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的第一件奢侈品,正在淪為“奧萊特供”?

十年前,如果你問一個英區留子:什麽最能代表英國?

那時ta會摩擦著尚有溝壑的大腦皮層,緩緩吐出幾個詞:

女王、炸魚薯條,還有 Burberry。 

時過境遷,一轉眼女王駕崩了,喜茶都開到倫敦了,Burberry就快掉到二線了。

而就像我們不明白為什麽英國teenager十八歲會自動變紳士,我們也不明白曾作為英國頂奢代表的Burberry突然就不行了——

那些年留子要花一兩萬購買的優雅駝色條紋,如今頻頻在奧萊相見。

曾經,它是高貴的英倫貴族,如今已失去了一個奢侈品的privilege,

2025財年半年報業績顯示,Burberry收入大跌22%,亞太市場大跌25%,跌的高管哭爹喊娘求別賤賣。

大人,時代變了。好像除了“老網紅”圍巾,這兩年的Burberry已經變得籍籍無名。

凜冬將至,一條圍巾能禦寒嗎?

01

圍巾,

能救得了Burberry的頹勢嗎?

眾所周知,每年冬天,都有一萬個潮人原地複活。

隻是任誰都沒想到,今年秋冬,一萬個潮人都戴著Burberry圍巾show出自己的power。

從張婧儀金靖,到武康路的潮人,再到誰都不服誰的長寧區街道上,日潮韓潮美潮都擁有了同一條紅色圍巾。

甭管是一身clean fit的mika還是堅持Rick Owens的anna,都將Burberry標誌性格子圍巾焊死在脖子上。

甭以為格雷係就能逃過Burberry的封堵,在單品提亮這件事上,潮人有自己的解讀:

”經典款不行就換成灰的,一身黑衣就換成紅的,還有黃的,藍的,總有一款Burberry適合你。”

而在路人眼裏,這就是一種接潮暗號,屬於時裝華麗值的暗語。

畢竟幾乎每個看到Burberry圍巾卷土重來的人,都會過一遍腦子——

“怎麽是它?怎麽又是它!”

“時尚又甩了我二裏地?Burberry不是半截身子都入土了嗎!”

是的,在沒被壓箱底之前,Burberry圍巾十年前就火過一遍。

經典格紋元素,就和lv老花一樣,火到在家居市場發光發熱。

你能在任何單品上撿到它的身影,比如澡堂拎的塑料包。

但就像我們常說的,時尚這個圈轉得嘎嘎快。

在複古風大勢麵前,Burberry格紋圍巾也能當“銷冠”。

羊絨的材質,撫慰了被寒風所摧殘的臉,圍上去就讓人有安全感。

你不用去考慮羊毛會紮臉,化纖不保暖,隻要往脖子上一戴,一月北京的妖風也灌不進脖子來。

圍上它,你什麽都不要想,隻要把臉埋進去就完了。

寬大的剪裁,磨平了一切野心和焦慮,從不用縮著的脖子就能感受到人的坦蕩自然——

你不用擔心圍巾長度太短,往脖子上纏不了一圈,

也不用焦慮圍巾寬度太窄,圍得住脖子罩不住麵兒,

它既能當圍巾,還能當披肩,絕不給人日子緊巴巴的急迫感。

需要勇闖罡風的時候就圍成墨西哥悍匪,到談合同打氣勢的時候,往肩上一拽就能把氣場拉滿。

而無論你怎樣擺調,它都是那樣鬆弛。就連自然下垂的弧度,也能讓人聯想起侯麥電影中知識分子的慵懶感。

〓 誰敢惹

老話說“看人先看腳”,而在冬天,真正有格調的反而是圍巾。

作為性價比的神,圍巾本就力壓大衣皮靴,在氛圍感這塊贏麻了。

辦公室編輯老k就曾這樣形容圍巾:

“拿不準送什麽禮物的時候,一條大牌圍巾準沒錯。”

既不會太過貴重,又不會太過敷衍,要是送禮前剛好掰了,還能留著自己戴。

而Burberry圍巾作為大牌圍巾的一員,有著恰到好處的腔調感。

不像coach,奢侈品守門員的身份人盡皆知,落不著好還容易被蛐蛐;

也不像羅意威,費盡心思買了大牌,結果根本沒有人認識;

更不像紀梵希一樣誇張得沒體麵,美杜莎女王爆改東北大金鏈。

〓 “郭老師賠錢!”

