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救濟站工作人員在Instagram上介紹貓咪Rose和Miny說:“當Rose被送到救濟站,被告知還有個伴,結果Rose和一同天送來的Obsidian並不像所說的那樣很親密,但Rose和救濟站的Miny一見如故,第一天相遇就分不開,現在有了一個溫馨的家。”Miny有個新名字叫Sweepy,意思是甜蜜的瞌睡蟲,Sweepy 接回來時還很小,Rose關照有佳,現在長得和Rosie(新名字)一般大了,工作人員說Sweepy 還會長得更大。看看現在是什麽樣子,像一個queen!當時,隻想領養Rosie,救濟站工作人員不同意,說Sweepy要和Rosie 在一起,不再分離,就這樣家裏多了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小天使,Rosie 下顎黑斑的被俺一點一點給治療好了,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因為養貓已有一段時間,對貓咪的事情有了直接了解,也留心有關貓咪的報道。不久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來自WSJ),康奈爾大學一位博士研究生Nicholas Nicastro記錄並研究多達500個家貓咪的叫聲錄音,有意思的,他在不同情況下的記錄的叫聲讓其他人通過聲音盲猜對應的情況,猜對率27%,僅僅比隨機猜對率高-點點,於是,問題來了,我們聽得懂貓咪的叫聲?然而,2015年的另外一個研究結果顯示,主人猜自己的貓咪叫聲對應情景,答對率達60%。顯然,主人和寵物之間交流促進相互理解。比如我們家的貓咪,俺用中文說:“翻個身”,沒有動靜,太太補充一句: “turn around”,好像聽懂似,立刻打了個滾,讓人開懷大笑。貓咪可以改變一個人,從害怕到嫌貓咪亂爬,到現在親撫交流,再到為貓咪開放家的所有地方…,不可思議。
文章進一步介紹另一位來自瑞典的資深權威研究者Susanne Schötz (Lund University), 她寫過了一本書《The Secret Language Of Cats: How to understand your cat for a better, happier relationship》,Amazon有賣,以後有機會讀一讀 。她分析發現貓咪聲音中的四個基本聲音元素“ m, e, o, w”,按她說法:“嘴巴閉上發“m”, 張口發“e”, 保持口張開發“o”, 閉 嘴 之前發“w”,有時候貓咪開始並不是發m音,而是 “w”和“u”, 的確如此,比如我們的Rosie知道我們回家,總等在門後,發出“嗚哇”愉快的叫聲,如果發現離開家,會發出“w-e”(where)的聲音,如果我回以“嗚哇”, 貓咪也回應同樣的叫聲。而且叫Rosie的名字,可以聽到愉快的“嗚哇”回應。Susanne Schötz的聲音分解的確幫助了解家裏貓咪叫聲的意思,至少主人可以找到對應的意思。
後來,Nicholas Nicastro研究繼續深入,采用了聲譜分析儀器和方法,並且跑的非洲原始森林記錄野貓的叫聲,以比較和家貓有什麽區別,了解貓咪聲音的進化。他發現,家貓的叫聲高頻而短促,認為更悅人耳目,比如家貓咪發“MEE-ow”,野貓遇見彼此同類則發出拖長的聲音: “Mee-O-O-O-O-O-W!” 有點“are you okay?”的味道。一般容易從貓咪平時行為判斷是否曾經走過江湖,比如Rosie 看見窗外的小鳥,會發出牙齒碰撞聲,專家認為模擬鳥叫,同時身體匍匐,準備出擊,Sweepy不會這樣,而平時喜歡粘人玩捉老鼠遊戲。一天看到兩個貓咪不知道為什麽發生衝突,Sweepy突然發出聲音“Mee-O-O-O-O-O-W”,低沉而拉得長,聽起來非常緊迫甚至感覺到貓咪的憤怒,讓人慎得慌,同時兩貓咪保持距離直視對方,對峙很長時間,完全回歸野性,後來一次進食時,Sweepy開始側身對視Rosie, Rosie不再前進一步,小不點長大了,不過平時進食時,小的還在謙讓大的,相處十分融洽。
貓咪沒有通用“語言”?似乎答案是肯定的。
養寵物是一件有趣的事,貓咪對環境、飲食及起居比較敏感,任何過度的改變引起貓咪的反應,俺鼓勵孩子養,細心觀察,懂得喜歡和被喜歡的背後需要付出和真心才是。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meaning-of-meowing-2891b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