區終究會被填平實現The world is flat(地球是平的),區域國家的差距將會被抹平。人和人的差距,卻將永遠存在。 西方國家普通大眾感受到的短期的地域整體優勢帶來的舒適生活和優越感,終將消失。這不過是低窪地區的人口比例被均勻的分散到了各個地區。
從高處跌落到低窪之地的人群的不適感,是沒有解藥的,隻有致幻劑和小糖丸,比如,那些個用來置換選票的熟悉的口號和政策。 不管是披著藍色的還是紅色的外衣,裏麵的內容並沒有什麽差異。 畢竟,核心的策略都出自同一撥人,且不能與外人道也。 可以給我們看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轉移視線的話題,紛紛擾擾裏,讓大眾產生了嚴重的參與感,為不是事兒的事兒爭的臉紅脖子粗,為了捍衛沒有立場的立場瞧不起某人,……
又扯遠了,打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