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來hiking。路上沒有什麽風景,兩邊的草木都還枯黃著。和阿貝兩個人邊走邊聊,從村上春樹的小說聊到日文中文的區別。阿貝說日文沒有中文那麽多成語,所以描寫起景物來往往很多口語,不如中文精簡。這讓我想到作家哈金說過,村上春樹的大陸譯本沒有英文好,也沒有台灣賴明珠的譯本好。因為大陸有的譯本文氣太重。村上春樹不是那種“文藝”的作家,他用的是非常口語化的日語。
所以,口語化也很好。比方說清少納言的《枕草子》,我就比較喜歡周作人的譯本不喜歡林文月的,借用哈金先生的話,林文月的譯本“文氣太重了”。日本人的俳句也很口語化。很喜歡小林一茶的這一首——雁別叫了,從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啊;鬆尾芭蕉這首也很妙—— 樹下肉絲、菜湯上,飄落櫻花瓣。
說到櫻花,今年是暖冬。開車來這裏的路上,看到窗外有按耐不住的櫻花已經開到如火如荼。不過走進trail卻完全看不到春色,太陽還沒有出來,天是陰陰的。路上人很少,熱鬧的是鳥叫,還有啄木鳥嘟嘟嘟敲木頭的聲音。
走過路邊半掩在枯草荒木裏的小澗,發現今天這裏的鴨子奇多,總有三四十隻,或是悠閑地滑水或是把頭埋進水裏找吃的——也算是有幾分蘇軾筆下的春江景色: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如果換做鬆尾芭蕉麵對我眼前的風景呢?
我來胡謅幾句:
一塘渾水中/野鴨們的自助餐/生魚活蝦/不用芥末
換做小林一茶呢——
鴨別吃了/吃得那麽飽/難道你忘了故鄉的桃花嗎
走完路上車,看微信推送《收獲》遲子建的文章:《關於寫作的十二則體會》。沒讀過遲子建的小說,但隱約記得有朋友提過她寫得好。於是打開來讀——
第一:作家要善於取材,更要善於掌握“火候”,這個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麵素養,比如看待曆史的廣度、看待現實的深度、對美的追求等。。。
話有道理,不過我還沒有讀完第一則就關掉了。因為隻這幾句就讓我想到王安憶在《談話錄》中的一段:
彭小蓮(已故導演)寫過一個《他們的世界》,寫她的父母,主要是父親,然後給阿城看,阿城就對她做了些評語,說你這裏麵有一種共和國氣質,這個評價可說是針對所有我們這些人的,阿城和我們氣質不同。
非常喜歡阿城的文字。王安憶的《長恨歌》應該沒什麽共和國氣質我卻完全讀不下去,但她的很多雜文散記讓我看得津津有味。我沒有讀過彭小蓮,不過遲子建的這篇《關於寫作的十二則體會》隻讀了幾行字,就覺得滿滿的“共和國氣質”撲麵而來,吃不消,哈。
又打開另外一篇:陳丹青《我眼中有教養的40個細節》。聽過幾次陳丹青的訪談,看他叼著煙卷常常無法克製地冒出幾句髒話。不過這倒並不妨礙陳先生時時自省。他也在文章中自嘲過自己成長於文革,粗鄙而沒有教養。
看陳丹青先生說的40個細節大都是常識。不過有幾條倒是點醒我自己,抄寫在這裏:
29 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不要輕易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30 學無止境,不僅要學書本知識,更要學會怎麽待人處事,社會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
31 最勇敢的事情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不要害怕欺騙,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