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維利亞的幾天是我這麽多年除了回國以外的第一次獨自旅行,我把塞維利亞的第二天安排地妥妥地:一大早去看西班牙廣場,然後參觀大教堂,下午參加一個walk tour,晚上找點美食。
1929年西班牙舉辦了兩個世博會: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以及在塞維利亞舉行的伊比利亞美洲世博會。說起這個伊比利亞美洲博覽會(Ibero-American Exposition)實際上最早起源於十九世紀在塞維利亞發起的牲畜展銷會,隨後擴展到其他各類商販並逐漸加入了鬥牛表演和舞蹈等慶祝活動,呈現了好一派市場繁榮的興隆景象。1910年塞維利亞市將之定為城市主要大型展會的節慶,1929年塞維利亞舉行了有西班牙、葡萄牙、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參加的伊比利亞美洲博覽會,旨在加強改善西班牙與具有曆史聯係的國家之間的關係(大多數也就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為迎接這次博覽會,塞維利亞修建了這個宏偉壯麗,被稱為西班牙最美的廣場 — 西班牙廣場 Plaza de España
從地圖上看,Alcázar王宮的南麵有一大塊綠地,這就是塞維利亞市內知名的瑪麗亞·路易莎公園 Parque de María Luisa,西班牙廣場便位於瑪麗亞·路易莎公園裏麵。西班牙廣場呈半圓形,周長有驚人的170米之長,總麵積達到5萬平方米。整個廣場平衡美觀,兩端佇立著高聳的塔樓,中間有一個主樓和圍繞著庭院的中庭,一條護城河蜿蜒穿過半圓形的建築群,以藍色陶瓷為主要裝飾的精致橋梁連接了寬大的廣場和建築群。大氣磅礴、寬廣包容、但又精致秀麗,這便是對西班牙廣場的第一印象。
先上一張手機拍的全景圖。因為廣場太寬大,全景圖有太多的扭曲,但是權且有個大概印象吧。
一隻美麗的天鵝闖進我的鏡頭:
廣場最特別的建築部分是主建築的前麵有48個刻畫精美的瓷磚壁龕繪畫和地圖,它們代表了西班牙48個省份的豐富曆史和文化。這裏選幾張有代表性的壁龕:
四座橋梁優雅地跨越護城河,橋梁代表了西班牙古代王國卡斯蒂利亞 Castile、納瓦拉 Navarre、阿拉貢 Aragón 和萊昂León。橋梁的支柱上裝飾有以亮藍色為主的繪製陶瓷瓷磚,為建築增添了額外的精致感。
就如這座城市複雜演變的曆史,西班牙廣場的建築融合了多種風格:塔樓和中間的主要建築以哥特式和文藝複興式為主,壁龕繪畫和四座橋梁上的裝飾是典型的摩爾複興風格。厚實莊重的黃紅建築配以精致明亮的壁畫陶瓷顯示了西班牙文化的多樣化和開放包容性,蜿蜒流過的護城河水更是給整個廣場添了靈動和秀麗。西班牙廣場是塞維利亞的一大景點,也出現在多部電影中,其中最著名的是2002年的《 星球大戰:克隆人的進攻》
這座令人著迷的廣場是西班牙著名設計師安尼瓦爾·岡薩雷斯 Aníbal González的傑作,岡薩雷斯的作品除了塞維利亞西班牙廣場和一些在馬德裏的建築,他還是1929年的伊比利亞美洲博覽會的總建築師。岡薩雷斯的早期建築風格是以藝術裝飾為主,但是後期的作品逐漸轉向地方主義風格,強調在建築設計中體現體現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地方傳統和文化傳承,這個西班牙廣場就體現了他典型的地方主義風格 (regionalism), 通過展示西班牙各省份的文化特色,強化了西班牙的地方認同和文化價值。讓我想起在美國總統山國家公園 (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陳列有56麵旗幟的 the Avenue of Flags (代表了50個州,一個特區和其他美屬地)。相信西班牙/美國遊客在這樣有著地方文化的地標麵前都會尋找自己所在省/州的代表,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
就像馬德裏的麗池公園一樣,塞維利亞的瑪麗亞·路易莎公園(Parque de María Luisa)是遊客和當地居民喜愛的休閑和放鬆之地。公園建於19世紀末期,瑪麗亞·路易莎公園的建設始於19世紀末期,原先是聖特爾莫宮的私人花園,1893年由瑪麗亞·路易莎·費爾南達·德·波旁(蒙彭西耶公爵夫人)捐贈給了塞維利亞市。 公園內有精心維護的花園、噴泉、人工湖等,風景優美,綠樹掩映,不少曲徑通幽之處。如果有時間其實有一兩個地方可以好好看看,例如塞維利亞陶瓷亭(Pabellón de las Artes Cerámicas),還有一個現代與傳統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Popular Arts And Traditions)。 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法像在麗池公園那樣地細細遊覽,雖然隻是匆匆一瞥,還是很喜歡這個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結合了西班牙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公園。
