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韻》82.《題都城南莊》 崔護

《題都城(1)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2)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3)。 

 

1.  都城:指唐朝國都長安。

2.  人麵: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麵”指代姑娘。

3.  笑春風:在春風中綻放。

 

 

崔護(772—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安平縣)人,中唐官員、詩人。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年)進士及第。大和三年(829年)拜京兆尹,同年封禦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崔護詩在《全唐詩》中存六首,顯示婉麗清新的詩風。其中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崔護也因這一首詩而名垂青史。

詩詞作品影響力評分:2.

 

唐風:有的詩人憑一首詩揚名,如張繼寫了《楓橋夜泊》,張若虛寫了《春江花月夜》。有些詩人寫出了名作,然後作品的延申和發展完全超出他原作品的範疇,比如李白的《靜夜思》有許多版本,汪洙的《神童詩》大部分是後人加上去的等等,這樣的作品屬於“大家”的。崔護和他的《題都城南莊》兩者都占上了。隻是後人對其發揮並不作字麵上的改動,而是使其產生巨大外延,我相這是作者當年絕對意料不到的。

宋雨:我本來以為崔護不過是個落魄書生,其實不是。他與白居易同齡,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人,。他是貞元十二年(796年)的進士,比白居易還早4年。他的官做得也不小,做過京兆尹(首都市長)、禦史大夫、嶺南節度使等。他現有6首詩存世,但除了這首《題都城南莊》,其他幾首沒什麽名氣。有人說這首詩是敘事詩,因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都包括了,還有人說這其實是一首抒情詩,你認為呢?

唐風:這很難說。它可以是作者的經曆,也可以是完全虛構的,是在對佳人期盼而得不到的心境下的一種抒情。那時候的年輕士子有這種夢想也很自然。還有可能處於兩者之間,比如確實見到過年輕女子,但加了許多個人的夢想在裏邊。但不管怎樣,那是作者簡單的思緒寫就的一首簡單的小詩,他絕不會想到在隨後的1200年裏,這首詩有什麽樣的後續“發展”。

宋雨:這首詩的確很簡單,全詩四句,包含一前一後兩個地點相同、境況相異的場麵,即所謂物是人非。這個結構與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的對比完全一樣。如果作為敘事詩來分析的話,“去年今日此門中”,點出時間和地點。第二句是寫人,“人麵桃花相映紅”將姑娘的麵龐與桃花相映襯。人們都知道春天桃花的豔麗,而“人麵”竟能與桃花“相映”爭豔, “人麵”之美可以想見。而且這種美麗是在一種自然的景色之中呈現,而不是在奢華的場所中顯示,讓人覺得親近可愛。

唐風:第二個場麵“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是不需要時間狀語的,因為末句說桃花“依舊”在春風中綻放,顯然這是來年的春天了。然而如今桃花依舊,人無蹤影子,美好的景色和花朵隻能引起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這兩句似乎寫得很淡,但仔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對錯過美好事物的一種難言的悵惘。

宋雨:這本是一首普通的小詩,然而在作者去世幾十年以後,晚唐文人孟棨的《本事詩》卻將其充實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文本,使其流傳開來。進而“人麵桃花”從僅指女子的容貌美麗,轉變成形容男女邂逅鍾情、但遺憾地離散或出現戲劇效果的愛情故事。《本事詩》是一本寫詩人的故事的作品。作者本人在序裏說“其有出諸異傳怪錄,疑非是實者,則略之。拙俗鄙俚,亦所不取。”可見他是比較嚴肅的。但就其中崔護的故事來說,真實性相當可疑。

唐風:故事大致是說,才子崔護進士及第,在清明節出來遊玩。在去一戶討水喝時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兩人暗生情絮。第二年清明節,崔護又來到故地,想要去與女子相逢,結果大門緊鎖。於是崔護就在門上寫下了這首“人麵桃花”詩。姑娘回家後看到題詩,對才子的思念淤積成疾,最後鬱鬱而終。不久才子又去拜訪,他對著遺體痛哭禱告。沒想到感動了上蒼,女子奇跡般地複活了。有情人終成眷屬。

宋雨:《本事詩》裏小詩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首先,主人公就是崔護本人,讓人覺得可信。末尾死而複生的情節雖然不太靠譜,但它讓故事有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尾。這種圓滿結局與中國人的普遍希望相一致。所以《本事詩》的這個故事很快便被人們接受。事實上,這個故事情節是此後一千多年裏,人們用各種藝術形式進行改編的基本故事範本。

