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電視劇《凡人歌》,裏麵弟弟和弟妹爭吵不休的一個誘因是弟妹責怪弟弟沒有全力救治自己肺癌晚期的母親,弟弟說肺癌晚期即使轉院、用靶向藥也沒有太大希望,而且已經花光了積蓄,不願意借錢。
我不知道美國的醫療保險製度下是否有人“因病返貧”,但在中國,特別是農村家庭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雖然有“新農合”醫保,但有的人是付不起保費,或者沒有“醫保”的觀念而不參加。可能每天每個醫院都有病人放棄治療,回家等著“走”。
我和家人討論過這個問題,都覺得不能因為一個病人拖累全家人過苦日子,能治的病在力所能及的經濟條件下治,堅決不借貸,不能治的病幹脆放棄,留下錢讓家人好好替“走”了的人過好日子。我們自己和父母一代都是普通人家,靠工資吃飯,沒有外快,不可能支付得起太貴的藥或者輔助治療手段。
其實中國人這種“好死不如賴活”、“死馬當活馬醫”等觀念是沒有正確生死觀,而且可能也是“愚孝”的一方麵,“文明的高度不在如何迎接生命,而是如何護送謝幕”,如果我的病拖累家人受苦,那我走的也不會心安。
回到電視劇:弟弟非常現實而且已經盡了全力,弟妹一味指責其實是自己心裏過不去,覺得自己沒有讓媽媽過上好日子,另外也是鐵了心要和弟弟分手了,拿這個說事兒,弟弟沒有錯,錯的是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