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西班牙之旅(九):托萊多----一片孤山萬仞城

來源: 多倫多小珂 2018-03-03 18:03: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79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多倫多小珂 ] 在 2018-03-04 07:47:2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https://www.meipian.cn/14jk9qq7

不知不覺,我們在西班牙已經自駕2個禮拜了。這次女兒有事情,沒有和我們同行。一路上,因為我要照顧兒子,所以2000來公裏的路途,由LG一路開到底。為了司機能保持體力,我們每天的行程都控製在200公裏上下。

 

但是離開科爾多瓦,奔往下一站托萊多,這一程卻將近400公裏。沒辦法,第一次早上6點起床,7點駕車離開。就此告別了科爾多瓦,告別了安達盧西亞。

我們的早餐是在高速公路的一個休息站解決的。

終於進入拉曼查平原(La Mancha)。拉曼查來自阿拉伯語,意思是幹燥的大地。

進入拉曼查途經的第一個小鎮:孔蘇埃格拉。

 

孔蘇埃格拉(Consuegra)-- 傳說中的塞萬提斯的小說《唐吉訶德》裏麵,主人公大戰風車巨人的地方。但在我的印象裏麵,《唐吉訶德》裏麵並沒有提及孔蘇埃格拉這個地方。小說開篇第一句就是“從前,在西班牙拉曼查的一個村子裏,住著一個古怪紳士。。。“ 。再後來唐吉訶德帶著仆人桑丘,走了很久,遠方的郊野出現了一座磨坊,三四十架風車在風中轉動著。。。。

 

雖然幾乎所有的中文版西班牙攻略裏麵,都會隆重的把這個地方和塞萬提斯聯係起來,但我覺得,把孔蘇埃格拉,作為《唐吉訶德》的原產地之一,多半是後人的穿鑿附會而已。

不過從景致來說,孔蘇埃格拉倒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停下車來,遠遠望去,高高的山丘上排列著穀倉似的風車。

遠處的拉曼查平原盡收眼底。

12個風車沿著小路一字排開。山丘上大風不止,我終於理解為什麽把風車放在這個地方了。

這些白色的風車是當年人們借助風力加工糧食的磨坊,如今由於零部件老化又無人維修,其中11座風車已全部廢棄,成為了天際線上的一道風景而已。

這是唯一一座還在工作的風車。

每一座風車都有一個名字,這個目前唯一還工作的風車的名字叫Rucio.

帶著兒子走進這個風車,學習一下風車的工作原理。

和風車相對的另一個山丘上還有一個廢棄多年的城堡。曆史上,孔蘇埃格拉曾屬於馬耳他騎士團(Knights of Malta)。

 

這是我們此次西班牙之旅中第二次接觸到醫院騎士團的足跡,上一次是在塞哥維亞。

 

也許是受《唐吉訶德》的影響,很早以前,我就對騎士的生活很感興趣。捎帶著也比較關注騎士團這個比較特別的組織的曆史。

 

曆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都起源於1095年開始的那七次十字軍東征。其中和西班牙關係最密切的就是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

 

十字軍興起之前,一些天主教的修士就在耶路撒冷建立了醫院,救助那些患病和貧困的朝聖者,當時他們以施洗者約翰(St.John Baptist)命名。

 

在十字軍東征的時候,他們也作為軍事團體參與作戰。

 

12世紀,他們得到羅馬教皇的批準,正式成立了聖約翰騎士團(Knights of St. John),因為他們的職責之一還是救死扶傷,所以也被稱為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

 

14世紀初,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進逼之下,騎士團不得不於1310年移到地中海東部的羅得島。

 

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同意把馬耳他島及其附近的戈佐島交給善堂騎士團管轄。於是,騎士團就在馬耳他島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正式稱為“馬耳他騎士團”。也許就是在那個年代,他們開始在伊比利亞半島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今天的馬耳他騎士團,總部設在羅馬,還擁有兩棟大廈。一棟名為馬耳他宮,為大教長官邸和行政中心,另一棟名為馬耳他部,是騎士團外交部所在地。

 

另外兩大騎士團,聖殿騎士團--1312年,被教皇克萊門特五世下令取消。條頓騎士團,1809年,拿破侖下令取消了作為軍事組織的條頓騎士團。1929年,教皇庇護十一世下令,恢複條頓騎士團為純宗教修士會,保存至今。

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徽章。

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徽章。

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徽章。

那天在孔蘇埃格拉遇到的遊人不多,大多數居然還都是同胞。由此可以看出《唐吉訶德》在國內的影響力著實不小。

在風中逗留了2個來小時,我們沿著陡峭的山路,一路走回停車場。

繼續前行,終於在中午時分來到托萊多。

離開了浪漫,秀麗的安達盧西亞,進入拉曼查平原,進入托萊多小城,感受到的更多是雄渾,蒼涼。

托萊多(Toledo)雖然人口隻有幾萬人,但每年吸引的遊客卻多達百萬。曾經有人這樣說:如果,你隻能在西班牙選擇一個地方前去的話,那麽去托萊多吧。。

 

