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之都 (1)
藝術廣場的普希金塑像
市中心富麗堂皇的食品店
乘車沿著涅瓦河從碼頭向市區進發,聽著導遊娓娓地講述著聖彼得堡和俄羅斯的故事。當我們的車被堵在靠近一片老舊的灰色的無任何裝飾的六七層高的樓房前時,導遊告訴我們,這些樓房建於七八十年代的蘇聯時期。裏麵的住房結構就是所謂的筒子樓。幾戶人家共用廚房和廁所,每家都有自己的臥房和客廳,但是很小。與中國過去一樣,蘇聯時代,住房是分配製,居民大多數沒有房產權,靠上交房租遮蔽風雨。葉利欽上台以後,將這些住房按照每人18平米免費、多餘部分自費的原則分給了住戶。這項政策持續到91年底。 從此以後,除大約30%的公房外供給低保困難戶、衛國戰爭功臣和為國家作出特殊貢獻者外,大部分住房都變成了商品房。隨著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增加、失業率降低,商品房的價格逐年提高。據說現在莫斯科的公寓房屋均價大約為23970人民幣元/平米,而聖彼得堡的房價是15000人民幣元/平米。經查證,俄羅斯聯邦2017年的人均收入是9230美元。 導遊告訴我們,莫斯科的平均家庭收入大約2700美元/月。那麽按照現在的匯率,一戶莫斯科雙職工家庭如果要買一套80平米的公寓的話,大約需要29萬美元。那麽他們不吃不喝大約需要九年的時間才能買得起這所公寓。當然,如果在城市的中心地段買房,會貴很多。談到住房,就不得不談俄羅斯的經濟。蘇聯解體以後,就像70年前列寧領導的蘇共天真地認為共產主義可以救俄羅斯一樣,葉利欽和他的幕僚們天真地認為,隻要盡快地全麵推行私有製就可以擺脫公有製所麵臨的經濟困境。在幾個受過西方教育的以蓋達爾為首的經濟專家的建議下,他推行了所謂的休克式療法的私有化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全麵放開對商品價格的管控,將國有企業有償地賣給私人經營。幾乎所有的俄羅斯老百姓(包括領導幹部),根據當時俄國經濟的價值測算,每人都平均分到1萬盧布的憑證。要知道,當時1萬盧布可以買一輛蘇造小車。這1萬盧布的憑證不可作為現金流通,但是可以買賣、或投資。由於前蘇聯原有經濟的不景氣,生產效率低下,物質匱乏。價格放開以後,一些不法商販趁機囤積居奇,導致急劇的通貨膨脹。另外,過去的職工們的福利,諸如住房和一些社會福利,主要是依靠他們的企業。現在企業不再承擔某些社會職能了。為了維持生計,很多老百姓不得不將手中的憑證廉價出手。一張票麵價值1萬盧布的憑證往往隻能換取相當於現在的三四十盧布的日常用品。而一些有權有勢者,特別是一些原政府官員,他們用廉價買來的憑證將國有資產、特別是一些諸如石油、電力、天然氣方麵的產業買下。幾乎一夜之間,他們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千萬、億萬富翁、金融寡頭。而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日趨貧困。僅從這個意義來看,葉利欽的休克療法式的經濟改革是失敗的,因為它肥了少數寡頭,坑了廣大老百姓。但是與中國私有化的過程相比,它又有其公平性,因為中國的很多國有資產在私有化過程中都流入了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層和一些掌握權力的權貴們的手裏,根本沒有普通職工和老百姓什麽事。普通職工不要說分到10000元的憑證,連一毛錢都沒有,還要下崗自己找飯吃。然而,當葉利欽離任時的1999年,俄羅斯的經濟惡化沒有進一步加劇,而是趨於逐漸平穩。
涅瓦大街雨後街景
當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聽導遊講俄羅斯的故事時,我們的車在地鐵站附近停了下來。我們一行隨導遊走進地鐵,開始了我們聖彼得堡觀光遊。雖然聖彼得堡的地鐵站沒有莫斯科的名聲,但是她的地鐵卻比莫斯科的地鐵新得多,噪音自然小得多。走出涅瓦大街的地鐵站,忽遇一陣瓢潑大雨。 這在聖彼得堡太正常不過了。當地人在夏天出門,都會備一把雨傘,因為隨時都有可能下雨。幾分鍾後,雨過天晴。蔚藍的天空,朵朵白雲漂浮在空中。整個古老的聖彼得堡沐浴在透過雲彩灑落下來的金色的陽光之下。看到道路兩旁古老而又精致的建築,很難想像衛國戰爭時的900天裏,這兒的老百姓和戰士是如何保護這座城市和如何生存的。