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中產神褲”賣不動了?

文|《投資者網》 韓宜珈

文|《投資者網》 韓宜珈

搜索瑜伽服這個關鍵詞,社交網路上隨處可見的“種草貼”,購物分享貼,無一不提及Lululemon的名字。這家來自於加拿大的運動鞋服品牌,通過精準的設計和定位,曾經占據了中產人群最火的瑜伽品牌的位置。

在消費者的分享中,不少人將Lululemon的產品追捧為“瑜伽神褲”“神裙”。Lululemon的崛起堪稱一場精準的“信仰式”消費革命:它早已超越一條瑜伽褲的功能屬性,將自己塑造成一種代表“熱汗生活”和高端社群身份的文化符號。

然而這一品牌的“熱潮”最近似乎有些退熱。近日,Lululemon發布了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該公司在第二季度全球淨營收同比增長7%至25億美元,其中國際業務淨營收增長22%。毛利潤同比增長5%至15億美元,毛利率下降110個基點至58.5%;攤薄後每股收益為3.10美元,上年同期為3.15美元。

麵對關稅問題和北美市場銷售乏力的雙重壓力,Lululemon再次下調業績預期。MeghanFrank預計2025財年全年淨營收將在108.5億至110億美元之間,低於此前預測的111.5億至113億美元,也低於市場一致預期的112億美元。

由於業績未達市場預期,財報發布後,Lululemon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暴跌超15%,跌至疫情後最低水平。同時遭到了7家分析師評級下降,Lululemon的買入評級比例跌至2024年以來最低水平。

當消費疲軟遇上市場流失,Lululemon還能保住自己“中產神褲”的地位嗎?

Part1 大本營失守

此次Lululemon下調預期,來源於其傳統核心市場北美市場的增長乏力。該地區二季度可比門店銷售額下降了4%,門店客流更是同比大跌8.5%。北美市場的疲軟是導致其整體業績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

疊加關稅衝擊,北美市場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劇。美國取消了800美元以下進口免稅政策後,三分之二的美國電商訂單成本增加。據了解,Lululemon有87%產能集中在東南亞(越南占40%),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顯著。Lululemon預計關稅將使其全年利潤減少2.4億美元。Lululemon盡管嚐試轉移產能至墨西哥,但自有工廠建設進展緩慢,短期內難以緩解壓力。

但業績疲軟的根本原因,還是來自品牌的“固化”。在電話會議上,Lululemon首席執行官CalvinMcDonald坦言,公司產品生命周期過長,尤其是在休閑和社交服飾方麵(如Scuba、Softstreme和DanceStudio等經典係列),變得“可預測”和“模式化”,錯失了創造新潮流的機會。“我們的休閑社交產品已經變得陳舊,沒有引起消費者共鳴。”“公司過於依賴一些核心產品,例如scuba運動衫,而這些產品已出現需求減弱跡象。”目前新品占比僅23%,導致消費者失去了新鮮感。

靠爆品出圈的Lululemon,現在缺少了新的“爆款”,產生審美疲勞的消費者,熱情自然也慢慢褪去。

過去,Lululemon過度依賴核心市場與經典產品,從過往財報來看,其業績高度依賴北美市場,當該市場消費需求出現波動時,整體業績就容易受到顯著衝擊。同時,對少數幾個經典產品係列的過度依賴,也使得當這些產品吸引力下降時,短期內難以找到同等體量的增長替代。

然而對Lululemon來說,想要即時做出改變也頗有難度。其定價策略與成本壓力讓這家公司陷入兩難。貿易政策帶來的巨大的成本壓力,預計導致全年毛利率下降約300個基點,為應對此挑戰,Lululemon不得不對部分產品進行“適度提價”。然而,在當前81%的消費者開始避開非必需品、高價商品,轉向平價品牌的背景下,漲價無疑會進一步勸退部分客戶。

對如今的Lululemon來說,國際市場成了“救命稻草”。國際市場(尤其中國市場)與北美市場形成鮮明對比,國際市場表現亮眼,淨營收同比增長22%。其中,中國大陸市場淨營收同比增長高達25%,可比門店銷售額大增17%。中國已成為Lululemon全球第二大市場和最重要的增長引擎。

但是對比之前的數據,中國市場增速實際上在放緩,財報數據顯示,Lululemon在2024年中國市場第四財季營收同比增長39%,遠高於這季度的25%。

CEO表示:“我們在國際市場仍保持積極勢頭,但對美國業務和部分產品執行情況感到失望。我們已仔細評估了業績不佳的原因,並將采取必要措施優化產品組合,加速業務增長。”

Part2 可複製的模式

通過將科技麵料與時尚剪裁結合,過去的Lululemon用近乎“奢侈品”的定價策略和沉浸式門店體驗,成功撬動了中產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渴望。

品牌創始人ChipWilson敏銳地察覺到瑜伽運動的潛在風潮,並發現市場上缺乏專門為女性設計的、兼具功能性與時尚感的瑜伽服。於是他於1998年在加拿大創立了Lululemon,精準卡位瑜伽這一細分市場。

Lululemon定位明確,瞄準的便是24-35歲、受教育程度高、收入較高、熱愛運動與旅行的女性。同時輔以精準的營銷策略,早期便與知名瑜伽教練合作,形成了社群營銷的雛形。