Burberry是含蓄的,有著英國特有的淡淡的裝感。

格紋的樣式,不僅不會落伍,反而讓人覺得這人是真的有品位——

“最高級的食材往往采用最賤的烹飪方式,最高級的ootd往往采用最經典的時尚單品。”

作為有專利的格子,它經受時間考驗和觀點鋪墊,沒有把logo鋪一整麵的暴發戶色彩。

更別提與它高名氣所不適配的美麗價格,官方幾千塊,打折或中古撿漏不過一千塊,簡直就是“花小錢,裝大腔”的模板。

世界上最會買東西的車組姐妹,已經能把價格打到七折。

甚至於,這份性價比還可以再延伸。

在崇尚長期主義的現在,一條Burberry圍巾就能讓人洋氣一整個冬天。

懂的人說,“越長大,越懂Burberry風的好,”“沒有burberry圍巾的冬天是不完整的”。

全因冬季熱門搭配都能用它搞定,無論是財閥千金氛圍感還是英區老錢複古感,Burberry通通拿捏。

之於前者,大衣+圍巾完美詮釋韓劇女主的穿搭密碼,正如妍珍的名言:

“好的大衣總是很輕的,好的圍巾總是很暖的。”

之於後者,一個英國貴族品牌再搭不出英倫腔調感,那是對大不列顛血統的背叛。

所以你能看到它在時裝圈發光發熱,看到戴著Burberry圍巾的人出現在10°c以下的任何地點。

甚至Burberry,在上個月發布的財報中表示,要將圍巾視為品牌的 Superpower,緊接著公司股價上漲超過20%。

圍巾,似乎成了Burberry為數不多還亮眼的存在之一。

但是大家都想知道的是,這個曾經的頂流,英倫風的代表作,集優雅與經典於一身的高奢品牌,最近是怎麽了?

02

Burberry,

怎麽就不行了

現在,有一個問題真實且殘忍:“Burberry還算奢侈品嗎?”

畢竟在遙遠的大中國,Burberry已經取代了F426,幾乎成了縣城校服。

“虛假的縣城校服:滌綸運動服一穿劈裏啪啦帶火花,真實的縣城校服:Burberry。”

隻是一樣,劈裏啪啦帶火花。

“仿製別的高奢,尚且還需要花精力研究logo的細微之處的差別,Burberry的格子太經典,以至於看著真的也像假的了。”

畢竟網傳的江浙滬富二代經典皮膚裏,格紋漁夫帽、格紋手袋、格紋短裙、格紋襯衣,大家共同構建了一個巨大的Burberry宇宙。

有時你甚至不太能分清他們是真喜歡Burberry,還是在玩抽象。

“OT卡座的小姐姐都這麽穿,不怕髒酒隨便灑,這就是富婆的任性。”

“花小錢買貴貨,Burberry簡單江浙滬貴氣穿搭。”

甚至時至2024,你依然能看到穿著BurberryT恤,打出“我肯定跟你走,沒有船票我同你遊”的尷尬文案。

而如果說假貨泛濫,街頭化嚴重還算奢侈品必經的一道坎。

那麽背刺消費者才是Burberry的阿喀琉斯之踵。

前者已經造成Burberry“德不配位”的印象,後者則是自降身價,使消費者越來越難以將其與“高端”這一概念聯係起來。

冷知識:Burberry已經在全球開了六十多家奧萊官方門店,占品牌所有直營門店14%。

你原價購買的產品,三個月後就在奧萊相見。

“沒關係,我可以等,我們奧萊見寶寶”——這成了評論區常見答案。

錢隻是個數字,有時三折,有時一折,今天1000,明天500。

“現在巴寶莉都這麽便宜了嗎?”已經成了消費者的共同問號。

甚至就連Burberry的經典風衣都能放奧萊賣,四件總價沒有正價風衣的一半貴。

以至於現在,連在奧萊買,消費者都要擔心買早了。

“動不動就奧萊跳樓價,3件7折6000買的,不到一周到3000了。”

甚至Burberry已經不滿足於奧萊了,正式開啟屬於Costco的地攤模式。

網友形容,“我當時都不敢相信這是Burberry, 看著山寨感滿滿。”

也是在這時,屬於Burberry的逼格,正式消失不見。

現在要是有人曬出一個正價Burberry,不僅不會被崇拜,反而會被嘲笑:

“什麽年代了,還有傻子原價買Burberry啊。”

然而作為1856年就創辦的品牌,Burberry祖上確實顯赫過。

人類曆史上第一個來到南極的人,身上就穿著Burberry的裝備。

再加上皇室禦用,名流加持,每年的廣告宣傳片都能拍出“我和我的富婆姐妹”的味道,Burberry在曆史和名氣上狠狠拿捏。

但這樣一個滿級大佬卻在新時代逐漸走向落魄,連豪門的臉麵都要丟掉了。

究其原因,首先便是品牌定位讓人迷惑。

且不說在上個世紀就賣出去的授權,導致日本一堆藍標黑標副線拉低品牌格調。

新世紀以來,Burberry越窮越變,越變越窮。

二十年來換了三個創意總監,LOGO改了四回,從傳統的英倫奢侈品到街潮輕奢再到奢侈品,Burberry變得比飯圈都快。

但變的結果卻是從貴變成又貴又土又醜。

1w3的春運大禮包,劉雯來了也不好使,從醜包變成美女背醜包。

還有人擁有了價值幾千的外套,不知要怎麽搭配,愁得人撓腦殼,最後在土組發帖:“Burberry到底要怎麽搭?”

