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韻》62.《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來源: 唐宋韻 2024-03-08 21:14: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667 bytes)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2)北賈亭(3)西,水麵初平(4)雲腳(5)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6),誰家新燕(7)啄春泥。

亂花漸欲(8)迷人眼,淺草才能(9)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10),綠楊陰裏白沙堤(11)。 

 

1.  錢塘湖:即西湖,今杭州市西,古來即為遊覽勝地。

2.  孤山寺:在西湖的裏湖外湖之間的孤山上,南朝陳文帝天嘉年間(560—565)所建。

3.  賈亭:又叫賈公亭,由前杭州刺史賈全於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建於錢塘湖畔,人稱“賈亭”或“賈公亭”。

4.  水麵初平:湖水剛剛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

5.  雲腳,接近地麵的雲,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

6.  暖樹,向陽的樹木。

7.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8.  欲:將要,就要。

9.  才能:剛夠上。

10.行不足:遊不夠,不願離開的意思。“不足”此處意為不滿足。

11.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它連接西湖北岸和孤山,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身於一個中下層官宦家庭。白居易是中國文學史上極負盛名中唐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後因戰亂等因素遷徙於符離(今屬安徽宿州)和江南(今江蘇和浙江)等地。白居易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800年)進士及第,803年授秘書省校書郎,後曆任盩庢(今周至縣)尉、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左拾遺、京兆府戶部參軍、太子左讚善大夫等。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回朝後任主客郎中、知製誥,後加朝散大夫。穆宗長慶二年(822年)至文宗寶曆二年(826年)間先後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白居易晚年(約55歲後)大多居於洛陽香山履道裏宅邸中。除短暫任河南尹之外,大多任太子賓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等高官閑職。武宗會昌二年(802年),白居易以刑部尚書致仕(退休)。白居易於會昌六年(846年)8月去世,諡號“文”,葬於洛陽龍門。

白居易的詩在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他與元稹、張籍等人倡導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為後世留下了大量感歎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而且這些詩作大多具有平易通俗,樸實真摯的特色。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是流傳千古的長詩名篇。白居易的作品在其生前就就已享盛名,廣泛流傳於各階層,還遠及西域、朝鮮、日本等地。白居易還是較早寫詞的唐朝詩人之一,他的幾首小詞也流傳甚廣。

白居易共有近3000首詩歌存世,為唐朝詩人之冠。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數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3800多篇,成75卷。文集在白居易暮年被抄寫五部,分存於廬山、蘇州、洛陽及其侄子、外孫等處,有71卷流傳至今。

詩詞影響力總體評分: 8

宋雨:用今天的話來說,白居易應該算是一個“人生贏家”。他在生前確立了詩壇泰鬥的名聲,身後又一直被尊崇至今;他的大部分作品和幾乎全部的重要詩作都未佚失;他較為長壽,功成名就而退,且最後20年基本擔任富裕而舒適的閑職。另外,他在做地方官的任上,特別是任杭州和蘇州刺史時,也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在民眾中頗有聲望。

唐風:不過,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他至少有三件事情未能完全如意:一、未能與少年時代的戀人湘靈結成良緣;二、在人生的黃金年齡,他被貶江州司馬(包括隨後短暫任忠州刺史)長達4年;三、他終生未能成為宰相。

宋雨:白居易28歲進士及第,36歲任左拾遺。顧名思義,“拾遺”就是撿起(皇帝)遺漏的東西,即指出其政策決策失誤。當時的皇帝周圍有多位諫議的官員,包括拾遺、補闕、正言等,至少在名義上,皇帝是願意聽到不同的聲音的。而青年白居易也是特別盡責,他不斷地上諫。比如他建議減免江淮租稅讓民得利。他還建議皇帝頒布法令杜絕華南和東南沿海一帶掠賣良人為奴婢的風俗。這是我聽到的最早的有關“打擊拐賣婦女”的動議。唐憲宗非常歡迎這些諫言,都接納了。

唐風:然而,當白居易的諫言逐漸涉及政治和官場深層次問題時,皇帝唐憲宗便開始不滿。如唐憲宗委任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領軍,去征剿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叛亂。白居易立刻進諫說自古以來哪有太監統帥軍隊的道理。結果皇帝不予采納。而且,白居易進諫方式很直率,多次使得皇帝在百官麵前下不了台。《新唐書》記載“(白居易)輒進曰:‘陛下誤矣。’”於是有一次憲宗對大臣李繹抱怨說,白居易是朕提拔的,他卻如此對朕無禮。李絳卻回答說,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懲罰而進諫,恰是表明他對陛下和朝廷的忠心。憲宗這才沒有發作。