據說,很大部分百姓死於饑寒交迫。當冬季來臨,氣溫下降到零下20多度。沒有取暖,沒有食品,到處是槍林彈雨。然而,正是結冰的拉多加湖湖麵,帶給他們一絲生的希望。他們有限的補給,就依賴這結冰的湖灣輸送。當時的慘烈程度是現代戰爭史上之最。而精美的滴血救世主大教堂得以保存下來一方麵是它被蓋上了偽裝塗層的防護衣,另一方麵,在蘇聯期間,它已經被用作倉庫。盡管破壞嚴重,可能未被納粹作為攻擊的主要目標。因為戰爭期間它被用於存放馬鈴薯,所以人們稱它為“馬鈴薯上的救主”。由於它曆經磨難,所以複原後的大教堂,更顯珍奇。當年亞曆山大二世作為沙俄時期的改革派沙皇,解放農奴,設立地方議會,改革軍隊,撥款普及初等教育的政策觸犯了保守派貴族的利益。被保守派用手榴彈炸死在大教堂附近。而這座大教堂就是為紀念他而建的。亞曆山大二世也是割占最多中國領土的俄國沙皇。
彼得大帝銅像 - 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統治的正統和合法性而樹立
站在彼得大帝的銅像前,彼得大帝在鐵騎上叱吒風雲的威武形象使我思緒萬千。麵對芬蘭灣的聖彼得堡,河流水道縱橫交錯,涅瓦河流經市區。彼得大帝在計劃修建這座城市時,就考慮將其建成東方的阿姆斯特丹和威尼斯的結合體,既具有阿姆斯特丹富麗堂皇和雍容華貴,又有威尼斯水網編織起來的秀美便利。那時的彼得大帝,年輕敢幹。他能潛心下沉到荷蘭造船廠的最低層,虛心學習造船技術。他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實幹家。他要打造的是一個能夠稱霸歐洲乃至全球的帝國。當他嗅到有被謀殺的一絲氣息,馬上當機立斷決定遷都,重整皇室。1700年,27歲的彼得正當血氣方鋼之年。他敏銳地意識到要想稱雄歐州,必須擁有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他於是發動了與瑞典帝國的大北方戰爭。1703,他領導的俄羅斯軍隊在大北方戰役中從瑞典手中奪取了通往芬蘭灣的小城堡。幾乎在同一時間,他決定在此修建彼得保羅要塞。從此,開拓了在這片幾乎荒蕪人煙的沼澤地建起一座輝煌城市的先河。來自全俄的無數的農奴和一些瑞典的戰俘為建城池倒在瓦礫之下、荒野之中。這不禁使我想起了秦始皇強迫民工修築萬裏長城的往事。偉大的建築之下,總是埋葬著皚皚白骨。
葉卡捷琳娜宮
金箔覆蓋的牆麵和裝飾
參觀了坐落在普希金市的葉卡婕琳娜宮,方才真正地明白了什麽叫奢侈豪華。鎏金的牆麵、大型青花瓷裝飾的壁爐、高高的屋頂上栩栩如生的壁畫,樣樣出自世界頂級設計高手、工藝巨匠。更有被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瑪瑙屋,是由450公斤的瑪瑙、金箔、寶石裝飾而成。在二戰期間,整個葉卡婕琳娜宮慘遭納粹破壞,瑪瑙屋也不翼而飛。後來,從蘇聯時期的1979年開始,40位來自俄國和德國的專家花了24年的時間才得以修複。葉卡婕琳娜宮最初是葉卡婕琳娜一世的夏宮。後經伊麗莎白和葉卡婕琳娜二世兩位女沙皇的擴建,才達到現在的規模。葉卡婕琳娜二世深諧宮廷的水深叵測。她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在此舉行晚宴,而且要求各位顯貴政要必須到場。如果有誰失約,就可能被視為不忠而引來殺生之禍。說起這位女沙皇,可是了得。
風情萬種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皇宮裏的餐廳
鎏金的牆麵、大型青花瓷裝飾的壁爐
沙俄最為輝煌的曆史時期之一即為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在位的1762年至1796年。其實葉卡捷琳娜出生於普魯士的波美拉尼亞,原名叫索菲亞。她的父親屬於統治安哈爾特的德意誌王室。生性乖巧的索菲亞被伊麗莎白女皇選中作為太子妃。伊麗莎白女皇的目的是通過聯姻加強俄普合作,以推翻奧匈帝國。入宮後,索菲亞猛攻俄語,討好伊麗莎白女皇。甚至不惜違背她父親的意願改信路德教為東正教,從此被賜名為葉卡捷琳娜。她的一係列舉動贏得了俄國皇室乃至俄國民眾的信任,從而得以聯姻皇儲彼得。而彼得並不愛她。據說婚後五年,他們都沒有同過房。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情人。