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裏,桃花是情色的,所以緋聞被冠名為“桃色新聞”,如果某男“抱得美人歸”,那他一定是交了“桃花運”。然而在上海的龍華,卻有那麽一片特殊的桃林,被染上了血色。
近幾年回滬,不記得有什麽人跟我提起過龍華,想是“淡出”了。其實龍華在上海的“景點”裏應該是有一席之地的。盡管當年的“龍華晚鍾”是滬上八景之一,在我看來炒作的成份大於實際的景致,但作為城區內唯一的“寶塔”,不至於無人問津。我小的時候,祖輩們過世,多半是要去龍華火葬場的。那時龍華塔是不開放的,龍華寺也當作“四舊”給封了,沒有香火。倒是緊挨著的龍華公園,因為可以看見“寶塔”還有點人氣,再加上一片出了名的桃林和一個烈士陵園。
香火旺盛的龍華寺
這次回滬剛好是清明前夕,想著桃花該開了,便記起了龍華:寶塔、寺廟、公園、和公園裏的桃花。乘地鐵11號線到了龍華,寶塔還在(仍舊不開放),寺廟裏的香火卻早已經“死灰複燃”了,可是龍華公園卻不見了蹤影。四下一打聽,幾年前烈士陵園擴建,把公園“收編”了進去。
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營房
當年的清明節,沒人公開掃墓祭祖,那都被當作“四舊” 破除了,但緬懷革命先烈卻是“四新”,要大力提倡的。學校不止一次組織我們集體到龍華烈士陵園給先烈們掃墓,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那時的陵園不大,隻有幾間成列室,就建在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原址上。那裏現在還留下了一個門樓、幾間營房、和當年的行刑地。集體掃墓完畢之後,學校一般會讓我們在緊挨著的龍華公園裏遊戲一個下午,隻記得那裏的草坪很大,有很多桃花。
龍華塔下的桃花
我在龍華廟裏上過一柱香之後,便走進了擴建後的烈士陵園,去尋找那幾個熟悉的名字,和當年的那片桃林。今年的春天比以往來得都晚一些,桃花已然上了枝頭,卻顯得有點稀疏。
烈士陵園主建築
烈士紀念壁
陵園裏的雕塑之一
新的陵園很大,幹淨、整齊,是晝夜喧囂的申城裏難得的一片淨土,但設計上卻鮮有創意:主建築像是貝律銘的手筆,不熄的火種也似曾相識, 黑色的紀念壁更是完全照搬林瓔的成名作。相比之下,我倒是挺喜歡園子裏的幾座現代雕塑,整體感不錯。米開朗基羅大致說過:作品雕塑好之後,要把它從山坡上滾下去,讓多餘的部分都斷下來才算完成,所以維納斯的手臂隻能是斷的。這幾幅作品會斷下來的地方好象不多,應該是經得起考驗的。
左聯五君子
在金字塔內的陳列室裏,我找到了“左聯五君子”:柔石、殷夫、胡也頻、李偉森、馮鏗五位才華橫溢的文藝青年。當年讀魯迅,知道了“五君子”的故事;到龍華來掃墓的,又知道他們曾在這裏被關押直到槍決,後來在整修行刑地時還挖出過他們血跡斑斑的遺物……
血色桃花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一批又一批的先烈在這裏倒下,化為泥土。淞滬警備司令部周圍的那片桃林一年比一年茂盛,因為帶上了血色,這裏每年開出的桃花也變得更紅、更鮮豔。願那些不堪回首、血雨腥風的日子隻留在我們的記憶裏,不再回來;願龍華的桃花年年含笑在春風裏。
© 梁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