一位年長的女士在花園裏寫生:
哥倫布紀念碑 Christopher Columbus Monument
這座紀念碑位於一個圓形噴泉的水池上,由一個底座和兩根石柱組成,高23米。石柱的底座有兩個大理石圓形浮雕,分別是哥倫布的半身像和天主教國王的紋章; 頂部是一隻雄獅雕像;在石柱中間是一艘銅製的帆船。雕像上刻有1492的字樣,這就是哥倫布第一次航海的年代。
塞維利亞主教座堂 Seville Cathedral
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全名 Cathedral of Saint Mary of the See,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主教座堂之一,也是麵積位居世界第三位的大教堂,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蘭大教堂。 正如我第二天在Cordoba參加的walk tour其導遊說的:看西班牙曆史就像剝洋蔥,一層層地你能揭開不同時代的不同文化,而這個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就像一個巨大的洋蔥:12世紀統治塞維利亞的阿爾莫哈德 (Almohades) 在此地建立了清真寺; 1248年費迪南三世占領塞維利亞以後,將清真寺改建成天主教大教堂;從15世紀初期到16世紀中葉的一百多年間,大教堂經曆了地震,拆除,重建,穹頂坍塌,最後修複等等過程,直到1564年主禮拜堂完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祭壇。這座巨大的哥特式建築並兼具文藝複興風格的大教堂裏,目前還有三部分原始摩爾式結構保留至今:通向橙樹庭院(Patio de los Naranjos)的寬恕之門(Puerta del Pérdon); 橙樹庭院中央的噴泉;以及曾經是清真寺宣禮塔的的“Giralda”鍾樓。
大教堂的內部空間廣闊,建築長126米,寬83米,天花板高達37米,擁有五個寬敞的中殿以及80個側耳堂,每天能夠舉行超過500場彌撒。教堂周圍的藝術品和裝飾品紛繁複雜,奢侈華麗,極其overwhelming。走進如此恢弘雄偉的教堂,不由得讓人膽怯幾分。
位於主禮拜堂的祭壇畫被稱為又稱為Capilla Mayor,它被認為是整個基督教世界中最大的祭壇,高約30米,寬約20米。上麵刻有層次豐富雕刻精細的一千多個聖徒人物和故事場景,其富麗堂皇和宏大壯觀令人仰止。
哥倫布之墓: 哥倫布於1506年去世,被葬於西班牙的Valladolid,後來屍骨被移至塞維利亞大教堂。然而多少年來民間有傳說認為哥倫布的遺骨被轉移到Santo Domingo(Dominican Republic),直到2006年專家通過DNA驗證塵埃落定,證明塞維利亞大教堂擁有的確實是真正的哥倫布屍骨。他的墓由四尊有寓意象征的雕像支撐,他們是哥倫布生前四個西班牙王國的雕像,分別是前麵昂首挺胸的卡斯蒂利亞Castilla (右手拿著一隻槳,外衣上有一座城堡)、萊昂 Leon(外衣前後都有一隻巨大的獅子)、阿拉貢Aragon(王冠和服裝上都有蝙蝠的圖案)、納瓦拉Navarra(服裝上有鏈條的圖案)和Castilla。一個意大利出生的平民在西班牙開啟大航海運動,死後被葬於赫赫有名的塞維利亞教堂,由四個西班牙古時王國的國王雕像抬棺,這種榮譽非一般人所及。
曆史上對哥倫布這個人物的認識經曆了從英雄般逐漸進化到毀譽參半頗有爭議的過程。不同時代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曆史人物有不同的認識:西班牙以及其他歐洲國家視其為英雄和開拓者,開辟了新大陸新航線,給西班牙帶來無盡的財富;不僅開啟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和亞洲的殖民時代,開拓了西班牙的海外疆域和版圖,而且掀起歐洲列強在北美、中美和南美洲的殖民運動;然而歐洲殖民主義者的到來給美洲原住民帶來的是新的疾病,土地掠奪,對土著人的奴役、殺戮和非人虐待,導致了大規模的人道災難和文化毀滅。哥倫布帶領的航海開拓者在美洲大陸的殘暴行為在近些年的曆史學研究中已經逐漸得到更多的認識,越來越多的人對紀念他的”哥倫布日“提出抗議,有些南美國家提出用”原著民日“代替”哥倫布日“。從另一個方麵來看,時勢造英雄,即使當時沒有哥倫布這個人物,同樣會有另外一個哥倫布順勢而出;史上有哪一次戰爭哪一次侵略沒有進行殘暴的屠殺和瘋狂的掠奪?從羅馬帝國到奧斯曼帝國,從西班牙隊在美洲的殖民到歐洲列強對東亞國家的占領和掠奪,這個世界是一個搶肉弱食優勝劣汰的社會,經濟軍事國力的不平衡發展必然造成財富、領土、文化的占領和被占領。撫古思今,即使是科學技術文明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何時又能真正做到世界大同?