無聊之餘,她讀了很多的書。從政治到哲學、從人文到曆史,無不是她涉獵的範圍。彼得繼位後即為彼得三世。彼得繼位後的一係列偏袒德意誌的外交政策引起了貴族和軍隊的不滿。加上彼得生性暴烈得罪了許多皇室成員和政治團體。這些人繼而團結在葉卡捷琳娜的周圍。就在彼得繼位後的六個月,葉卡捷琳娜就夥同忠於自己的皇室成員和軍隊推翻了彼得三世,成為全俄國的君主。由此成為執政最長的女沙皇。在葉卡捷琳娜執政的34年中,沙俄的領地極大地向南和向西擴張,將黑海北岸地區號稱新俄羅斯的地方、克裏米亞、北高加索索、東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在內的大片土地收於囊中。為俄羅斯擴大了63萬平方公裏的版圖,使沙俄成為跨歐、亞、美三大洲、領土範圍居世界第一的最大帝國。葉卡捷琳娜的臨終遺言更是反映了這個被後人稱為葉卡捷琳娜女大帝的雄心和魄力:如果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我要建立一個包括六個都城的帝國,它包括彼得堡、柏林、維也納、巴黎、君士坦丁堡、阿拉斯特罕。
沙皇登基之寶座
瑪瑙屋一瞥
聖彼得堡的美聞名遐邇。 但凡去過那裏的人,讚譽之聲絡繹不絕。然而,百聞不如一見。當我站在冬宮的門前,擁擠的隊列,嘰嘰喳喳的人群仿佛將我帶到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那一天。烏拉之聲不絕於耳。成千上萬的武裝起來的工人、士兵、農民舉著槍,踏著反叛者的屍體,穿過裸體的雕像,推翻了臨時政府。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那麽事情的來龍去脈到底如何呢?
滴血救世主大教堂
聖埃撒大教堂
冬宮廣場上的亞曆山大紀念碑-沒有地基,靠自身重力直立不倒,乃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
步入冬宮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偉大畫家Titian的作品
一戰中,沙俄在前線節節敗退。後方則由於年年的戰爭,導致麵包短缺、饑荒引發民眾不滿。憲政民主黨人以及俄國中下級軍官在1917年二月發起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此為俄國二月革命。俄國成立了由原杜馬,包括憲政民主黨、進步黨等等組成的臨時政府。列寧此時還在瑞士避難。為了能回國,列寧等以持不同政見者身份與俄國交戰的德國談判。德國政府認為他們的歸國將會對俄國敵軍造成威脅,遂默許列寧等搭乘德國的列車通過德國開往俄羅斯。
冬宮裏的來自意大利的塑像
列寧回國後,到處發表演講,極力批評支持臨時政府的孟什維克和彼得格勒的社會革命黨人,主張立即與德國和奧匈帝國恢複和平,用暴力推翻臨時政府,建立無產階級的蘇維埃政府。他認為,根據德國學者馬克思的理論,是實現全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時候了。因為根據馬克思的理論,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應該首先在以產業工人為主的工業化國家建立。而當時的俄羅斯,是一個以農奴為主的封建農業社會。基於列寧的言論和煽動推翻政府的行為,臨時政府指控列寧是受到德國資助的間諜。有大量資料表明,列寧的確受到德國政府提供的財政援助。為了避險,列寧繼而轉入地下活動,逃離彼得格勒。他的《國家與革命》的書就在此時完成。
尼古拉一世時從意大利買來的古希臘塑像
1917年8月,俄國的陸軍總司令發動軍事政變試圖推翻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總理轉而向左派勢力包括布爾什維克的彼得格勒蘇維埃求援,允許左派組織工人赤衛隊來保衛城市。自此,布爾什維克的活動轉為公開化。列寧在確認安全以後,便回到了彼得格勒,從而拉開了十月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序幕。所謂十月革命,其實是發生在公曆十一月,十月則是根據俄國實行的儒略曆。
18世紀來自英國的孔雀鍾