宋雨:然而重大的挫折終於還是來了。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殺害。白居易立刻上疏要求朝廷緝拿刺客。然而這一上奏卻給他招來了厄運。宰相和多位高官都指責白居易越權行事,說他是東宮官,不該以諫官言事。他們這麽說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白居易已經不任左拾遺,而是任太子左讚善大夫,職責是傳令、禮儀,以及用儒家經典教授諸郡王(皇子)等。東宮官不應該插足朝廷行政事物。

唐風:然而這些人顯然是一直對白居易不滿,於是以此為理由共同發難。他們又攻擊白居易行為輕浮,不尊禮教。他們說白居易的母親看花不慎落井身亡後,他卻作了《賞花》、《新井》詩,可見白居易對於母親的死並不傷心,是個不講孝道之人。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就這樣,43歲的白居易被貶出朝,翰林學士的帽子也一並給摘了。

宋雨:過了4年,白居易被招回朝,拜主客郎中、知製誥。主客郎中負責接待外邦使者,知製誥的職責是為皇帝起草詔書。這兩個職位是皇帝的近臣。這是一條通往宰相官職的直通車。顯然當時的白居易被“平反”並深得皇帝信任,升遷軌道非常清楚。然而,沒過多久他就向皇帝請求外放,結果第二年被任命為杭州刺史。他這麽做究竟是圖個啥呢?

唐風:雖然白居易從未明說他要求外放的原因,但兩個相輔相成的因素應該起主要作用。首先,被貶的經曆使白居易的人生哲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兼濟天下”轉為“獨善其身”;其次,回到朝中的感覺不好,使他認識到遠離權利中心的必要性。這次白居易被招回朝中,直接的原因是唐憲宗駕崩,他的第三子李恒即唐穆宗即位。穆宗比白居易小一代人,他在早些年受過擔任太子左讚善大夫的白居易的教誨,很欣賞白居易的才華。然而,這位皇帝較為昏庸,荒於朝政。更為嚴重的是,此刻的朝廷已遠不比前些年憲宗時期“元和中興”的局麵。朝廷內宦官專權日盛,牛李黨爭激烈。官場的混亂局麵讓白居易既感到無奈,又覺得不安全,所以他橫下心來決定離開。

宋雨:白居易來擔任杭州和蘇州刺史的幾年,是他後來晚年定居洛陽、過閑適的“中隱”生活的過渡。這一次,他遠離了朝中的是非,來到了闊別近30年的江南,心情很愉快。公務之餘,杭州周圍各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這首《錢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來到杭州的次年春天寫下的。

唐風:在今天的杭州西湖地圖上,我們能看到白堤、蘇堤和楊公堤三條長堤。蘇堤是北宋蘇軾任杭州知州時主持修建的;楊公堤是明朝楊孟瑛任杭州知府的主持修建的。這兩個堤壩在白居易時代還沒有。當時隻有白堤,即白沙堤。它大致是南北走向,連接西湖北端與孤山,把西湖分為外湖和內湖(北裏湖)。

宋雨:本詩的首句“孤山寺北賈亭西”中,孤山是西湖中的島,至今依然是重要景點。孤山寺由南朝的陳文帝所修,距白居易的時代要早二百幾十年。而賈公亭是貞元年間的杭州刺史賈全修建的,隻比白居易早了十幾年。這一句顯示,詩人是以孤山以北、賈公亭以西的湖的北岸某處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環湖一路閑遊。

唐風:第二句“水麵初平雲腳低”描寫遠景。可能前日有連綿的春雨,水麵上漲到快與湖岸齊平。從西湖北岸放眼向前望去,前麵約3公裏都是湖麵。在那個時刻水色天光有些混沌,遠處的白雲似乎湖麵連成了一體。湖光山色和低垂的雲幕仿佛構成一幅開闊而寧靜的風景畫,詩人徜徉於其間。

宋雨: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是本詩最為令人稱道的一聯,它不僅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機,也詩人對周圍景物觀察的細致入微:一大早黃鶯忙著搶占朝陽處的樹枝,能讓自己經受了夜間春寒的身體盡快暖和起來。一個“爭”字,反映寧靜中的動態和鳥鳴,十分生動。下麵一句“誰家新燕啄春泥”是說燕子銜泥築巢。燕子的這個習性你過去知道嗎?

