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穿優衣庫背愛馬仕,沒毛病~

在娛樂圈的鬆弛感和活人感大戰中,張曼玉像是壓軸登場的高手,不聲不響,卻以輕飄飄的、絕殺的姿態終結了比賽。

上個月,她悄悄開了小紅書賬號。沒有預告,沒有宣傳,隻是隨手一條分享,卻瞬間引發全網關注。

短短 一個月,粉絲破百萬,第一條筆記點讚高達 87 萬。女神不在江湖多年,依舊是頂流。

當被問到為什麽現在開小紅書賬號,她依舊是那個熟悉的張曼玉, 無比坦誠: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到一個很實在的答案,可是沒問題啊,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答案。

這就是她的魅力:不刻意、不迎合,也不解釋。

目前為止,她發了六個小視頻,每個都像一首輕盈的詩,帶著呼吸感與節奏感。鏡頭裏的她,不是精心擺拍的產品,而是你能在街頭、在午後的陽光下偶遇的張曼玉。

入駐視頻由她本人親自剪輯,大玩轉場,太有意思了。好幾個場景甚至夢回電影《甜蜜蜜》。

第二個視頻裏,她漫步香港街頭,帶大家看她最熟悉的地方。加上粵語旁白,就像看了部老電影。也難怪評論裏都在說,張曼玉一來,這個世界的品位回來了。

第三個視頻,她分享了自己平時拍攝的花,也 call back 了她的小紅書簡介“生命是一座花園”。33 張照片,五顏六色的花朵,瞬間把人帶進大自然的懷抱。

第四個視頻,她帶大家去了波爾多。從巴黎坐火車去的她,一個人拖著大包小包,上演我出遊的情景,可太熟悉了。

麵對出行中的意外之火車軌道著火,列車硬生生延誤了兩小時,她依舊幽默自洽:遇到難題時,先吃飽再說!又是被曼神可愛到的一天。

她把第五個視頻是當作七夕禮物送給大家,分享了去年在波爾多的遊記。起猛了,在小紅書看到張曼玉爬樹了。

童心未眠的她,隨手 rua 兔子,看得人心也軟軟的。

走在草地上,光是一個背影就已經足夠動人。

第六個視頻畫風一轉,張曼玉變身運動少女,大打匹克球。

看到張曼玉的分享,才真正明白什麽叫“活力四射地老去”。她沒有用力討好,也沒有營造人設,而是把最日常、最隨性的自己展現出來。

不過,一直是時髦代名詞的張曼玉,一上線果不其然又引起了全網求同款的熱潮。她隨手一件 T 恤、一條半裙、一個包,都會立刻被網友扒出鏈接。

最讓人服氣的是,她的穿衣不是刻意追潮流,而是和本人氣質高度契合:鬆弛、自然,卻又帶著辨識度。就像她整個人一樣,沒有用力,卻讓人過目難忘。

服裝基本上是優衣庫的天下,這潑天的富貴,也是輪到優衣庫來接了。

<左右>

上下都基礎,配飾就不基礎。蒂芙尼 Return to Tiffany™ 係列出現的頻率最高,曼神還順便玩了一把疊戴。

<左右>

香奈兒的項鏈也悄悄刷屏了,論女神到底有多帶貨。

手袋方麵,則以經典款為主。

愛馬仕 24/24 手袋,雖不如 BKC 那般大名鼎鼎,但由於融合經典格調和時尚運動氣息,也是不少貴婦的心頭好,郭晶晶也有同款。

香奈兒水桶包,也是張曼玉嚴選,輕鬆打造自帶時髦感的日常風格。

GUCCI 托特包,她接連上身了兩隻,主打一個實用接地氣。

<左右>

LOEWE 的新寵福袋,她用以點綴沉悶的黑色係穿搭,休閑率性。

搖滾女孩怎麽能少得了一隻巴黎世家的機車包,造型酷酷的。

馬上要滿 61 歲的張曼玉,一直活得很通透清醒,她的很多言論和思想放在今天依舊有跨越時代的意義。

關於身份認同,她曾經說:

我一生中,曾三四次在不同文化之間輾轉。挺奇妙的, 無論我到哪裏,人們從未把我當成他們中的一員。 

17 歲時回到香港是如此,我在西方呆了十年,對他們來說我是異鄉人。如今,當我再次定居香港時,我在法國度過的歲月,以及我現在想拍攝的電影類型,反而 強化了這種故土異客的疏離感。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讓我愛恨交織。 

我一生中,曾三四次在不同文化之間輾轉。挺奇妙的, 無論我到哪裏,人們從未把我當成他們中的一員。 

17 歲時回到香港是如此,我在西方呆了十年,對他們來說我是異鄉人。如今,當我再次定居香港時,我在法國度過的歲月,以及我現在想拍攝的電影類型,反而 強化了這種故土異客的疏離感。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讓我愛恨交織。 

出生於香港的張曼玉,8 歲隨家人移居英國,17 歲返回香港度假期間被星探相中,隨後參選港姐獲得亞軍,從而踏入娛樂圈。對身份認同、文化差異的探索,也在張曼玉出演的角色中可以看到。

1983 年,張曼玉(右一)獲得香港小姐亞軍

早在 2004 年,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提及香港電影,她一眼就看到了未來。她說:

控製著娛樂產業的八卦小報,利用 年輕明星賣報紙,但很快又通過批評她們的私生活和捏造醜聞來吞噬她們。對此幾乎沒有法律約束。 

結果, 年輕女演員越來越像一次性消費品,而電影行業需要明星。你不能隻讓優秀的女演員拍攝像娜奧米-沃茨那樣精彩的作者電影。你還需要朱莉婭-羅伯茨那樣的商業巨星。如今在香港,兩者都沒有。她們沒有機會成長,也沒有機會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更何況這個行業隻出產鬼片和動作喜劇。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閃耀著星光,就像一場夢。如今,香港電影不過是一個乏味的產業,我在飛機上看那些新電影,總是一樣的老套路,沒有任何新意。 

控製著娛樂產業的八卦小報,利用 年輕明星賣報紙,但很快又通過批評她們的私生活和捏造醜聞來吞噬她們。對此幾乎沒有法律約束。 

結果, 年輕女演員越來越像一次性消費品,而電影行業需要明星。你不能隻讓優秀的女演員拍攝像娜奧米-沃茨那樣精彩的作者電影。你還需要朱莉婭-羅伯茨那樣的商業巨星。如今在香港,兩者都沒有。她們沒有機會成長,也沒有機會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更何況這個行業隻出產鬼片和動作喜劇。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閃耀著星光,就像一場夢。如今,香港電影不過是一個乏味的產業,我在飛機上看那些新電影,總是一樣的老套路,沒有任何新意。 

當下的香港電影套路重重,逐漸沒落,光輝不再,也印證了張曼玉當年的話。

最近重映的電影《青蛇》,她在二十年前就說:“你真覺得《青蛇》、《新龍門客棧》比《英雄》更出色?我確實鍾愛《青蛇》中蛇化少女的角色設定,但成品最終令我失望。而《英雄》吸引我之處,在於它讓我得以與武俠片作別。因為我覺得我已經拍夠了,不會再拍了。”

不少人都大愛的《青蛇》,在她看來,削減了原著中複雜的感情糾葛和女性意識覺醒的部分。再加上資金不足,最後成片特效潦草,讓她對這部電影很失望。

電影《青蛇》

2000 年,在多倫多電影節《花樣年華》的記者會上,被問到最後的鏡頭穿插柬埔寨,是否有政治隱喻時,她的回答異常冷靜而深刻

“因為影片一直像一個顯微鏡,看著世界上這兩點塵埃。在顯微鏡下,這兩個人可以很重要,但是在曆史上卻沒有意義。到了影片的結尾,他拉遠鏡頭,告訴我們世界很大,還有其他事情發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很小很個人,就像是拉遠和拉近”。

