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雙十一的包裹,是不是已經陸續到了?
每年這個時候,工作室的小夥伴們都是一邊拆箱一邊互相問:這件我該留嗎?”“你看我穿這件怎麽樣?”

買買買之後,最頭疼的就是“留還是退”。
有些衣服一打開就讓人眼前一亮,恨不得明天就穿出門。有些卻會讓人反複糾結,留吧,怕它過幾天就失寵;退吧,又有點舍不得那份心動。

之前和大家聊過“斷舍離之後不會再買什麽”,今天不如就順著這個話題,來看看雙11已經到手的新衣服,哪些值得留下,哪些最好退掉?
如果你也有幾件正舉棋不定的“糾結單品”,歡迎帶圖發到評論區,讓大家也幫你看看、出出主意~
下麵這份“留和退”清單,是我們總結出的一些實用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這些建議退掉
1.需要找裁縫改的
關於衣服尺寸,我的經驗是:小修要謹慎,大改不如退。
像衣長、袖長這類細節問題,找個好裁縫或許還能補救。但若是肩寬、胸圍這些關鍵部位不合身,那就很難救回來。

即便是小修小改,也意味著你要花時間找裁縫、專門送去改、改完還不一定滿意——這一連串的麻煩,往往會讓這件衣服還沒穿就失去了吸引力。
所以除非你對這件衣服愛不釋手,方方麵麵都滿意,否則還是建議謹慎考慮。
2.顏色不適合自己、版型會“放大自身缺點”的
對於衣服的顏色和版型,我的建議是:不夠襯膚色的顏色,果斷退;會放大身材短板的版型,更要退。

選對顏色真的太重要了。合適的顏色,哪怕素顏穿都能讓你顯精神;而不合適的顏色,即便費心化妝、精心搭配“提氣色”的首飾,也總感覺不是特別“像自己”,費了大勁效果也未必理想。
版型也是類似的道理。比如今年很火的複古喇叭褲,雖然看著很時髦,但如果麵料沒有彈性,對梨形身材就很不友好,不僅穿著緊繃,而且也無法起到放大優勢的作用。

3.貨不對板的
相信網購過的朋友都有過這種體驗:滿心期待拆開包裹,卻發現實物和“美美的網圖”根本不是一回事。
要麽是版型看著還行,但麵料質感差強人意;要麽就是上身效果總覺得哪裏怪怪的,妥妥的“買家秀”與“賣家秀”現場。
網友@也也來啦,買了同款不同價位的毛衣來對比,結論是800+的從材質到手感都是最好的。▼

這種情況,很多時候是遇到了“圖片僅供參考”的複刻款。不少網店直接盜用原版圖片,實物卻在版型剪裁和麵料質感上大打折扣。
剛拆開時或許覺得“勉強能看”,但等新鮮感一過,大概率會在衣櫥裏積灰。
我們工作室就有小夥伴中過招——有的是不知情,有的是圖便宜,最後收到實物發現差距太大,還是乖乖去旗艦店重新下單了。
4.不留比現有衣服質量更差的
今年我給自己立了一個新標準:不買比我現在有的東西質量更差的東西。
人真的會有消費慣性,總是不自覺地買回衣櫃裏已經有的類似款式。這些單品通常都在我們的舒適區內,確實不容易出錯。

像白T恤這類消耗品,適當補貨沒問題,但真沒必要囤太多相似單品。這也體現出定期整理衣櫃的好處了——對每類單品心裏有數,收到新衣服時就能立刻作出判斷。
今年我就遇到過好幾次這樣的情況,發現新衣服的品質還不如衣櫃裏原有的那件,後來都果斷選擇了退貨,還省下了不少錢哈哈。

5.麵料不舒服的(穿著紮,不親膚)
現在買衣服,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穿著感受。
身體其實比我們想象中更誠實,真正舒服的衣服會讓你不自覺地想天天穿,而光是好看但不舒適的,很多時候會在出門前最後一刻被默默換下。

所以啊,再心動的款式,如果在試穿時就覺得麵料紮人、不透氣,在舒適度上哪怕隻有一絲絲勉強的,我都建議不要留下。
可能有小夥伴會說:試穿時覺得還行,可等剪了吊牌真正要穿出門時,各種不舒服的感受才浮現出來。
這其實很正常,收到新衣的興奮感,有時會讓我們暫時忽略身體的真實感受。
試穿時不妨多關注這些細節:領口是否服帖?腋下是否緊繃?抬手時肩部是否自如?試著暫時拋開"新衣濾鏡",誠實地感受它的每一處細節,再做決定。

