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女足世界杯激戰正酣,回憶一下中國女足的興起。提到中國女足,大家自然而然地想起九十年代的“鏗鏘玫瑰”,想到孫雯、劉愛玲、吳偉英等女足姑娘的名字。
其實,中國女子足球的興起在世界上是領先的,九十年代的輝煌可以說占了“早鳥”的便宜。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男足在亞洲絕對占有一席之地,借國足衝擊世界杯的熱潮,陝西鋼廠子弟學校組建了可能是全國第一支女足隊伍,後來逐漸越踢越好,越踢越有名氣。正好當時國際足聯也有發展女足的意願,中國足協借此機會在全國組建女足隊伍,組織女足比賽。
那個時候女的踢球絕對是新鮮事,所以可以說是全國關注。陝西隊以陝西鋼廠子弟學校為班底,是當時絕對老大,隊中最有名的兩個人是張璫璫和孫翠環,一時間風光無二。之後足球大省遼寧迅速趕上,湧現出了有“女羅西”之稱的李秀馥,應該是最早的女足球星,每場進3、4個球象玩一樣。當時的女足有一個特點,因為體校還沒有設置女足,所以絕大多數隊員都是從別的項目轉過來的,尤以田徑和其它球類居多,所以身體素質普遍較好,象孫慶梅和韋海英是練田徑的,劉愛玲和吳偉英是打籃球的。這使得她們在國際比賽中身體根本不吃虧,在亞洲是絕對的碾軋,對歐洲隊也毫不落下風。
盡管如此,國內女足整個的水平還是很低的。八十年代中的一年,有人好事,聯係省女足和我們學校的係隊男足踢一場,大家都想去踢,後來說好當年足球賽的第三名去踢,結果出現半決賽不思進取,季軍比賽熱度高於冠亞軍決賽的場麵。後來的那場男、女足的對抗吸引了足夠的眼球,省女足除了賽前熱身很標準之外,踢起來毫無還手之力,半場就丟了5、6個球。
後來有了職業隊,女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功都不錯,很多隊員都可以左右腳傳球和射門,力度角度都不錯,但是和男足比還是有巨大差距。九十年代的北京女足曾是連續的全國冠軍,但和朝陽區八裏莊體校的初中隊打,還是沒戲,身體上的差異是技術無法彌補的。
九十年代是中國女足的輝煌時期,先後獲得過世界杯的亞軍和奧運會的亞軍,但從來沒有拿到過金牌,有人說在世界大賽執牛耳,應該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