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的我不敢說,像山水老師那樣的,什麽詞都能用。我那個發牢騷說上海租金暴跌的對聯,他都能改出詩意: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秋風漫步,得道每憐君,晚許青山
確實不一樣,讓我那個“房租暴跌,上海也煩人,難撤資金”顯得那麽臭。
不寫詩的,如果你到以前住過生活過的地方看一看,很難想象你能弄個“故國神遊”做標題。不服氣對不對?為什麽蘇東坡能說我不能?
蘇東波那個年代,讀書人的家國情懷出自天生的倫理。對的,天下的確姓趙,但天子隻是個董事長,他擁有天下。他不會也不懂治理天下。治理天下的就是讀書人,尤其是像蘇東坡那樣在讀書道路上已經出人頭地的讀書人。他們看江河湖海,山川形勝,跟一般人不同。他們將天下看成他們的畫布,然後自己想著如何潑墨搞藝術。
所以,蘇東坡在赤壁邊上的小館子吃一頓油油的大肘子,打幾個飽嗝,摸著胡子說: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一點問題都沒有。人家本是治理國家的經理人才。看見赤壁,想起前任經理周公瑾。感慨自己頭發白了。語言環境很協調。
但是,你在國外讀點物理生物,混個教授啥的。然後你回國,到一個破舊的老房子那裏重溫舊情。浪漫一點是可以的,你可以大聲嚷嚷:昔日小芳何安在,兩行淚滴付夕陽。(對不起,搞不出詩意)。
情真意切啦。我給你點讚。
但是,你要是像蘇東坡那樣搞出濃烈的家國情懷,說: 故國神遊,小芳應笑我,早生華發。。。。
是不是有點不協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