2000年在溫哥華開設的第一家實體店,就融入了社區概念,非營業時間可改為瑜伽練習室,聚集了首批種子用戶。2017年,資本助推下,Lululemon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進一步發力線上DTC業務。

線上線下結合的社群運營,是Lululemon搶占消費者心智的關鍵一步。在線下社群,它們持續舉辦各類線下課程和活動(如熱汗節、半程馬拉鬆等),強化社區歸屬感。同時,Lululemon將所有線下門店員工稱為Educator(教育家),並且認為教育家是最重要的人,她們才能真正代表品牌去向用戶傳遞品牌的使命和價值。線上渠道,通過社交媒體(如小紅書、抖音)進行KOC/KOL內容種草,鼓勵員工開設賬號分享穿搭,形成去中心化的營銷矩陣。

通過品牌大使計劃、豐富的社區活動和沉浸式門店體驗,Lululemon與消費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結,塑造了強大的品牌認同感和用戶忠誠度。

說到底,Lululemon是吃到瑜伽運動“她經濟”藍海市場紅利最多的品牌。如今藍海紅利褪去,市場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出現,Lululemon能否穩住份額,就要靠核心能力:產品和品牌價值。

從市場角度來看,運動休閑服飾市場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單一維度的競爭,而是品牌力、產品創新、供應鏈效率、定價策略、渠道布局和社群運營的綜合比拚。Lululemon一方麵要應對來自Nike、Adidas等巨頭在專業運動和時尚領域的雙重擠壓;另一方麵要警惕AloYoga、Vuori等新興品牌對其核心瑜伽社群的分流。同時,優衣庫等大眾品牌提供的高性價比基礎款和眾多優質的“平替”國產品牌的崛起,也在不斷蠶食其市場份額。

過去,Lululemon的成功,來源於其成功開辟了高端瑜伽服這一細分藍海市場,並通過強大的社群營銷和品牌故事構建了深厚的護城河,培養了大量的忠實用戶。而現在,如何從一家“新貴”品牌轉變為一家可持續增長的成熟企業。Lululemon還需要解決產品線老化、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等結構性問題。

Part3 多品類挑戰

Lululemon在2019年發布了“Power of Three”五年增長計劃,聚焦產品創新、全渠道體驗與市場擴張三大方向。

Lululemon 以瑜伽服起家,但其野心遠不止於此。產品層麵,Lululemon計劃拓展至多運動場景和生活方式領域,包括網球、高爾夫、徒步、鞋履等新品類;為經典款注入新元素。計劃至2026年,實現男裝業務收入較2021年翻倍。

然而從瑜伽向跑步、網球、高爾夫等領域拓展時,Lululemon未能建立與Nike、Adidas等傳統巨頭抗衡的運動號召力。其鞋類業務仍處於“測試階段”,市場份額落後於On昂跑和薩洛蒙等品牌。

作為一家專注於技術運動服裝、鞋類和配飾的設計師、分銷商和零售商,Lululemon並未設立自有製造工廠,而是將生產環節交由第三方廠商完成。這種模式在初期有助於降低固定成本並提高靈活性,但隨著其全球擴張步伐加快,外包供應鏈的複雜性也隨之上升。

未來如果要更好地布局線上銷售,那將對供應鏈提出更高的挑戰。外包模式下,Lululemon對生產流程的掌控能力較弱,容易受到供應商產能波動、原材料供應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如何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確保供應鏈的高效協同與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已成為Lululemon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全渠道客戶體驗方麵,Lululemon致力於構建線上線下無縫融合的體驗,深化社區聯結,並拓展新的會員模式。目標是到2026年,實現數字業務收入較2021年翻倍;推出全新會員計劃(如Lululemon Studio);開設多元概念體驗店。

而在市場擴張方麵,在鞏固北美市場的同時,加速國際市場布局,尤其將中國視為最關鍵的增長引擎和第二大市場。Lululemon規劃,到2026年,實現國際收入較2021年增長四倍;其中中國大陸門店數計劃達到220家(2021年底為71家);同時進入西班牙、意大利等新市場。

未來,中國市場將是其全球戰略的重中之重。下沉市場(進入三線城市、開設奧萊店)和線上直播是拓展增量的關鍵策略,但這可能短期內對品牌形象和定價體係構成挑戰。

不過,想要在中國市場穩住份額,Lululemon也是有著不少的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MAIA ACTIVE以“腰精褲”等爆款滲透中端市場,2024年銷售額突破5億元,安踏收購後加速擴張。市場占有率不斷逼近Lululemon。在價格方麵,Lululemon均價是MAIA ACTIVE的2-3倍,但後者通過打折縮小價差,且供應鏈響應更快。

2023年,Lululemon戰略進一步升級為Power of Threex2,旨在到2026財年實現125億美元的收入目標,而能否克服北美市場的短期挑戰,並持續在中國等國際市場複製成功,將是衝擊125億美元的關鍵。

所有跟帖: 

他家換了設計師之後 -灣區範兒- 給 灣區範兒 發送悄悄話 (117 bytes) () 09/15/2025 postreply 14:10: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