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篇—尋找教堂中大師的作品
大師們的作品,除了博物館,教堂是另一個能夠尋找到它們蹤跡的地方。在基督教國家裏,教堂無疑是最重要的地方,它不僅隻是宗教場所,也承載著曆史,是建築、藝術等各方麵最集中的體現。從中世紀開始,特別是文藝複興時期,教會一直是最有錢的組織,他們不遺餘力打造教堂,聘請最好的建築師、最優秀的藝術家,打造出一座座傑出的建築。因此教堂不僅是宗教場所,更是曆史見證,建築與藝術的結晶。撇開信仰不說,參觀教堂是了解和欣賞建築藝術、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最好的地方。因此無論是否信教,教堂都值得好好參觀。羅馬有900 多座教堂,行走在大街小巷,不經意就會看到一座雄偉的教堂矗立在眼前。在羅馬的幾天裏,我展開了拉練模式,每天2萬多步穿行在大街小巷,造訪一個個教堂,細細觀看它們的建築、裝飾、欣賞內部雕塑和壁畫,並尋找大師們的蹤跡。
在羅馬900 多座教堂中有四座特級教宗主教堂,它們是拉特蘭聖喬萬尼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聖彼得大教堂(前文已敘述),聖母瑪利亞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以及牆外聖保羅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說起教堂的等級,主要分為4級,首先是chapel,也是我們常說的小堂,一般存在於某個教堂內;其次是church,這是常用詞,指一般教堂,基督徒固定使用做禮拜的地方;再就是Cathedral,大教堂,不僅規模大,還需有主教主持,是一個教區的中心大教堂,主教稱Bishop,也可以理解為主教的座堂;最後是Basilica,這原是羅馬建築式樣的名詞,例如羅馬廣場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演變到基督教後的意思是教堂大殿,宗座聖殿需有教皇賦予特殊地位。上麵所說的四座教堂就是特級教宗主教堂,其他basilica都屬於次級聖殿。
拉特蘭聖喬萬尼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拉特蘭聖喬萬尼大教堂是四座特級主教堂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教堂,享有全世界天主教會母堂稱號,其悠久的曆史背景和崇高的地位都超過現在教皇所在的聖彼得大教堂。教堂曆史可追溯到公元4世紀,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下令建造,並將它捐獻給羅馬教皇,允許他在這裏傳教。這裏作為羅馬教會的主教教堂和教皇駐地持續了一千多年,1980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我們目前看到的教堂是1585年重建的,巴洛克風格的正門立麵是1735年完工。教堂雄偉宏大、氣勢磅礴、頂部有13座雕像,正門兩側刻有銘文,“全世界所有城市教堂之母”。走進教堂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撲麵而來,高大寬敞的教堂裝飾華麗金碧輝煌,傲顯出自由奔放的巴洛克風格。主祭壇正中神龕金光閃爍,與天花板鍍金浮雕交相輝映。神龕內分別供奉聖彼得和聖保羅雕像,頂部分別安放著各自的頭骨。
中殿兩側是12個綠色大理石壁龕,頂部為潘菲利(Pamphilj)家族的鴿子徽章,壁龕中矗立著耶穌12門徒雕像。18世紀最有名的雕塑家卡米諾·魯斯科尼(Camillo Rusconi)、皮埃爾·勒·格羅斯(Pierre Le Gros)、皮埃爾·艾迪安·蒙諾特(Pierre- Etienne Monnot)等人完成了這些雕像。
