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蓬生
本回故事簡介
前回同一時期,是寫源氏二十八歲至二十九歲四月之事。“蓬生”取蓬蒿叢生之意,主要描寫癡心等待公子而幾乎窮途末路的末摘花苦捱的生活和心境,然而,前世報應,讓她得到流放歸來源氏公子的愛,得以貼心照顧,重返富貴生活。
本回故事導讀
源氏公子謫居須磨,茹苦含辛,在京都也有不少女人惦念他,為他憂傷悲歎。
常陸親王家的小姐末摘花正是其中之一人。自從父王死後,無依無靠,生活淒涼。想不到結識了源氏公子,蒙他源源不絕地周濟照顧。在尊榮富厚的公子看來,這算不得一回事,隻是小小情意。但在貧困的末摘花看來,就好比天空中的繁星映在一隻水盆裏,隻覺光彩甚多,從此可以安樂度日了。
本已荒蕪的宮邸,現在漸漸變成了狐狸的居處。陰森可怕的老樹上,朝晚都有貓頭鷹的啼聲,樹精等怪異之物都漸漸現形,可驚可怖之事,不勝枚舉。寥寥無幾的侍仆,也都覺得不堪久居。有富人欲購此宅,末摘花以為父母的影兒還在,怎可能出賣。
末摘花恪守父母遺訓,對世間戒備森嚴,偶爾打開那個古舊的櫥子,取出舊藏的《唐守》、《藐姑射老嫗》,隨意翻閱,聊供消遣,她的生涯全然枯燥無味。
期間,嫁給低級官員的姨母因為上輩的恩怨,對末摘花沒有特殊照顧不說,反而怨恨她。
正在此際,源氏大將得赦,駕返京都。普天之下,歡呼之聲載道。不論男女,都爭先恐後地要向大將表明自己的心跡。大將事緒紛忙,竟不曾想起末摘花。
過了許多時日,末摘花想道:“現在還有什麽指望呢?兩三年來,我一直為公子的橫禍悲傷,日夜禱祝他能枯木逢春。他返都之後,瓦礫一般的人都欣欣向榮,共慶公子升官晉爵,而我隻得風聞而已。他當年獲罪流放,憂傷離京,我隻當作‘恐是我身命獨乖’之故呢。唉,天道無知啊!”她怨天尤人,心碎腸斷,偷偷哭泣。
她的姨母大弍夫人聞知此事,想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那樣孤苦命窮而不體麵的人,有誰肯來愛她?佛菩薩也要挑罪孽較輕的人才肯接引呢。真可憐啊!”她更加覺得末摘花太傻,教人對她說道:“還是打定主意跟我走吧!你以為鄉間生活不舒服麽?我管教你不吃苦頭。”
她的貼身侍從已經嫁人,要遠走他鄉,對末摘花說:“教我拋開小姐,多傷心嗬!”想勸小姐跟隨姨母同行。
末摘花還是把希望寄托在源氏公子身上。
她心中一直這樣想:“今雖如此,但再過幾時,他總有一天會想起我來的吧?他對我曾有真心誠意的誓約,隻因我命運不濟,以致一時被他遺忘。將來好風送消息,讓他聞知我的窘況,一定會來訪我。”不久秋盡冬來,生活更加無依無靠了。末摘花隻在悲歎中茫然度日。
此時源氏公子的宮邸內,正在為追薦桐壺院而舉辦法華八講,規模之盛大,轟動一時。選聘法師時,專選學識豐富、道行高深的聖僧。末摘花的哥哥禪師也參與其間。功德圓滿之後,禪師將回山時,乘便到常陸宮邸來訪問妹妹,對她言道:“為追薦桐壺院,我來參與源氏權大納言的法華八講。這法會好盛大啊!源氏公子正是佛菩薩化身!在這五濁根深的娑婆世界中,怎麽會生出如此端莊美妙的人物來呢?”略談片刻,立即辭去。
末摘花聽了哥哥的話,想道:“拋棄了如此困窮的苦命人置之不理,是個無情的佛菩薩吧!”她覺得可恨,漸漸感到灰心,眼見得情緣已經斷絕了。
正在此時,太宰大弍的夫人,末摘花的姨母忽然來訪,要把她的貼身侍女一起帶走,並再次催促末摘花改變主意一起到鄉下去生活。末摘花想起連侍從都要離開她,心中甚是懊惱,又覺十分可惜。然而無法挽留,惟有揚聲號哭。如今侍從匆匆別去,小姐不免感到孤寂。
到了十一月,連日雨雪紛飛。
別人家的積雪有時消融,但這裏蓬蒿及豬秧草長得又高又密,遮住了朝夕的陽光,因此積雪不消,末摘花隻得凝望著雪景,枯坐沉思。侍從在日,還能說東說西,或泣或笑,給她解悶。如今連這個人也去了。一到晚上,她隻有鑽進灰塵堆積的寢台裏,備嚐孤眠滋味,獨自悲傷。
此時二條院內,源氏公子由於好不容易重返京都,格外疼愛可憐的紫姬,裏裏外外忙個不停。凡是他所不甚重視的人,都不曾特地去訪,末摘花自不必說了。公子偶爾記起她,也隻推想此人大約無恙而已,並不急於前去訪問。轉瞬之間,這一年又告終了。
末摘花又苦等了一年,而這一年經曆了此生最難熬的身心折磨。
評注:這一段描述真令人心有戚戚焉,催人淚下。此時的末摘花,說她窮途末路還依然癡情妄想,絕不為過,然而人們常說,待到日出花開時,真希望她否極泰來,也不枉她一片癡心。
翌年四月間,源氏公子想起了花散裏,便向紫姬招呼了一聲,悄悄地前去訪問。源氏公子想起昔日微行時的光景,一路上便在這清豔的月夜追思種種往事。
