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sohu.com/n/486643170/?wscrid=95360_2
聶榮臻1971年11月評價林彪說:
……我在老同誌座談會上,對林賊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罪行作了揭發。陳毅同誌揭的是前四年,我揭的是後四年。……我對林賊是有一個認識過程的。過去在蘇區和在長征時的印象,覺得他年青,世故不多,打仗還肯動腦筋,但個人英雄主義突出,從不接受批評,更不肯自我批評;在關鍵時刻,並不是忠於毛主席的,而是反對毛主席的;教條宗派集團、彭德懷、張國燾等拉他的時候,他是“實用主義”的,想投靠。平型關戰役後,就分開了,以後接觸不多。全國解放後,他長期養病。第一次廬山會議後,他主持軍委工作,打著紅旗反紅旗,調子越來越高,巧妙地掩蓋了他野心家、陰謀家、反革命兩麵派的真麵目……(注釋:聶榮臻1971年11月28日批判林彪給毛澤東的信)
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聶榮臻繼續“揭批”林彪,主要歸結為九點:
一、1932年4月林彪縱容部隊違反政策,把一些不交款的老財弄到街上拷打;
二、第五次反“圍剿”期間,支持博古、李德;
三、長征路上不負責任;
四、1935年遵義會議後反對毛澤東指揮;
五、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支持張國燾;
六、1935年12月中旬對形勢悲觀;
七、1936年春拒絕毛澤東要求紅1軍團撥點兵給紅15軍團的指令;
八、1948年違抗毛澤東迅速進關的命令;
九、平津戰役中對北京的和平解放態度消極。
聶榮臻在回憶錄中,還認為林彪“平時又是一個不愛多講話的人,和他共事,推心置腹地交換一些意見,有時感到困難。往好處想,這個人似乎很深沉;往壞處想他,又覺得他很陰沉又有些鷹鷙。”
------===========-------------
聶榮臻1958年7月評價粟裕說:
一、“現在說到粟裕同誌的錯誤,我同樣同意同誌們對他的揭發和批評,在第一次發言中大家揭發的一些事實他都講了,但在重要關鍵問題上,一滑而過,現象羅列多,沒有接觸到本質問題。雖然也戴了個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帽子,但是,這個帽子可大可小,彈性是很大的。第二次發言是有進步的,也接觸了一些本質問題,我表示歡迎,但我覺得還挖掘不夠深刻,也還沒有向黨全部交心。過去的不講了。從大家的發言和粟裕同誌最近的思想動態來看,第一、他認為他的個人主義與肖克的個人主義不同,因肖克有宗派活動,他沒有。我要告訴粟裕同誌,人家批評你向軍委、國防部爭權,你講不是為自己爭權,而是為總參謀部爭權,這是個多麽響亮而有力的動員口號!不過他沒有得到總參謀部同誌們的支持,相反的遇到了抵抗。因而他就不能不從總參謀部以外去尋找同情者。他在軍委成員中間和中央負責同誌們麵前散布對彭總的不滿,甚至哭哭啼啼,好像受到冤屈似的,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他認為他的缺點就是陳毅同誌所批評的‘陰’,他認為陰就是陰陰沉沉的意思,告陰狀,告洋狀,到處散布對彭總的不滿都是陰。至於陰到什麽程度,那是要粟裕同誌自己作結論了。所謂陰,就是不在陽光底下做事,事情也是見不得陽光的。”
三、“如一個普通人有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他可以做小偷,偷人家一點東西;做為總參謀長來講,有了嚴重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就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盜,‘大盜盜國’。所以許多同誌批評粟裕同誌極端個人主義已發展到嚴重的地步和具有危險的性質,意思就在這裏。”
四、“過去我對粟裕同誌也是認識不足的,我認為他很忠厚,經過考驗,有戰爭經驗,有一定的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助手。但到總參謀部工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對工作極不負責任,開始我還以為我的領導有毛病,沒有發揮他的積極性,以後又發現他宣揚自己誹謗別人,才認識到他有毛病。我沒有向他這種思想和行動進行正麵嚴肅的批評,同時對他這些毛病和危害性估計不足,因而直到這次大會對他的揭發和批判,從整個曆史貫串起來看,才真正認識到粟裕同誌的錯誤本質和真麵貌。”
-=======-----------
聶帥對兩個搭檔粟裕與林彪的印象,幾乎完全一致,有五大共同點:
一、對兩個搭檔都“認識不足”,通過批判才認識他們的“真麵目”。他說:“我對林賊是有一個認識過程的。去在蘇區和在長征時的印象,覺得他年青,世故不多,打仗還肯動腦筋”;對粟裕則是“過去我對粟裕同誌也是認識不足的,我認為他很忠厚,經過考驗,有戰爭經驗,有一定的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助手。”
二、兩個搭檔都很“陰”。林彪是“很陰沉”、“鷹鷙”;粟裕則是“告陰狀”、“所謂陰,就是不在陽光底下做事,事情也是見不得陽光的。”
三、兩人都有“個人主義”。林彪是“個人英雄主義突出,從不接受批評”;粟裕是“有了嚴重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要做大盜,‘大盜盜國’”。
四、兩人工作都不負責,林彪在“長征路上不負責任”,粟裕則在總參“對工作極不負責任”。
五、都提到了陳毅,並十分認同陳毅的“揭發”和“批判”。批判林彪時,“陳毅同誌揭的是前四年,我揭的是後四年”;批判粟裕時,則說“他(粟裕)認為他的缺點就是陳毅同誌所批評的‘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