由聖彼得堡製幣場鑄造的亞曆山大王子的銀棺材-怎麽棺材不見啦?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這是我們在國內所受的耳熟能詳的正統教育。而《列寧在十月》影片中,列寧領導工人糾察隊和起義士兵攻占冬宮的宏偉、激烈、流血的場麵已經深深地植入我們的腦海之中。其實,占領冬宮和推翻臨時政府的整個行動幾乎沒流血。十月革命的當晚,隻有少數士官學校的學員和女兵看守。當工人糾察隊和起義水兵保衛冬宮時,僅僅受到了極為零星的槍戰後,臨時政府的內閣就宣布投降。而被電影描述為向冬宮開炮的阿芙樂爾艦僅僅向空中發射了一枚空炮,作為起義的信號。整個行動,僅僅18人被鋪、2人死亡。
十月革命後,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了。在第二次全俄蘇維埃大會上,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而接下來的俄國立憲會議選舉,布爾什維克在掌權的情況下,加上與布爾什維克結盟的左派社會革命黨,僅僅得到30%的席位。這是因為列寧的激進主張雖然得到城市工人和左派士兵的支持,但是廣大農民和業主們並不支持。選舉後的立憲會議在1918年1月5日召開。多數議會成員都拒絕通過全蘇維埃大會單方麵提出的廢除土地私有,礦產、工廠收歸國有等條款。列寧領導的有所準備的蘇維埃政府立即宣布彼得格勒戒嚴,效忠布爾什維克的軍隊開進首都,強行解散了立憲會議。此舉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工人們組織上街遊行表示抗議。招致忠於布爾什維克的軍隊的開槍射殺。向來支持布爾什維克的左翼作家高爾基就這一事件發表檄文《1月9日與1月5日》,指責布爾什維克“用來複槍驅散近百年來俄國最優秀分子為之奮鬥的夢想”。
立憲會議被解散後,蘇維埃政府在1918年3月6日與德意誌帝國簽訂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宣布退出一戰並和德國停戰。該條約導致俄國喪失了占俄國國土25%的大片領土和占全俄44%的人口。蘇俄承認芬蘭、烏克蘭、白俄羅斯獨立,並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庫爾蘭、俄屬波蘭等地割讓給德國和奧匈帝國。條約還規定俄國賠償德國60億馬克戰爭賠款。然而,幸運的是後來由於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在一戰中的失敗,俄國逃脫了對德國的賠款,並且收複了部分喪失的領土。而大部分失地在二次大戰後,隨著德軍的再次戰敗,才得以收複。
還是回到正題來吧。冬宮的規模之大,裏麵的收藏品的種類之多、珍貴程度之最是我始料未及的。遺憾的是參觀的人太多太吵雜。可能是市政府缺錢,參觀團接踵而至,進裏麵參觀的人數根本無限製。中文、英文、法文,各種語言雜亂無章地交織在一起。 我們在吵雜的人群中草草地看了聖喬治大廳——沙皇登基的地方,還有諸如達芬奇、羅希爾·範德韋登、雅克伯·帕爾馬等的油畫作品,來自英國的孔雀自鳴鍾,和尼古拉一世沙皇從意大利收集來的大批古羅馬和古希臘的雕塑以後,就不得不帶著沮喪和遺憾離開了。將來若有機會,我一定還要來好好補上這遺憾之情。
有限的空間,不盡的人流
米哈伊諾夫斯基大劇院
謝幕
我的沮喪在晚上的精美絕倫的芭蕾舞表演中消散得無隱無蹤。盡管我們的旅遊團沒有安排我們在馬林斯基大劇院看芭蕾舞,但是能在建於1833年的MIKHAILOVSKY米哈伊諾夫斯基大劇院,坐在包廂裏觀賞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使我這個鄉巴佬大飽眼福。可惜的是少男少女的親親我我、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淒美劇情已無法在我這個曆經世事、年過花甲、凡夫俗翁的內心激起波瀾。我的思緒仿佛在列寧在1918中貴族們坐在包廂裏觀看天鵝湖的場景中縈繞。可悲啊,歲月無情!來日無多。享受一天是一天。米哈伊諾夫斯基大劇院坐落在市中心的藝術廣場,隨著時代的更迭幾經更名。雖然比不上馬林斯基大劇院的名氣,但是裏麵的裝潢和古典藝術氛圍,加之芭蕾舞演員的精湛表演,使我對俄國人對藝術的精益求精佩服得五體投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