聖彼得(St Peter),皮埃爾·艾迪安·蒙諾特(Pierre- Etienne Monnot)1708-1713年所作。蒙諾特受邀請完成聖彼得和聖保羅雕像,這座雕像是使徒係列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聖保羅(St Paul),皮埃爾·艾迪安·蒙諾特(Pierre- Etienne Monnot)1708-1718年所作。保羅並非12弟子之一,他原是基督教的殘害者,因耶穌治好他的眼睛受到感召,皈依後極力傳播福音。在藝術作品中他常手持寶劍與聖彼得以組合形式出現
聖安德烈(St Andrew),卡米諾·魯斯科尼(Camillo Rusconi)1708-1709所作。安德烈是彼得的兄弟,耶穌的第一個門徒。在小亞細亞傳教途中,在希臘被釘在X形十字架上而死,因此他的雕像常背著X形十字架。
聖約翰(St John the Evangelist),卡米諾·魯斯科尼(Camillo Rusconi)1715-1718所作。為了與施洗者聖約翰區別,他常被稱為福音書作者約翰。他是唯一非殉道而終的使徒,逝世於小亞細亞的以弗所。
大雅各(St James the Great),卡米諾·魯斯科尼(Camillo Rusconi)1715-1718所作。聖經中有3個雅各,他是西庇太多兒子,是12使徒中第一個殉道者
小雅各(St James the Less),安吉諾·德·諾西(Angelo de Rossi)1705-1711所作。他忠於傳福音的使命,甘願為其犧牲生命,他默默跟著主,也默默為主而死。傳說他是被鋸子鋸死,因而他的雕像中常有一把鋸子
達太(St Thaddaeus)又名猶大,但此猶大並非出賣耶穌的猶大,他聖母瑪利亞和世俗丈夫聖若瑟(St Joseph)所生之子,是耶穌的弟弟。在敘利亞的貝魯特殉道,他被利斧砍死,因此他的藝術形象常持斧頭。
聖馬太(St Matthew),卡米諾·魯斯科尼(Camillo Rusconi)1708-1718作品。他是《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的作者。他原是一個稅吏,受到耶穌的感召,成為使徒。因為他是稅吏,因此腳下有一袋錢幣
聖多馬(St Thomas),皮埃爾·勒·格羅斯(Pierre Le Gros)1705-1711作品。多馬在印度傳播福音並殉道,傳說他是被長矛刺死,矛和工曲尺是他的標記
聖西門(St Simon),弗朗西斯科·莫拉蒂(Francesco Moratti)1708-1709作。他在非洲傳教,被鋸成兩半而死,他的形象以鋸來辨認
聖巴多羅買(St Bartholomew),皮埃爾·勒·格羅斯(Pierre Le Gros)1708-1718作品。他在印度和亞美尼亞傳教,在亞美尼亞被斬首、剝皮、倒釘在十字架上。在藝術作品中,他經常表現為手持剝皮刀,拿著自己的皮。
聖菲利(St Philip),朱塞佩·馬佐利(Giuseppe Mazzuoli )1703-1712年。傳說他在小亞細亞帶領許多原信奉蛇神的人改信主,最後殉道。他的形象是踩在蛇神之上
除了12使徒,大殿內還有許多雕像和大型壁畫,都非常精彩
羅馬最高的埃及方尖碑坐落在聖喬萬尼廣場上
聖階(Scala Santa)
聖階相傳是耶穌受難時進入羅馬巡房衙門走過的28級台階。後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從耶路撒冷運回羅馬,公元16世紀由西斯篤五世(Sixtus PP. V)下令建造聖階教堂。聖階教堂位於拉特蘭聖喬萬尼大教堂對麵,參拜的信徒往往是跪步登上台階。聖階後是聖小堂,當年是教皇的私人小堂,存放珍貴聖物。走進聖階教堂,立刻感到現場濃重莊嚴的氣氛,迎麵三座階梯,右上左下,中間是參拜信徒跪步參拜的通道。現場安靜得可以聽到針落得聲音。我被這嚴肅的氣氛所震撼,又為自己是旅遊目的來到此處心中有所不安。深怕打擾信徒們,拍了兩張照片趕緊出來。事後想想旁邊兩座樓梯是為一般人準備的,我為什麽不上去看看呢?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