唐風:據統計,“人麵桃花”的各種變體有幾十種之多。在小說裏,有《太平廣記》、《唐詩紀事》、《類說》、《綠窗新話》、《聊齋誌異》等“人麵桃花”的故事。戲曲方麵有《桃花人麵》、《崔護渴漿》、《桃花莊》、《登樓記》、《題門記》、《崔護六幺》、《崔護逍遙樂》等等。近代戲劇家歐陽予倩曾創作京劇《人麵桃花》,後又被改編為評劇、越劇等。約三十年前,香港導演蔡揚名還在台灣執導了電視劇《人麵桃花》。一個簡單的28字小詩,被後人演繹、擴展到這種程度,你認為根本的原因是什麽呢?

宋雨:可能有幾個原因。比如普通老百姓非常喜歡才子佳人的故事。這類故事往往包括鍾情和離散,最終有大團圓的結局。無論是編纂者還是欣賞者,可能都有一種心理上的“投射”,比如尋求精神的安慰,反對滅人欲的封建禮教等。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折射人們在尋求社會地位和婚戀方麵的願望。才子暗示官運亨通,佳人寄托審美夢想。如能終成眷屬,家業興旺,那是令人羨慕的理想的人生。

唐風:就原詩來講,它的魅力可能還在於它描述了一種常見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具有典型意義,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主人公不經意之間遇到了一件珍貴而美好的事物,可是“重尋不遇”。這首詩帶來的物是人非的悵然感,也許首先感染了《本事詩》的作者,令其將它擴展為一個愛情故事。

宋雨:與之相關聯,機會的喪失,特別是愛情機會的喪失簡直是“不能承受之輕”,人們希望事情往相反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是為什麽《本事詩》在故事中加入了一個帶有神話色彩、很有戲劇性的結尾,即姑娘死而複生。但它居然能夠被人們接受。

唐風:人生縱然有很多機會,但重要的機會是有限的。錯過了,人就走上完全不同的路。所以《菜根譚》中說,“春風雖欲重回首,落花不再上枝頭”。而且這樣的感慨是跨文化的。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夠體會到對失而不可複得的東西的珍惜。

宋雨:雖然崔護原詩中那種“重尋不遇”的惆悵是人們常見的感情,但在唐詩宋詞中除了《生查子·元夕》外,類似的作品居然比較罕見。詩中我一首也沒有找到。周邦彥有一首《點絳唇·傷感》卻有類似的立意。它是說遊子歸鄉以後,發現當年相戀的女子已經嫁人,於是心中無比傷感。這首詞是這麽寫的:“遼鶴歸來,故鄉多少傷心地。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 憑仗桃根,說與淒涼意。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門淚。”

唐風:這裏麵有三個典故:(1).遼鶴:《搜神後記》載,遼東人丁令威外出學道多年,後化鶴歸鄉。(2).魚浪:劉向《列仙傳》說陵陽有一個人釣得白魚,腹中有書。此處反其意,說自己離鄉後,戀人“寸書不寄”。(3).桃根:東晉王獻之為其妾桃葉作《桃葉敢》中有“桃葉連挑根。”桃根為桃葉之妹。作者的意思是說,他隻能對昔日戀人的妹妹述說傷感。

宋雨:周邦彥這詞雖然寫得雅,但短短一首小令,三處用典,有點掉書袋了。特別是“桃根”那一個,不了解就影響理解。小詞大多不反映宏大的主題,它寫得再高妙,如果表達方式脫離了普通讀者,就難免要受冷落。與之相對照,《題都城南莊》能夠熱傳千年,除了我們前麵談到的那幾條原因之外,還有一條:接地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崔護對安史之亂寫過東西嗎? -西東人8- 給 西東人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6/2024 postreply 10:13:03

沒有。他存世的另外幾首詩都很閑適。他生於安史之亂以後。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6/2024 postreply 10:19:04

字體有些問題,不知為何改不過來,抱歉。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6/2024 postreply 10:14:07

很有名的詩啊! -lovecat08- 給 lovecat08 發送悄悄話 lovecat0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6/2024 postreply 13:41:36

有名且淺白。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6/2024 postreply 14:20: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