6.自己感覺有點勉強或者猶豫的
根據我的經驗,但凡有一絲猶豫的衣服,最後大概率都會後悔留下。
那些因為嫌退貨麻煩而勉強收下的,等“新衣濾鏡”一過,就會變成衣櫃裏的“雞肋單品”。
其實這份猶豫,往往是潛意識在提醒你:你對這件衣服的某些地方並不太滿意。也許是版型不夠貼合,也許是質感差強人意,隻是當時沉浸在新衣的興奮中,這些細節被暫時忽略了。
所以啊,與其讓它占據寶貴的衣櫃空間,不如在拆箱時就果斷退掉。

7.想挑戰新風格的(買了不知道怎麽搭配,需要為它再買衣服搭的)
買買買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這個風格的單品我還沒有呢!我也經常鼓勵大家嚐試新風格,但是這種衣服往往不在你的舒適區,也就意味著你的衣櫃裏很有可能都找不出能跟它搭配的單品。
結果往往是:要麽為這一件衣服再多買幾件用來搭配,要麽就隻能任由它在衣櫃裏閑置。
我的建議是:在決定嚐試新風格前,不如先做做好功課,想好具體的搭配思路,確認有合適的穿著場合,再考慮入手。
8.等XX時候,再穿的衣服
不知道你的衣櫃裏,是不是也掛著那件“等我瘦了再穿”的衣服?明明尺碼不太合身,卻因為太喜歡,總想著先留下來激勵自己。
但說實話,這樣的衣服最後大多成了壓箱底的存在。
除了“等瘦了”,還有“等度假”“等某個節日/活動”“等明天夏天”再穿,可真到了那時候,衣服可能早已過時,或者不再符合你當下的審美了。

如果現在穿不了,不如先退掉,要拒絕“未來可穿”的幻想。買到的衣服最好是當下就能穿、馬上就用得著的。
這些建議留下
1.隻留下“人生單品”
現在我們的衣櫥裏,其實早就不缺“衣服”了。缺的,是那些你願意一穿再穿,而且每次穿上都能讓你眼前一亮“人生單品”。
我現在取舍的標準很簡單:不將就。
首先,穿著感要很舒適。
經曆過斷舍離,我留下的很多都是合身且舒服的衣物,比如我攢了好幾個抽屜的羊絨針織衫,每一件都被我穿了很多年。
哪怕有些已經穿舊了,我還是舍不得丟,在家當居家服穿,依然覺得溫暖又柔軟。

其次,它必須是個 “全能選手”——既要風格契合、版型合身,又要質感令人滿意、價格也合理。
當一件衣服能同時滿足這幾點,它就很值得占衣櫥的一席之地。

2.用它可以搭出好幾個搭配
一件值得留在衣櫥裏的單品,最好具備“一衣多穿”的潛力——比如基礎的中性色針織開衫、白T恤這種就不必多說了。
它不一定要是基礎款,但至少以你現在的搭配功力和衣櫥儲備,可以用它搭配出好幾身look。
博主Leandra Medine就示範過用一件費爾島針織背心,在秋冬搭出了6套不同造型。▼


所以在決定是否留下一件新衣服時,不妨先問問自己:它能不能和我現有的至少三件單品搭配?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這件單品的利用率一定會很高,自然也更值得留下。
3.買了很喜歡,明天就想穿的
有些衣服,從看到它的第一眼就開始惦記,到手後更是迫不及待想第二天就穿上身——這種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期待,是騙不了人的。

《日日滋養》這本書裏分享過一個很實用的方法。每次購物前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是否真的需要它?是否當下就需要?”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可以果斷留下。
而一件能讓你光是想到明天穿上它就滿心歡喜,甚至讓平凡日常都變得值得期待的衣服,當然是很值得留在衣櫥裏。

雖然常說“買都買了”,但如果真的不合適,“該退就退”也是很明智的做法。
如果你還有拿不定主意的“糾結單品”,歡迎帶圖來評論區,讓大家一起幫你把把關~
祝大家雙11都買到了真心喜歡的漂亮衣服。
晚安:)
編輯:Carmen
統籌:Me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