唐風:我是成年後才知道的。大約在10年前,一個春天的清晨,我去湖邊攝影,發現有一些燕子在濕地上銜泥,我回家作了進一步查詢,才了長了知識。原來,大部分燕的品種,它們築巢不僅用草和細樹枝,還用濕泥將它們糊起來。這樣建起來的巢相當堅固。“誰家”二字的設問,詩人並非要答案,而是反映他好奇又喜悅的心理活動,並以此感染讀者 — 春天歸來的燕子正忙著重建家園,過不了多久,新的生命就要誕生了。

宋雨:對於頸聯,不同賞析者的理解卻有分歧。比如有人說“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句中,詩人“(描寫)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 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然而這樣的理解可能是不確切的。從“漸欲”可以推測,“迷人眼”的情況尚未發生。當時應該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但作者預期百花爭豔的日子正在逐步到來。

唐風:時值早春這一點也能被下一句“淺草才能沒馬蹄”所佐證 — 野草尚矮,剛剛能夠沒過馬蹄。其時詩人信馬由韁,徐徐向前。此時路旁的花朵僅是含苞待放,並非盛開,這樣詩人更能把眼光放在對湖光山色的感受和欣賞之中。據記載,當時的杭州人出遊賞春的風氣很盛,多在百花盛開的仲春。詩人這次選擇稍早一點的初春出遊,多了幾分寧靜。

宋雨:尾聯,詩人特別強調在最愛在湖東漫步,總嫌時間太短(“最愛湖東行不足”)。然而緊接著的尾句“綠楊陰裏白沙堤”,稍有點讓人費解,白堤在湖的西北部,離湖的東岸有很遠的距離。那麽這兩句放在一起怎麽理解呢?

唐風:有人因為對地理位置不了解,就望文生義產生了不確切的解釋,甚至出現“走在湖東側的白堤上”這樣有悖於事實的話。其實,按照我們前麵所說的,可以假定詩人大約從湖的正北出發,順時針環湖漫步,走幾裏路就到了湖東岸中間的位置。這一片東岸是詩人最喜歡的地方。這時候如果放眼朝西麵望去,就能看到遠處掩映在楊樹蔭裏的白沙堤,又是一番景色。

宋雨:嗯,這個解讀有道理。當然,把“白沙堤”解釋成“白沙的堤岸”,即作者當時所在的湖東岸,而不少遠處的白堤,也不是不行。這次的出遊中,作者並沒有漫步於白堤上。需要說明的是,白堤原先就有,並非白居易主持修築。白居易在杭州時,曾在錢塘門之北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但並非是此堤壩。因為他姓白,後人常誤以為西湖白堤為他在任時所築。因為白居易在杭州頗有政績,又是著名的詩人,所以百姓對這種張冠李戴也並不介意。反觀賈公亭,雖然是前知州賈全刻意修建的,但後世卻不見蹤影。那位賈知州的政績乏善可陳,難怪他為自己樹碑立傳的建築保存不了多久。

唐風:這首《錢塘湖春行》如一篇短小的西湖遊記。北岸開始,一路行到湖東,作者從幾個角度描繪了盎然的春光和美麗的湖光山色。它結構嚴謹,語言生動,又凸顯白居易詩語言淺白、風格清新的特點。它是曆代吟詠西湖的名篇之一。

宋雨:這首詩裏,詩人完全沉浸於春景之中,對環境和動植物的觀察細致入微,寫出了內心的喜悅和流連忘返的心情。白居易對杭州山山水水的感情,特別是對西湖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次年,在即將離任杭州知州時,他又寫了一首七律《春題湖上》來讚美西湖,結尾寫道“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順祝女士們節日快樂!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8/2024 postreply 21:22:58

早安 -lovecat08- 給 lovecat08 發送悄悄話 lovecat0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4 postreply 04:25:52

白居易人苦,詩也苦 -西東人8- 給 西東人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9/2024 postreply 09:00:10

白居易比當時99%的人都有福氣。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9/2024 postreply 09:45: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