又稱聖母大殿,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聖母名義建造的教堂,也是羅馬聖母教堂中最大的一座。教堂始建於公元4世紀,傳說盛夏一天,教宗利伯略(Liberius PP)夢見聖母讓他在雪地建造一座修道院以顯示聖母榮耀。第二天艾斯奎利諾山上下起了雪,於是教宗建立了這座教堂,又名雪地教堂。百年後,教堂在教宗西斯篤三世(Sixtus PP III)任內重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18世紀大修後的樣子。教堂前寬闊的台階上開五扇門,上方有三個巨大的拱門,房頂中央矗立著聖母懷抱聖嬰的雕像,四個聖人分站兩邊守護,整個建築氣勢恢弘。教堂前的廣場上樹立著一根大理石圓柱,來自羅馬廣場的君士坦丁集會堂,圓柱頂端端聖母像是1615年加上去的。在羅馬所有長方形教堂中,聖母大殿是結合幾種不同建築風格最成功的。它的中殿屬於5世紀建築,仿羅馬式鍾樓是中世紀象征,鑲嵌天花板藻井是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而教堂圓頂和主體下方以及背麵則是巴洛克風格。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Philip IV)青銅像,大殿外聖門一側,由貝尼尼創作,紀念他對教堂的捐助
進入大殿,40根巨大的愛奧尼式柱分排兩列,它們出自古羅馬神廟,很是雄偉。列柱上方有幾十幅以舊約為題材、製作於5世紀的馬賽克鑲嵌畫。鎏金天花板呈現為金色雕花方格,建於15世紀,所有黃金來自美洲。主祭壇的華蓋雖不及聖彼得大教堂的青銅華蓋奢華,但與周圍裝飾非常和諧。華蓋下放保存著耶穌誕生時所在馬槽的一塊聖木,庇護九世(Pius PP IX)跪在聖木前祈禱。
華蓋由費迪南多·富加(Ferdinando Fuga) 於1740年創作
主祭台上供奉著盛放馬廄聖木的金銀容器
聖木前是庇護九世(Pius PP IX)跪著祈禱的雕像
西斯廷小堂,下有西斯廷五世墓穴
聖母加冕鑲嵌畫 ,雅各布·托裏蒂(Jacopo Torriti )1295年作品。
博爾蓋撒小堂,祭壇上是羅馬人民的救贖之母聖象(Salus Populi Romani)
主祭台旁有貝尼尼墓碑, 貝尼尼生前創作了許多不朽的雕塑,而他自己的墓碑隻是一個小小的台階
牆外聖保羅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牆外聖保羅大教堂是另外一座羅馬教堂大殿,位於羅馬古城牆之外,故得此名以區別另一座聖保羅教堂:城內聖保羅教堂。聖保羅是基督教奠基人之一,保羅書信是新約的主要組成部分。保羅原名掃羅,原本是基督教的殘害者,因耶穌治好他的眼睛受到感召,極力傳播福音。公元62年保羅在羅馬被處死,由於他是羅馬人不能釘上十字架,因而被砍頭處死。公元324年基督教合法化後,君士坦丁下令在他的墓地修建了這座教堂。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教堂不斷修建擴大,成為一個巨大的巴西利卡,有五個中殿,四排柱子的庭院。不停的擴建裝飾將它打造成古基督教、拜占庭、文藝複興、巴洛克融合的傑出建築,在新的聖彼得大教堂建成之前,它以其藝術作品而聞名。19世紀一場大火幾乎將大教堂全部燒毀,後來的重建利用了火災後幸存的所有元素,在各方麵的幫助下恢複它從前的輝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重建後的樣子。教堂坐東朝西,正麵是一個帶方形回廊的大院子,這是20世紀加上去的。院落周圍長廊有146根白色圓柱支撐,中間是聖保羅大理石雕像,後麵牆頂上金碧輝煌的鑲嵌畫在朝陽下熠熠生輝。
進入教堂,正趕上做彌撒,不敢有任何響聲,靜悄悄打量這座雄偉肅穆的大殿。教堂呈十字形,80根愛奧尼式柱大理石和雪花石圓柱氣勢恢弘,將教堂分為5個長廊。天花板鍍金圖案,華麗壯觀。教堂正中的祭壇建在聖保羅墓上,上方鑲嵌畫由威尼斯聖馬可教堂鑲嵌畫的工匠所作,中間是耶穌,兩邊分別為聖保羅、彼得、路加和安德烈。
馬賽克鑲嵌畫,中間是耶穌,兩邊分別為聖保羅、彼得、路加和安德烈
聖彼得和聖保羅雕像矗立兩邊
石柱上方是距今為止的266名教皇肖像,窗戶旁有36幅描述聖保羅生平的巨型壁畫
院子裏有許多石碑,大多是從地下墓穴中移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