我們為此次旅行做計劃的時候,一路安排過去,到離開安達盧西亞,行程還剩三天。其中的一天我們留給了托萊多,現在回想起來,略顯匆忙了些。

托萊多是位於馬德裏西南71公裏處的一座山城。塔霍河逶迤流經古城的東、南、西三麵,河水湍急,形成天然屏障。城北建有兩道城牆,位置險要,易守難攻,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王之渙有詩曰:“一片孤城萬仞山”,但居高臨下,看著城裏鱗次櫛比的哥特式建築,我倒是覺得用“一片孤山萬仞城”來形容這個昔日的帝王之都,可能更妥帖。

 

公元前192年,托萊多被羅馬人占領,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分家,不爭氣的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94年被西哥特所滅,527年西哥特人統治西班牙,定都托萊多。公元711年,阿拉伯人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在伊比利亞半島攻城略地,當年即攻克托萊多。

 

 

300多年後,公元1085年阿方索六世收複托萊多,它從此成為卡斯蒂利亞王國首府和全國宗教中心。它的帝都身份持續了將近500年,直到1561年費利佩二世遷都馬德,此後托萊多開始衰落。

但這裏有2000多年的曆史和文化,特別是近400年來保存完好的哥特式、摩爾式、巴羅克式和新古典式各類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宮、城牆、博物館等大型古建築有70多處,外形各異,崢嶸生輝。全城都是世界文化遺產。

 

托萊多不隻是昔日的王城,也是三種文化交融的地方,阿拉伯人,猶太人以及基督徒都給這裏留下了輝煌的印記。

在托萊多,飲食之風似乎都比安達盧西亞粗曠許多。在安達盧西亞,我們吃中飯,點Tapas都是一份一份點的。來到托萊多,隨意走進街邊的一家小餐館,卻是8份不同的Tapas加上一升啤酒算一大份,價格更是想象不到: 16歐。

吃完中飯,一路逛去。

比薩格拉門(Puerta de Bisagra),托萊多城的正門,朝北,建於16世紀中葉。由於東,西、南都有塔霍河隔斷,這是進入古城的唯一城門。方整的石塊砌成半圓形的拱門,門的兩側有兩座半圓形的大塔,拱門上方有花崗石雕刻的查理五世雙鷹帝國徽章。牆上刻有西班牙文學大師塞萬提斯給托萊多城的題辭:"西班牙之榮耀,城市之光”(penascosa pesadumbre gloria de espana y luz de sus ciudades)。

 

據說中世紀的時候,黑死病曾經造訪過此門,想要進城,但被守城的天使擋住,黑死病跟天使說,上主允許我殺七個人,因此天使遂讓黑死病進城。但是那次的黑死病卻造成七千個人的死亡!

 

黑死病離城時,天使質問他,為何毀約,殺了七千個人。黑死病回答:我隻殺了七個人,其他的人是因恐懼而亡!比薩格拉門上的那個雕像,就是那個守城的天使。

太陽門 (Puerta del Sol), 是西班牙最氣派、最精美的阿拉伯風格建築,建於山丘上,是鳥瞰塔霍河河穀和市區最佳的觀察點。它在14世紀,由醫院騎士團 (Knights Hospitaller) 建立。

 

之所以叫太陽門,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門上有太陽、月亮的圖案;第二種說法是因為阿方索十世時代星象測量結果顯示此門位居子午線零度上,終日被陽光照射,故名太陽門。

 

 

聖克魯斯博物館(Museo de Santa Cruz),這裏原是家收容孤兒和棄嬰的孤兒院,建於15世紀。

 

門上的圓拱浮雕描繪的是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272-337年,306-337年在位)的母親聖海倫納(St. Helena,250-330年)發現真十字架(True Cross)的場景。據說海倫納原是一名小旅店的女仆,和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Constantius I,250-306年,293-305年在位)同居後生下君士坦丁一世。海倫納晚年去敘利亞、巴勒斯坦進行宗教巡遊,期間她聲稱自己找到了釘耶穌的真十字架,因她對宗教的虔誠,東正教、羅馬天主教、聖公會都將她視為聖人,她也被稱為君士坦丁堡的海倫。

《Master of Paredes de Nava》 -- , 作於16世紀,作者是西班牙文藝複興時期的畫家Pedro Berruguete的弟子,這幅畫原存放在San Gregorio教堂的主祭壇。