忽然經過一所院邸宅,荒蕪不堪,庭中樹木叢茂,竟像一座森林。一株高大的鬆樹上掛著藤花,映著月光,隨風飄過一陣幽香,引人懷念。這香氣與橘花又不相同,另有一種情趣。公子從車窗中探頭一望,但見那些楊柳掛著長條,坍塌的垣牆遮擋不住,讓它自由自在地披在上麵。他覺得這些樹木似乎是曾經見過的,原來這便是末摘花的宮邸。
源氏公子深覺可憐,便命停車。每次微行,總少不了惟光。此次這個人也在身邊。公子便問他:“這是已故常陸親王的宮邸麽?”惟光答:“正是。”公子說:“他家那個人,想必依舊寂寞無聊地住在裏麵吧?我想去探訪一下。特地前來,也太費事。今日乘便,你替我進去通報一下吧。要問清楚了,莫要先說出我的名字來!倘使弄錯了人家,太冒失了。”
且說住在這裏的末摘花,隻因近來連日陰雨,心情越發不佳。昨晚夢見了父親常陸親王,醒後更加悲傷了。便命老侍女將簷前揩幹淨,整理一下各處的坐具,像常人一樣悠然地在簷前坐憩一會,獨自吟詩道:“亡人時入夢,紅淚浸衣羅。漏滴荒簷下,青衫濕更多。”這模樣真太可憐!
正在此時,惟光走進來了。東走西繞,然而不見一個人影。正想回去,忽然月光明亮起來,照見一所屋子,兩架的格子窗都開著,那簾子正在蕩動。找了許久突然發現有人,心中反而覺得有些恐怖。但他還是走過去,大聲叫問。但聞裏麵的人非常衰老的聲音:“誰來了?是哪一位?”惟光說了自己的姓名,告道:“找一位名叫侍從的姐姐,我想拜見一下。”裏麵答道:“她已經往別處去了。但有一個與她不分彼此的人呢。”
裏麵的人突然看見一個穿便服的男子一派斯文地出現在眼前,竟疑心他是狐狸化身。但見這男人走過來,開口言道:“我是來探聽你家小姐情況的。如果小姐不變初心,則我家公子至今也還有心來看她。今晚亦不忍空過,車駕停在門前。應該如何稟複,務請明以告我。我非狐鬼,不須恐懼!”。
那老侍女答道:“我家小姐如果變心,早已喬遷別處,不會住在這荒草叢中了。”
源氏公子見惟光出來,怪道:“你為何去得如此長久?那個人到底怎麽樣?荒草長得這麽繁茂,從前的跡象全然看不出了!”惟光告道:蒿草叢生,好容易找到了人。又說:“說話的老侍女,是侍從的叔母。她的聲音我熟悉。”便把末摘花的近況一一稟告。
源氏公子聽了,想道:“真可憐嗬!在這荒草叢中度日子,多麽悲慘!為什麽我不早點來訪問呢?”他埋怨自己無情,說道:“那麽怎麽辦呢?我這樣微行出門,是不容易的。今晚若非乘便,還不會來呢。小姐矢誌不變,便可推想她的性情多麽堅貞。”決定不先送詩通報,立即進去。
惟光攔阻道:“裏麵滿地荒草,草上露水極多,插不進足。必須把露水掃除一下,才好進去。”公子自言自語地吟著:“不辭涉足蓬蒿路,來訪堅貞不拔人。”跨下車來。
惟光用馬鞭拂除草上的露水,走在前麵引路。但樹木上水點紛紛落下,像秋天的霖雨一般,隨從者便替公子撐傘,公子的裙裾全被露水濕透。
末摘花癡心妄想地等候源氏公子,果然等著了,自然不勝欣喜。然而打扮得如此寒傖,怎麽見得人來?日前姨母送她的衣服,因為厭惡這個人,看也不曾看過,侍女們便拿去收藏在一隻薰香的衣櫃裏。她們現在把這衣服拿出來,香氣馥鬱,便勸小姐快穿。末摘花心裏討厭,然而無可奈何,隻得換上了。然後把那煤煙熏黑的帷屏移過來,坐在帷屏後麵接待公子。
源氏公子走進室內,對她言道:“別來已隔多年,我心始終不變,常常思念於你。但你不來睬我,教我心中怨恨。為欲試探你心,一直挨到今天。你家門前的樹木雖非杉樹,但我望見了不能過門不入。拗你不過,我認輸了。”他把帷屏上的垂布略微拉開些,向內張望,但見末摘花照舊斯文地坐著,並不立刻答話。但她想起公子不憚冒霜犯露,親來荒邸訪問,覺得這盛情深可感激,便振作起來,回答了寥寥數語。源氏公子說:“你躲在這荒草叢中,度送了長年的辛酸生涯,我很能體諒你這點苦心。我自己一向不變初心,因此不問你心是否變易,貿然冒霜犯露而來,不知你對我作何感想?這幾年來,我對世人一概疏遠,想你定能原諒。今後倘有辜負你心之處,我應負背誓之罪。”說的這些情深意密的話,怕也有點言過其實吧。宮邸內一切簡陋,實不堪留,公子隻得巧設借口,起身告辭。
評注:“我心始終不變,常常思念於你。”公子口是心非,然而勝於惡語,暫且饒過他吧。
庭院中的鬆樹比昔年高大得多,不免痛感年月之流逝,慨歎此身沉浮若夢。便口占詩句,對末摘花吟道:“藤花密密留人住,鬆樹青青待我來。”吟罷又說:“屈指數來,一別至今,已積年累月。京中變遷甚多,處處令人感慨。今後稍得閑暇,當將年來顛沛流離之狀,向你詳細訴說。你在此間,這幾年來春花秋月,如何等閑度送,想除我之外亦無人可告。我妄自作此猜想,但恐未必有當吧。”
末摘花便答詩道: “經年盼待無音信,隻為看花乘便來?”
