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黎”之名的美式時尚

來源: 周末畫報 2020-12-30 11:15: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216 bytes)
 

《艾米麗在巴黎》,一部網飛自製的輕鬆浪漫喜劇,因為《欲望都市》的製作班底,吸引了無數時裝愛好者的目光。開始看的時候並沒有想那麽多,無非是一部打發時間的可愛電視劇而已。但居然一口氣看完了,覺得非常有趣,不是說有多好看,而是有趣。故事很簡單,一個美國大甜心獨自闖蕩巴黎,所向披靡,人人都愛她。其實,在很多人的記憶中,上一個在巴黎生活的、著名的艾米麗還是Audrey Tautou飾演的《天使愛美麗》,跟這個美國樂觀、積極、向上的大妞不一樣,那位天使愛美麗有一些神經質和太多的文藝氣質。似乎那才是巴黎女孩應該有的樣子,不是什麽穿梭在時裝秀場的名媛,不是喜歡坐在旅遊景點裏吃午餐的上班族,更不是喜歡穿著Chanel和貝雷帽的“土包子”。

這位美國艾米麗用自己的方式試圖融入巴黎,這座代表著歐洲“舊世界”的城市,雖然屢屢碰壁,但是越挫越勇。主角在裏麵的造型讓人眼花繚亂,即使身處巴黎,即使全身上下的法國品牌,但艾米麗還是一個典型的、我們非常熟悉的“美國上東區富二代大小姐”。想起,我曾經在奧賽美術館中,聽到一個美國女孩大聲地說,為什麽剛剛那個服務員不說英文,難道不是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說英文嗎?

這部《艾米麗在巴黎》也被認為帶著這種美國人的傲慢,被批說還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價值輸出電視劇。總體來說可能是這樣的沒錯,但是裏麵還是有非常多關於兩種不同價值的討論,比如關於性感還是性別歧視。電視劇沒有在具體的問題上給出具體的答案,觀看這種衝突本身是非常有趣的。

1.艾米麗的淘寶感

很多人說艾米麗在裏麵穿得非常有淘寶感,說穿成這樣在巴黎街上是會被打的。講句良心話,我也覺得艾米麗在劇中造型真的非常“美國”,是美國人看世界和看時尚的方式。好看與否本來就很主觀,但艾米麗的造型一看便是美國人,似乎也是及其成功的一點。

這部電視劇的製片人是《欲望都市》的Darren Star,他找來了一直合作的造型師Patrcia Field負責《艾米麗在巴黎》的造型。這位造型師不僅僅做了電影版的《欲望都市》,還做了《穿Prada的女魔頭》和《醜女貝蒂》,都是一頂一的時裝劇。Patricia Field在采訪中說,她想要表現的艾米麗是一個樂觀的職業女性,她喜歡巴黎,在被巴黎的優雅同化之前,她更加需要表達她的美國身份。Patricia Field還說,“對我來說,我的工作就是為演員們創造出最有趣、原創且最漂亮的服裝,而不是融入在環境中。”不管是美國身份還是跳脫於環境,劇中的艾米麗都做到了。

作為艾米麗第一個法國朋友,Camille主打法國式的Chic,第一次出場就穿著一身黑色西裝,搭配紅色皮鞋。暫且不說這一身是不是“法國”,但起碼已經是很多人眼中的法國了。這裏麵有一個小細節,在艾米麗遇到穿著西裝的Camille之後,好友Mindy說,她是不是想要追你?這個細節在之後並沒有什麽實際的用處,因為這位Camille有一個更加重要身份。但穿男士西裝,或者穿得像個男孩一樣的法國女人,在美國人眼中是不是常常都被認為是拉拉?與其批評艾米麗穿得太淘寶,還不如批評一樣這樣的刻板印象吧。

2.新世界與舊世界

對於美國來說,歐洲是舊的,舊得迷人、舊得討厭。對於歐洲來說,美國是新的,新得新奇、新得同樣討厭。在《艾米麗在巴黎》中,法國人一直都覺得艾米麗是個鄉巴佬,土包子,隻是有錢的暴發戶。但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艾米麗在薩特和波伏娃的花神咖啡館遇到一位符號學教授,他跟艾米麗說了關於雙叟咖啡館和花神的故事:

時代移轉,沒有絕對,今天in,明天out。但世界總有新舊,總有in和out,而這兩者必須要在同一時空中相處。

這種新與舊當然還體現在更多更加深層的方麵,當艾米麗認為在廣告中運用全裸的模特是一種性別歧視,是美國市場所不能接受的。但是法國人跟她說,這一切都是關於理解世界和觀察世界的角度。在不同的前後環境和知識背景之下,解讀某一個符號的方向會完全不一樣。美國人崇尚實踐和效果,而舊世界的人,依然活在理想主義的現代性中。作為PR公司的一員,艾米麗幫助老牌的經典法國設計師重新找回自信。這一橋段中,她有一段用來打動設計師的台詞,也值得思考一番。

第一次見到時裝大師,因為包包上麵的鐵塔吊墜,而被大叫“爛俗”

她說,她和她的朋友們都很喜歡Gossip Girl,喜歡甚至崇拜她們在裏麵穿的衣服,但因為不是全部買得起,當她們僅僅可以負擔一個小小的裝飾品的時候,就會無比興奮。時尚同樣需要她們,即使她們看起來很“爛俗”。

這大概是現在很多法國老牌時裝屋依然無法接受的某種現實,就像剛剛進公司時候,法國女上司說的,社交媒體什麽的都在追求效果,可是我們需要神秘感。劇中,艾米麗當然大獲全勝,但關於新與舊的問題,始終沒有答案。

3.華人的刻板印象

艾米麗在巴黎認識的第一個朋友是一位中國人,叫Mindy,事實上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是韓裔美國人。一旦有什麽跟中國扯上關係,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常常都非常敏感,很多時候帶著“別人一定在歧視我”“美國人一定在唱衰我們”的預設。但如果真的站在一個稍微比較中立的位置,看Mindy這個角色,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她是一個有夢想的富二代,不想要繼承家業,即使沒有了所有生活費,即使在巴黎給別人當保姆,她都不想要過家裏為她安排好的生活。這已經非常不“中國人”了,首先中國大概沒有幾個家長能夠真正做到斷了生活費這件事(但從Mindy穿的衣服來看,媽媽確實有在偷偷給錢),其次大多數富二代可能更加瀟灑一點。這應該不是標準的中國富二代,但也確實沒有什麽所謂的刻板印象了。隻是一個美國人一個中國人,兩個世界上最“吵”的國家的人,倒也確實比較適合做朋友。

4.美式大甜妞

艾米麗是個典型的美國式大甜妞,笑容可人,語調誠懇,生活中似乎沒有消極的因素,即使跟男朋友分手,也隻看到好的一麵。這種角色常常都出現在美國電影或電視劇裏,雖然我們都知道世界上可能不會有這樣的女孩兒,但我們還是喜歡看。比如艾米麗、比如《獨領風騷》裏的Cher,比如《緋聞女孩》裏的Blair。

《獨領風騷》裏的Cher

《緋聞女孩》裏的Blair

《艾米麗在巴黎》裏的Emily

所有跟帖: 

嗯,感覺還是很美式,沒有法式感。 -又西- 給 又西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31/2020 postreply 09:31:36

美國人對歐洲的崇拜心理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新大陸培育了更多新富階層,讓歐洲舊富階層感到酸溜溜的。 -灣區範兒- 給 灣區範兒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31/2020 postreply 10:24:51

她有些撞臉Timothée Chalamet啊 -lumom- 給 lumom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31/2020 postreply 10:46: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