“因為影片一直像一個顯微鏡,看著世界上這兩點塵埃。在顯微鏡下,這兩個人可以很重要,但是在曆史上卻沒有意義。到了影片的結尾,他拉遠鏡頭,告訴我們世界很大,還有其他事情發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很小很個人,就像是拉遠和拉近”。

當觀眾還沉浸在感情糾葛時,她早就站在了更高的維度,剝離了個人糾葛,把王家衛的立意升華到了另一個境界。

這的確也很張曼玉,她從不隻局限於女主角的角度,而是能跳脫個體,看到更宏大的世界。或許正因如此,她在銀幕上呈現的每一個角色,都能超越小情小愛,帶著一種更大的格局與重量感。

而麵對精益求精的王家衛,在花了 15 個月合作《花樣年華》後,私人生活嚴重被影響的她也是十分清醒和自我:“雖然渴望能與王家衛再度合作,但如今的我已經不再年輕,不能再為電影犧牲個人生活,人生還有其他需要優先考慮的事。”

電影《花樣年華》

就連婚姻,她也是想得很清楚。2008 年,息影近五年的她在上《魯豫有約》時說:“結婚是很重要,生小孩也很重要。可是要你自己真正想要,才是一件好事。不是你應該要生一個小孩,才去生小孩。”

2008 年,《魯豫有約》

關於離婚,她也是淡淡地說:“我覺得那個環境不適合我,那我就要釋放我自己。”

2008 年,《魯豫有約》

2004 年,張曼玉憑借電影《清潔》,斬獲戛納影後。處於事業巔峰期的她,毫不意外地選擇了急流勇退。在她看來,自從在戛納獲獎後,作為一名演員感到很滿足“我不再夢想獲得奧斯卡獎了。我不再有那些目標了。”

電影《清潔》

2007 年,獨立報刊登的專訪《為何這位亞洲明星離銀幕而去》采裏,她說:

我不想讓拍電影成為我人生中唯一的職業。我想畫畫和作曲,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切。我必須從醒來的那一刻起就擁有音樂。我的目標是剪輯和配樂。也許我會發現自己在這方麵沒有天賦,但我想嚐試。我還想多去旅行。”

我不想讓拍電影成為我人生中唯一的職業。我想畫畫和作曲,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切。我必須從醒來的那一刻起就擁有音樂。我的目標是剪輯和配樂。也許我會發現自己在這方麵沒有天賦,但我想嚐試。我還想多去旅行。”

息影後的她,對娛樂圈毫無留戀,把目光轉移到教育上。她說:

“我們已經在中國偏遠農村援建了三所學校。我尤其關注女孩的教育問題,她們的受教育程度比男孩還要低,貧困家庭往往會優先選擇讓男孩上學,而不是女孩。這種基於男性主導的文化傳統若不改變,如果女孩沒有機會上學接受教育,現狀就永難改善。” 

“我們已經在中國偏遠農村援建了三所學校。我尤其關注女孩的教育問題,她們的受教育程度比男孩還要低,貧困家庭往往會優先選擇讓男孩上學,而不是女孩。這種基於男性主導的文化傳統若不改變,如果女孩沒有機會上學接受教育,現狀就永難改善。” 

在張曼玉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罕見的篤定:不急於證明自己、不焦慮時間的流逝、不害怕被遺忘。她仿佛用最鬆弛的姿態,告訴我們一件事——真正的優雅,從來不是抓住不放,而是從容接受。

她的出現,也許正好擊中了當下很多女生的痛點。我們總是被要求要漂亮、要年輕、要完美,但張曼玉用她的方式提醒我們:不必用力去對抗年齡,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始終活得鮮活、自在、有趣。

所謂鬆弛感和活人感,不是不在乎,而是能在乎的同時,還保持輕盈。就像她說的,很多事情都不需要答案。愛自己、享受當下,就是最好的答案。

所有跟帖: 

優衣庫很多基礎單品材質可以,做工也好,沒毛病呀^^ -Eliot- 給 Elio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1:02: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