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黎世出發的時候,天已經大晴,五十公裏之外的目的地是盧塞恩(Lucerne),也曾被叫做琉森。最開始看到關於盧塞恩的照片是在一本日文雜誌上,當然是那座不朽的廊橋。其實盧塞恩是拉丁文燈的意思,大概是因為這裏在羅馬時期曾隻是一個修建了燈塔的小漁村。禮拜堂廊橋(Kapellbrücke)的魅力來自於四麵八方,無論是什麽視角,無論是什麽季節,她都帶給人一種和諧之美。
瓦格納大道旁的琉森的湖麵。難怪人們說貝多芬的《月光曲》第一樂章使人想起“猶如在瑞士琉森月光閃爍的湖麵上搖蕩的船兒一樣”。
距離湖邊不遠的獅子紀念碑(Löwendenkmal)由丹麥雕刻家特爾巴爾森設計,是為了紀念在法國大革命中為保護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及其家族而獻身的786名瑞士雇傭兵。這頭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旁邊有一個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繞道小湖的左麵,走近雕刻,我似乎可以感覺到獅子流下的眼淚,馬克·吐溫稱其為“世界上最令人哀傷和感人的一塊石頭”。
這座城市還和俄羅斯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有關,可惜的是當他寫下“琉森遊記”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一腔憤怒都拋卸給這個負擔不起的小城,用以鞭撻那種不和諧的人性。1857年7月7日,一位遊吟歌手在托爾斯泰入住的當地最豪華的瑞士酒店下麵歌唱半小時之久,三次懇求圍觀的人們,但是大約一百位衣著華麗的人們卻置若罔聞,視而不見。托爾斯泰追上歌手,把他請回瑞士酒店喝酒談音樂,卻再次遭到侍者的嘲笑。之後托翁在遊記中寫到,在這個文明的高等社會裏,為什麽對奉獻了勞動、快樂和美的人沒有起碼的尊重?托翁堅信,這件和社會發展的某個時期有關的事件,應當被記載下來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史料。
當時作為社會良心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沒有保持沉默。但願當代的作家麵對琉森瑞士名表店裏擠滿的中國遊客,不用再次重寫這一“進步的悲劇”。
托爾斯泰之後,主張個人意誌的哲學家尼采、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美國的馬克·吐溫等人也相繼漫遊琉森。法國作家雨果也多次到過琉森,他住過的房子至今完好地保存在羅伊斯河北岸。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曾經長住於此的朋友家,作畫無數,全數贈予了他朋友的女兒,如今畫作被保留在琉森的畢加索美術館內。據說美麗的名演員赫本的婚禮就選擇了盧塞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瑞士一瞥(2)世界上最令人悲傷的那塊石頭
本帖於 2014-01-02 18:24:29 時間, 由版主 嘉崚子 編輯
所有跟帖:
• 謝謝介紹,樓新年快樂. -林間曲徑金秋時- ♂ (0 bytes) () 12/31/2013 postreply 16: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