格紋棉質襯衫看似經典,實則挑膚色,5700的襯衫還會襯得人不好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客觀來說,外界對Burberry外觀的負麵看法,早就從單品蔓延到品牌自身。

以前的戰馬旗LOGO好看又有辨識度,被改成毫無特色的無襯線極簡字體,和ZARA、UR放在一起能玩消消樂。

以前的格子元素簡單樸素大方,被改成似lv不是v,似coach不是蔻,菀菀類Thom Browne,總之是沒那味兒了。

既要擁抱年輕消費者,又不肯放棄高淨值客群,造成的結果就是定位不精確,在消費者心中形象模糊,兩頭都不討好。

本來奢侈品就容易成為假貨工廠重點關照對象,Burberry將品牌格調改街潮後,就成了街頭混混最愛的模仿對象。

“年輕時候喜歡穿Burberry被笑老派,結果我年紀上來了,它倒成潮牌了。”

聽懂這句話的人,已經牛肉拉麵了。

03

一件Burberry,

一生英倫情

那麽問題來了,圍巾作為Burberry目前的最熱單品,是短暫拋光還是起死回生?

從曆史來看,經典單品確實有助於提升品牌認知度。

據說要收購Burberry的moncler就靠著羽絨服帶動了整個品牌的成功,始祖鳥更是憑借一件alpha硬殼衝鋒衣開啟了戶外神話。

然而,圍巾作為主打,既有季節性產品的局限性,也有單價不高商品貢獻能力有限的問題。

但至少,Burberry下定決心拚一把,也讓人能看到一些曙光——

從全智賢到湯唯再到張婧儀,Burberry雖然產品創新不足,但選品牌大使、代言人的眼光倒是1.5。

全智賢去年上身的標誌性風衣,在網上連夜斷貨。

不少對Burberry毫無興趣的消費者都轉頭研究上肯辛頓和滑鐵盧的區別。

張婧儀今年上身的聖誕款格紋圍巾,成為今年Burberry圍巾爆火的原因之一。

這兩年,複古回潮,英倫風再度回暖。

和Burberry有著類似格子內襯的Barbour就成功在新世紀再占一席之地,以拉夫勞倫、勃肯為代表的巴恩風則成為互聯網大勢所趨。

隨便點開一個人的小紅書,主頁就有一個人帶著“巴恩風”、“獵裝外套”、“美拉德”tag。

Burberry完全可以考慮像拉夫勞倫一樣,側重於polo主線,以標誌性麵料為基礎設計除風衣外的英倫戶外風產品。

但設計所形成的審美總需要時間檢驗。

這便是Burberry的困境。曾幾何時,Burberry風衣+圍巾,就是我們代入《龍族》楚子航的錨點。

而Burberry大地色風衣、襯衣、切爾西和一頭卷毛,也是人們對萬裏之外的英國的全部想象。

那是一個籠罩在霧雨天的世界,也是一個冷冽的、書卷氣的世界。

是穿著Burberry風衣的王子王妃,腳踩Hunter,在小雨天氣英姿颯爽。

是西區和好萊塢明星穿著Burberry風衣,拄著雨傘,讓我們相信《魂斷藍橋》《蒂凡尼的早餐》能在現實登場。

因為那是“巴恩風”還未誕生的時代,一切都是純粹的。

沒有鋪天蓋地的拉夫風,沒有獵裝外套+毛呢褲+條紋襯衫的複古公式,英倫風隻等於Burberry。

在那時,留子們會在查令街十字路口向塞西爾書街的方向拍照,而不會關心用的是美顏相機還是膠卷ccd。

隻是,時間粉碎一切事物。

舊時查令街堂前燕,飛入尋常麥當勞,英倫小調被美國流行文化取代。

多年以後,英國留子撫摸著自己人生第一件Burberry風衣,也許會想起曾經在查令街84號的那個下午,

那時,他們不會說:

家人們,誰懂啊!

撰稿|山口大炮

編輯|杜都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