評注:末摘花忍不住,發點牢騷情有可原,她的心是至誠的。
源氏公子細看她吟詩時的態度神情,聞到隨風飄來的衣香,覺得此人比從前老練得多了。
涼月即將西沉。西麵邊門外的過廊早已坍塌,屋簷亦不留剩,毫無遮蔽,月光明晃晃地射入,把室內照得洞然若晝。此女向來一味謙讓退遜,畢竟品質高尚,優雅可喜。
源氏公子又去訪了花散裏,她也並無顯然迎合時世的嬌豔模樣,兩相比較,並無多少差異,因而末摘花的短處便隱晦得多了。
評注:書中特意提及公子本來不十分掛念的末摘花和花散裏,雖然清貧甚至寡趣,但為人本質高尚,不刻意逢迎拍馬,攀藤附枝,苦等公子,偏偏讓公子有著深深的負疚感,必要報答二人,何嚐不是二人的福報。
到了賀茂祭及齋院祓禊fú xì的時節,朝中上下人等,皆借此名義,饋贈源氏公子種種禮品,為數甚多。公子便將此種物品分送一切心目中人。就中對末摘花格外體貼入微,叮嚀囑咐幾個心腹人員,派遣仆役前往割除庭中雜草。四周太不雅觀,又命築一道板垣,將宅子圍起來。但恐外間謠傳,說源氏公子如此這般地找到了一個女人,倒是有傷體麵之事。因此自己不去訪問,隻是送去的信,寫得非常詳細周至。信中有言:“正在二條院附近修築房屋,將來接你來此居住。先物色幾個優秀女童供你使喚。”竟連侍女之事也都操心關懷。因此住在那荒草叢中的人,喜不自勝,眾侍女都仰望長空,向二條院方向合掌禮拜。
源氏公子的權勢比從前更加隆盛,待人接物也比從前更加親切了。
末摘花家,萬事都由公子親自調度,那宮邸就驟見光彩,人手也漸漸多了。庭院中本來樹木蕪雜,蔓草叢生,荒涼滿目,陰森可怕;現在池塘都打撈清楚,樹木都修剪齊整,氣象煥然一新。
此後末摘花在這舊邸裏住了兩年,然後遷居二條院的東院。源氏公子雖然極少與她聚談,但因近在咫尺,故出入之便,亦常探望一下,待她並不簡慢。她的姨母大弍夫人返京,聞知此事,大為吃驚。侍從慶幸小姐得寵,又悔當時沒有耐性等待,自愧眼光短淺可恥。
本回故事複習
“蓬生”原意為雜草叢生之地,象征荒廢與衰敗,也暗示這回中所描寫的女性,末摘花的居所孤寂荒涼,以及她被遺忘的命運。
源氏回京探舊人:源氏從須磨歸京後,心境沉靜了許多。憶起許多舊情,特別是早年因一時興起而探訪過的末摘花,這位皇族出身卻命運坎坷、生活貧寒的女性。雖然兩人之間並無真摯感情,但源氏因曾給予她希望,又見她境況淒涼,心中有愧。因而無意中探訪了末摘花。源氏見其庭院雜草叢生、宅邸殘破,宛如廢墟,但末摘花仍保有高貴的禮節。對源氏的一片癡情,令人動容。盡管她容貌不佳,生活困苦,卻始終未曾埋怨。源氏對她的堅貞與自守心生敬意,內心感慨萬千。不再以輕佻之心對待她,而是以一種憐惜、寬慰的態度,決定給予經濟上的照顧與體麵的安頓。
末摘花終有善報,好日子到來了。
末摘花絕處逢生,終於等來了源氏公子(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