《The Holy Family》,作者:西班牙畫家Jusepe de Ribera,作於1639年。

華金 索羅拉(Joaquín Sorolla y Bastida)的作品。他是19世紀末西班牙著名的印象派畫家。出生於1863年,1923年8月10日去世,享年60歲。是世界上出產作品最豐富的西班牙畫家之一,目前世界各地收藏在冊共有2200餘幅。

十八世紀葡萄牙瓷磚畫。

托萊多街邊的塞萬提斯塑像。

阿爾卡薩城堡(Alcazar), 曾是羅馬宮殿,重建於16世紀,宮殿剛建好國王腓力二世(Felipe II)就決定遷都馬德裏。原計劃作為西班牙王宮的這座城堡也就被用作其他用途,如皇室監獄、軍隊營房、絲綢作坊等。如今卡斯蒂利亞-拉曼恰自治區圖書館和軍事博物館(Museo del Ejército)設於其內。

 

我們因為隻在托萊多停留了大半天,沒有時間進去看看。

西班牙哥特式建築的傑出代表--托萊多大教堂(Cathedral de Toledo).

 

 

教堂令人印象深刻的唱詩班被認為是基督教界最為壯觀的。唱詩壇的圍欄出自多明戈•塞斯佩德斯(Domingo de Céspedes)之手。唱詩壇的下層座椅從十五世紀開始雕刻,再現了占領廣場和堡壘甚至攻占格拉納達的場景。上層坐席由72個座位組成,是阿隆索•貝魯格特(Alonso de Berruguete)和費利佩•韋加爾尼(Felipe Vigarni)的作品。建成於十六世紀末的八角廳是獻給殉難者以及耶穌門徒的華麗廳堂,那裏保存著諸如聖路易斯的聖骨盒,聖胡安(San Juan Bautista)的半身像或者門多薩紅衣主教的十字架等價值連城的物品。在藝術品收藏室可以觀賞盧卡斯•喬爾丹(Lucas Jordán)和埃爾格萊戈(Greco)的作品。

這座大教堂先由西哥特人建造,穆斯林占領後它被改為清真寺,再後來西班牙人戰勝穆斯林後又改回天主教堂教堂。現在看到的是最後改回的教堂。

教堂長120米,寬59米,由5個廳組成。88根柱子支撐屋頂。最大的那個祭壇分為五個部分,包含了《新約》中的場景.彩色雕刻采用真人尺寸,使用了經過烤焦的木材。由紅衣主教西斯內羅斯於1497年至1504年之間主持建造。

San Eugenio祭壇。

教堂內高達數米的《聖克裏斯托弗背負耶穌》畫。

 

據說聖克裏斯托弗是迦南人,身材魁梧,儀容威猛。立誌獻身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君王服侍。他在尋找基督的路上,遇到一位隱士,向他傳福音,克裏斯托弗覺得祈禱不適合自己,便聽了隱士的勸,在河邊造了一間房屋居住,每天有人要渡河,就把人們背過去。

 

一天夜裏,克裏斯托弗在睡夢中,聽見門外有一個孩童喊他,醒來後出門一個人也沒有,一連三次,發現真的有一個小孩在河邊,很客氣地請他背過去。

 

克裏斯托弗俯身把小孩抱起來,放在肩上,拿了一根木杖,走到河裏。不料河水漸漸高漲,小孩重得像鐵一樣。一路向前走,河水越漲越高,小孩越背越重。好不容易才把小孩背到對岸。克裏斯托弗透了一口氣,他把小孩放在地上,問:“孩子,我的命幾乎喪在你手裏。想不到你身體生得這樣重,我生平第一次遇到這樣重的人。那時就好像整個宇宙的重量都壓在我的背上似的。”小孩答道:“克裏斯托弗,你不必驚奇。你剛才背負的,不僅整個宇宙,連創造宇宙的主宰,也背在你肩上了。我就是耶穌基督。你所事奉的主人。你既然忠心事奉了我,現在你把木杖插入土裏,明天就會開花結實。”就在那時候,小孩隱沒不見了。

 

克裏斯托弗依言把自己的那根木杖插在土裏,第二天真的開花結實了。

主祭壇,建於1497年到1504年之間。在建築師Enrique Egas and Pedro de Gumiel的指揮下,由多達27位建築師,畫家,雕刻家集體完成。這些精美的木雕展現了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的生活場景.雖然整個大教堂屬於哥特式建築,但是這些雕塑卻屬於巴洛克風格,被譽為巴洛克的奇跡。

祭壇兩側是皇室成員的墓穴,它們包括卡斯蒂利亞和托萊多國王桑喬三世(Sancho III of Castile,1134-1158年)的墓、卡斯蒂利亞國王桑喬四世(Sancho IV of Castile,1258-1295年)的墓、卡斯蒂利亞國王的恩裏克(Henry II of Castile,1334-1379年)的墓、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一世(John I of Castile,1358-1390年)和妻子的墓。

