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杜克打破早申最低記錄, 留學生真正的“暗黑時刻”是……
就美國藤校和前30的早申請數據來看,明顯感受到今年海外高中的錄取比國內要好得多。
哈佛錄取的15名中國學生全部來自海外高中,錄取人數接近腰斬的“南方哈佛”埃默裏大學,也被網友證實多來自外籍或持有綠卡。
本文作者:祝無雙。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點擊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昨天杜克大學的早申結果一出,直接跌破所有人眼鏡,國內僅僅收獲8枚錄取,這是五年以來,國內錄取人數第一次隻有個位數。
12月4日,US News排名37的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率先發出13枚ED錄取,2029屆美國早申放榜也正式拉開帷幕,初步統計已經有超過15所大學發布了早申結果。本周還有哥大,麻省理工,耶魯大學,賓大、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等學校放榜。
在這裏,首先恭喜已經拿到ED錄取的同學們,慶祝提前下車的同時也別忘記及時撤回已經提交的其它學校,除了是遵守和ED大學的誠信協議,也是給其他還在申請中的同學多一點機會。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截止到今天,今年早申國內學生的錄取情況:
藤校遇冷
國內數據不容樂觀
目前有七所藤校已經發出錄取,其中——
普林斯頓今年早申發出13枚錄取,錄取大陸學生3人;
斯坦福大學錄取了國內學生14人;
布朗大學錄取9人;
達特茅斯學院10人;
康奈爾大學作為最慷慨的藤校,錄取了57個大陸學生;
芝加哥大學在ED0(僅開放給參加過芝加哥夏校的學生申請)階段錄取了26個國內學生,ED1將在本周六放榜;
讓人驚訝的是,前兩年至少每年都錄取一名大陸學生的哈佛大學,在今年早申階段發出15枚錄取,但是國內高中無一人錄取。
以上藤校在平權法案之後,就已經不在官網公布錄取的學生數據,所以隻能通過往年收集到的國內錄取信息進行比對。總體趨勢來看,早申階段藤校在國內高中錄取數據有所下降。
TOP30錄取名額穩定釋放
處於正常波動範圍
排名第6的杜克大學給國內高中發出8枚錄取;
與之並列第6的加州理工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分別發出4枚和17枚錄取;
排名20的萊斯大學在國內錄取了35人;
排名21的卡耐基梅隆大學在國內高中發出了50個早申錄取;
並列21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錄取國內學生56人
排名24的弗吉利亞大學和埃默裏大學分別錄取國內學生18人和49人;
排在第30名的紐約大學大方的發出超過150枚錄取。
以上學校的早申錄取總體與往年差異並不大。但是由於排名波動,包括重回前30的紐大在內,還是有好幾個學校大幅度縮水早申錄取名額。
美高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一直以來,在海外高中尤其是美高就讀的中國學生,在申請美本的時候,比起國內高中學生都有天然的優勢,這個優勢在今年的早申數據也可見一斑。
就今年藤校和前30的早申請數據來看,就能明顯感受到今年海外高中的錄取比國內要好。哈佛錄取的15個中國學生全部來自海外高中,錄取人數接近腰斬的“南方哈佛”埃默裏大學被網友爆料錄取的中國學生多為外籍或者綠卡。
究其原因,無非是內地高中學生申請材料同質化嚴重,成績單和推薦信等材料可操作性大,活動獎項水分也較高。甚至前一兩屆存在“撕offer”的劣跡,學校直接就上了黑名單。
麵對陌生的中國高中,不管是學校的課程體係還是學生背書,或者是過往更加愉快的招生體驗,美國大學也更加熟悉每年向自己穩定輸送生源的當地高中。
除此之外,今年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與最新的總統選舉動態有關,外籍和綠卡的學生不需要申請簽證,而大學也需要考慮到錄取的學生能否順利入讀。不少美本都在呼籲學生盡快返美,以防移民政策的變動。
不過,想要踏入海外高中的賽道,對家庭和學生的挑戰也不小。英美頂尖的私立名校,不僅申請難度大,費用也是水漲船高。
被譽為小常春藤的美國頂級私立高中格羅頓學校(Groton School)藤校錄取率高達12.7%,國際生每年的費用零零總總加在一起接近6.6萬美金,雖說有些費用是豐儉由人,但是總體算下來,中國學生每年花費差不多要55萬人民幣。
要求申請者托福要到到100分
雖然存在不少弊端,且投入巨大,但考慮到頭部美高/英高出色的升學成績,依然令不少非外籍無綠卡的家庭的趨之若鶩。
陸高頭部光環依然存在
雖然今年哈佛沒有在早申輪錄取陸高學生,但像斯坦福大學的13枚錄取,超過去年的10枚;康奈爾大學慷慨給出56枚錄取,遠超去年的34枚;達特茅斯收獲7枚,超過去年的5枚;芝加哥大學也在ED0輪錄取了26名大陸學生……
所以,首先大家對陸高的成績無需過度焦慮,美本發放錄取的常規輪才是見分曉的時刻。
其次,在錄取結果上看,總體國內老牌頭部學校的表現優於新開國際學校。邏輯和美高類似,這些老牌學校已經向美國輸送了很多屆學生,成為了大學的feeder school(生源學校)。
像康奈爾大學今年錄取的學生中,上中國際、世外、星河灣、北京十一、人大附中、北師大實驗等口碑高中,赫然在列。
國際生的“黑暗時刻”
真正值得焦慮的,並不是早申數據上個位數的區別,而是最近接連幾起造假事件的曝光,對國際生升學之路的影響。
相信大家前不久都刷到過這樣一條消息,澳門大學官網宣布2025學年開始在內地隻招高考生,對於想用港澳高校當保底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個晴天霹靂。畢竟澳門大學開了這個先例後,港澳其它高校作何反應也還是未知數。
澳門大學入學門檻不算高,但學校還是很不錯的,所以不少學生會將澳門大學視為一所“保底校”。如今突然對國內非高考的國際生關上大門,很多人猜測是與非高考生的學術表現存疑相關。
近年來,港澳地區的所謂“保錄取”黑色產業鏈被屢次曝光,審查每一份候選人的材料給學校帶來更大的壓力,增加了招生官的工作量。
但高考作為國內統一考試,標準明確,選拔公平,一定程度上也能篩選出能力出色的學生,成了現階段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