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兩篇敘說了三大博物館的寶貝,特別是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和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的作品,但他們的作品還在羅馬的不少教堂裏有收藏,貝尼尼還在羅馬大街上留下了一些曆史建築,其中一些就是我們遊人的觀光目標,不論是事先知道還是不知道,它們就是大師貝尼尼的手筆。
出了梵蒂岡博物館,本想去排隊登聖彼得大教堂的頂樓,從高處看聖彼得廣場。 走到廣場,看到隊伍排到了廣場的最東頭,不知道這是登頂的隊,還是進教堂的隊,一下子就斷了想上去的念頭。貝尼尼就是聖彼得廣場的主要設計師,特別是他那兩溜巨大的橢圓形的柱廊,世上隻此一處。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隻是教皇在羅馬的四大特級教宗聖殿(Major Papal Basilicas)的第二位,第一位屬於拉特朗聖喬瓦尼大殿 (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它號稱是世上基督教堂之母。這個大殿跟貝尼尼不搭界的,貝尼尼的同行對手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在一場大火之後重新設計了大殿內飾。
它的主要看點是12個超大的耶穌門徒塑像,這些塑像是由不同的雕塑家,根據事先由教宗首肯的設計草圖完成。
Saint Philip by Giuseppe Mazzuoli:
Saint Bartholomew by Pierre Le Gros,the Younger:小·皮埃爾·勒·格羅斯是一名法國巴洛克雕塑家,隻有他特殊,拒絕事先的草圖樣本,自己定型。
這裏還有他為紅衣主教 Girolamo Casanata 設計的墓碑。
在大門旁邊還有一個聖門,隻有在聖年時才開。
拉特朗聖喬瓦尼大殿旁邊不遠處就是聖階(Pontificio Sactuario della Scala Sancta):一邊的樓梯可以走上走下,另一邊的樓梯隻能跪著上去。
大殿後邊是聖喬瓦尼廣場,那裏有羅馬最高的埃及方尖碑,旁邊是一個八角形的祈禱堂(Lateran baptistery),碰上一家正在為孩子舉行洗禮儀式。
第三大的特級教宗聖殿是羅馬聖母大殿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它離主火車站 Termini 不遠,去參觀的人比較多。
主祭壇下有一盛有耶穌馬廄木片的金容器。側邊有博爾蓋塞家族的禮拜堂(Cappella Paolina or Borghese Chapel),正中間掛著一幅羅馬人民的救贖之母聖像(Salus Populi Romani)。Pauline Bonaparte 的墓穴也在大殿的地下室,但不對外開放。
當然來這裏是奔著貝尼尼的,它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Philip IV)的青銅塑像立在大殿外麵聖門的一側。大殿祭壇右側有貝尼尼的墓碑,隻用了兩個台階作為裝飾。
教皇在羅馬的最後一個特級教宗聖殿是城外聖保羅大殿(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它離城中心比較遠,在地鐵B-線的聖保羅站附近(Basilica S. Paolo)。大殿也非常氣魄,正趕上一個彌撒,不知何許人也主持,沒敢靠近。在外麵好像沒見到有方尖碑。
在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貝尼尼建了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和摩爾人噴泉(Fontana del Moro ),而同行對手博羅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建了邊上的聖埃格尼斯教堂(Chiesa di Sant'Agnese in Agone)。
他倆的另一處較量是在奎琳崗(Quirinale )坡上,博羅米尼建了四噴泉聖卡羅教堂(Chiesa di San Carlino alle Quattro Fontane):
而貝尼尼在不遠處建了奎琳崗聖安德利亞教堂(Chiesa di Sant'Andrea al Quirinale),這是貝尼尼很中意的作品,教堂的頂棚有一群天使。樓上有一聖斯坦尼羅斯·克斯特卡(Saint Stanislaus Kostka)小堂,裏麵有前麵提到的法國雕塑家勒·格羅斯創作的大理石雕刻《臨死前的聖斯坦尼羅斯·克斯特卡》(Saint Stanislaus Kostka on his Deathbed)。
離納沃納廣場不遠,聖路易吉教堂(Chiesa di San Luigi dei Francesi)裏並排掛著三幅卡拉瓦喬的巨作:聖馬太蒙召(La Vocazione di san Matteo),聖馬太與天使 (San Matteo e l'angelo),聖馬太殉教 (Martirio di San Matteo)。
樹林聖安德利亞聖殿(Basilica Sant'Andrea delle Fratte )的祭壇兩側有兩尊大理石天使雕塑,它們是貝尼尼為通往天使城堡的天使橋而作,現在天使橋上的隻是複製品。
在萬聖殿(Pantheon)附近,有一座神廟遺址聖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教堂的門口有一座貝尼尼的大理石雕塑:象馱方尖碑(Pulcino della Minerva)。說聖母堂是哥特式建築,從外觀上看不出來,可內庭的頂部就是典型的哥特式風格,豔麗的藍色和金色星空天花板拱頂,格外引人注目。祭壇下麵有錫耶納聖卡特琳娜(Saint Catherine of Siena)的石棺。
聖母堂裏還有兩件極品,一件是貝尼尼的雕刻《瑪利亞·拉吉紀念碑 》(Memorial to Maria Raggi), 另一件是米開朗基羅大師的石雕《彌涅耳瓦的基督》(Christ the Redeemer)。
在城南靠近台伯河不遠,有座小的河畔聖方濟各聖堂 (Chiesa di San Francesco a Ripa ),貝尼尼的著名白色大理石雕塑《受祝福的盧多維卡·阿爾貝托尼》(Blessed Ludovica Albertoni)安放在 Paluzzi-Albertoni Chapel。盡管教廷裏微詞頗多,讓這座稀世傑作難登大雅之堂,但它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眼神,甚至靈魂,可見其魅力四射。
且慢,貝尼尼的另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塑《聖女特雷莎神魂超拔》(Ecstasy of Saint Teresa of Avila)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貝尼尼為勝利聖母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裏的 Cornaro Chapel 設計的一部分。整個禮拜堂如同有兩個包廂的劇場,包廂裏坐著 Cornaro 的曆代掌門人,中間舞台上正演著一出天使刺聖女的大戲。這是貝尼尼根據聖女特雷莎的日記構築的造型,這座雕塑可能是將貝尼尼推向了事業的高峰,也成為他的不朽之作。最後一張是網上借來的放大圖。
這次羅馬之行最大的的遺憾是沒能探訪波波洛聖母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Popolo),眼下正閉館維修,要關一年呢。那裏有貝尼尼,卡拉瓦喬,拉斐爾等大師的作品。隻好等下次再去羅馬了。噢,對了,真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去羅馬了呢,原因是這次沒有在許願泉轉身投幣,人太多,不好意思擠呀!
另外,羅馬似乎沒有旅遊淡季。再來幾張途中路過的景點。
順便囉嗦幾句,羅馬的公共交通不太好用,對遊人來說,隻有兩條地鐵可用,地麵汽車既不準時,也不好掌握線路走向,實際上最好的辦法就是徒步走,俺走山習慣了,平地走羅馬小菜兒一碟,每天都是兩、三萬步。另外,羅馬的教堂沒有統一的開放時間,絕大部分中午關閉三、四個小時,周末又有特殊開門時間,去前最好核準好了再動身。
(完)
謝謝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