在大教堂的祭壇柱子上,我發現一個大胡子雕像與眾不同。據說他曾經是穆斯林,後來改依天主教。大概為了宣揚這種“棄暗投明”的行為,於是把他也塑了雕像。

唱詩班(Coro)的兩排座椅是西班牙木雕藝術的瑰寶,上排為文藝複興式,下排為哥特式,兩種風格水乳交融。上排座椅上方刻著聖人像,下排座椅上方的雕刻則表現了光複戰爭中收複格拉納達的曆史場麵。

 

唱詩班的圍欄出自多明戈•塞斯佩德斯(Domingo de Céspedes)之手。唱詩壇的下層座椅從十五世紀開始雕刻。上層坐席由72個座位組成,是阿隆索•貝魯格特(Alonso de Berruguete)和費利佩•韋加爾尼(Felipe Vigarni)的作品。

據說這是西班牙最好的聖母耶穌像。這尊聖母懷抱嬰兒耶穌的雕像,雕刻得十分生動。在聖母瑪麗亞含笑注視下,嬰兒耶穌用手輕輕撫觸聖母的下巴,生趣盎然。

透明聖壇(Transparente): 8 世紀西班牙巴洛克風格裝飾品。

 

當正午的陽光從天花板照下來時,好似聖母頭上光芒萬丈。教堂內部空問的絕大部分是哥特風格,隻有聖壇背後的祭壇是巴洛克風格的作品。設計者將祭壇上部的一部分拱項拆掉,改裝成采光窗,然後逐漸向下以雕刻的手法構成祭壇本體。在頂光的照耀下,祭壇上用雲石、銅等製作的天使和其他形象似乎完全克服了重力的束縛,如浮雲行空。整個祭壇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聖職者室(Sala Capitular), 陳列著一千多年來曆代托萊多大主教的油畫或著照片。

珍寶室(Tesoro)中最珍貴的就是這個16 世紀的精致的聖體龕(Custodia de Arfe),它由 18公斤純金和 183 公斤銀打造而成,上麵有260個大小雕像,現在放在防彈玻璃罩裏麵。

這座精美絕倫的雕塑,反映的是耶穌被從十字架放下來以後的場景,出自於荷蘭雕刻家Copín de Holanda。

聖胡安皇家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興建於1477年,以慶祝他們的兒子胡安王子的出生。

修道院為哥特式風格,用穆德哈爾裝飾加以平衡,回廊的伊斯蘭雕刻精美絕倫

費爾南多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原計劃安葬在這個修道院,但是在1492年征服格拉納達後,改變了原計劃,選擇葬在格拉納達。

修道院外牆上懸掛著在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中獲得自由的基督徒的鐐銬。

聖馬丁橋(puente de San Martín)坐落於托萊多城的西麵,是古時入城的交通要道。這座橋始建於十三世紀,於十四世紀初完工,橋的兩側各建有一座水塔,橋身有5座橋拱,中間最大的一個拱高達到40米。

 

聖馬丁橋橫跨在河上,在橋上可以觀賞到依河而建的托萊多古城風貌。這裏是西班牙日落最美的地方之一,黃昏時分,落日餘暉照耀在河水上,波光映照著承載了厚重曆史的古城,是這座古城跨越了千年的浪漫風情。

夜幕下的托萊多。

我們住的酒店附近,有一家托萊多最好的西班牙海鮮牛排館《La Mar Salá》。

店麵不大,但布置的非常溫馨。

兒子說,這是他在歐洲吃過的最好的牛排。

夜色中,比薩格拉門沉默的站立在那兒,一如過往的400年。。。

 

作為城市,托萊多的重要性慢慢消褪了,但是,作為三種文化之都,即使今天,它依然還挺立在那兒,提醒著人們,不同的文化,信仰之間,隻要彼此寬容,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你這個西班牙係列很有文化底蘊,喜歡。 -小黑貓- 給 小黑貓 發送悄悄話 小黑貓 的博客首頁 (87 bytes) () 03/04/2018 postreply 07:15:37

謝謝! 確實是美篇轉過來的。不知道文學城可以不可以直接鏈接美篇。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74 bytes) () 03/04/2018 postreply 07:33:39

可以選編輯 然後調整,不過挺麻煩的,抱歉了。 -小黑貓- 給 小黑貓 發送悄悄話 小黑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4/2018 postreply 09:04:01

非常喜歡,假期長真好。 -梅花糕- 給 梅花糕 發送悄悄話 梅花糕 的博客首頁 (137 bytes) () 03/04/2018 postreply 21:05: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