參觀完大教堂,從旁邊一個側門便能爬上“吉拉爾達"鍾樓(La Giralda)。吉拉爾達鍾樓高達105米,最初是一座清真寺的宣禮塔(Minaret),是塞維利亞主教座堂保存不多的有伊斯蘭風格建築之一。1568年天主教在摩爾風格的尖塔上加建了文藝複興風格的鍾樓,使之成為塞維利亞的文化多樣性的一個典型地標。塔身牆麵上有各種標誌阿拉伯藝術特色的花紋圖案,顯示了阿拉伯建築藝術的美麗風采。宣禮塔內設有24口鍾,是世界上鍾最多的大教堂之一。其中18口鍾能夠旋轉,而6口是擊鍾。頂部是一個名叫“吉拉爾迪略”(Giraldillo)的風向標銅像。
Walk Tour
下午在西班牙廣場集合參加walk tour,導遊是一位漂亮熱情的西班牙美眉,大學裏修的是藝術史,跳了二十幾年的弗拉明戈,曾經是一位弗拉明戈演員,後來改行做導遊。導遊將帶我們走遊王宮和大教堂西邊的一些街區。
途徑葡萄牙駐塞維利亞總領事館:
這座石砌建築曾經是歐洲第一家煙草工廠的所在地,由於塞維利亞是西班牙的對外貿易交易所(Casa de Contratación)所在地, 從美洲運來的煙草被帶到這裏進行加工。這座建築於18世紀在這裏建成,是當時西班牙第二大建築,至今它仍然是西班牙建築史上最具建築藝術特色的工業建築之一。如今這裏是塞維利亞大學的所在地。
站在這裏,導遊指著街對麵的一座建築告訴我們那是著名的阿方索十三世酒店(Hotel Alfonso XIII),是一座專門為伊比利亞-美洲博覽會而建的高級酒店。酒店開業的時候當時的國王阿方索十三世和王後出席了開業晚宴並住在這個酒店。從網上圖片來看,這座酒店美輪美奐,建築優美裝飾豪華,是西班牙傑出的建築作品之一 (照片來自網絡):
導遊帶我們經過了Alcázar王宮
Walk tour最後結束於聖特爾莫橋大橋 Puente de San Telmo附近的河濱公園。Guadalquivir river 穿城而過,曾是西班牙南邊的一個主要的水運樞紐。河對岸是Triana區, 據導遊說是舊時較為貧窮的地區,它沒有類似東岸那樣熠熠有名的建築古跡因此遊客很少,但這個地區曾是塞維利亞所有水道的中心,處於一個重要的地理位置,如今是一個 充滿活力的工人階級社區,孕育了許多著名的鬥牛士和弗拉門戈舞者,其商業區以典型的Azulejos瓷磚和陶器而聞名。
塞維利亞的另一個著名地標 — 黃金塔 Torre del Oro矗立在河濱公園。 這是一座有36米高,十二邊形的碉堡式軍事瞭望塔。瞭望塔有明顯的三層結構:底層的碉堡建於13世紀的穆瓦希德王朝 (也稱阿爾莫哈德王朝 Almohades),是阿拉伯人在塞維利亞修建的最後一座建築;14世紀時的King Pedro I of Castile下令修建了第二層;到1760年黃金塔又被加上一個圓頂層,進一步給整個建築增加了美觀和雄偉的氣勢。
為了控製Guadalquivir河上的航運,河底有一條重鏈從這座巨大的塔下麵的水中延伸到對岸,用於阻止敵艦在河上航行。除了作為軍事碉堡,黃金塔還曾貯存到達塞維利亞港口的黃金和其他重要物資,在中世紀它也曾被用作監獄關押犯人,總之這是一個多用途的建築,如今其中一層是海軍博物館,陳列有曆史上重要的海軍曆史材料。
小結:塞維利亞城市不小,雖然主要景點集中在老城,但是其外圍有很多可圈可點去處值得花時間好好品味。它的西班牙廣場是我目前在歐洲看過的廣場中最喜歡的一個:喜歡它的寬大包容,它接地氣的壁龕裝飾,美麗的陶瓷瓷磚以及喜歡它緊鄰靜謐優雅的瑪麗亞·路易莎公園。老城區的旅遊中心Santa Cruz更是以大氣美麗的Alcázar王宮和雄偉壯觀的大教堂,以及迷人的安達盧西亞街街巷巷輕易讓遊人迷失其中,流連忘返。至此,短短十天西班牙一行將近尾聲,下麵將是我未曾做過任何功課的Cordoba。是除卻巫山不是雲,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興奮地期盼這下一站!
謝謝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