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翠燭(17)

來源: 2021-08-09 17:45: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77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立 ] 在 2021-08-09 18:00:5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

韓愈有許多朋友。與朋友間寫過許多迎來送往唱和遊戲的詩和文章,一些後來成為名篇。相比之下李賀的生活就孤寂得多。他的朋友很少,寥寥幾個屈指可數,而且也都默默無聞,混得不是很得誌。比如他寫過一首《送沈亞之歌》。詩的題記中說:“文人沈亞之,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返歸於吳江。吾悲其行,無錢酒以勞,又感沈之勤請,乃歌一解以送之。”樂府歌詞一章稱為一解。這裏指的是一首詩。大抵因為沈亞之科考落榜,返鄉時李賀他送行,但那時李賀窮困潦倒,沒有錢買酒,還是沈亞之買的酒,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詩。想想李賀也真是可憐。

沈亞之,字下賢。他和杜牧也是好友。杜牧曾寫過一首《沈下賢》的詩。“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徑苔蕪不可尋。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佩月如襟。”詩寫於大中四年,850年,杜牧時任湖州刺史,在經過沈下賢曾居住過的小敷山時有感而作此詩。在杜牧全集中好像專門寫詩人的詩僅此一首。李商隱時沈亞之早已去世很多年了,但李商隱也曾模仿過沈亞之詩歌作風格,寫過一首《擬沈下賢》。似乎沈的詩在當時是頗有影響的。但沈亞之是一個謎樣的詩人。他的生平記錄極為簡單,生卒都不詳。《全唐詩》隻留有他的詩作二十餘首,且似乎都不是他最好的。而沈亞之真正重要的留下了四篇傳奇小說:《湘中怨解》,《異夢尋》,《秦夢記》,《馮燕傳》。這四篇小說都是非常有名,而且都非常獨特。沈的敘述有著一種夢境的感覺,隱約有著大衛·林奇的電影的風格。或許這正是吸引李賀、杜牧和李商隱的地方。

沈亞之的的文字清麗卻又古質,總是流露著淡淡的傷感的氣息。《湘中怨解》是一篇很短的小說。小說開始講,說湘中怨這個故事很怪媚,學者不願記述,但喜歡的人又會對這個故事著迷,所以他就如實了把它記錄下來。故事大概發生在武則天的年代,一天太學進士鄭生清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外出,經過洛橋,聽見橋下有人哭泣,聲音十分悲哀。那時天上還掛著曉月,鄭生於是下馬,尋聲走到橋下,看見一個美豔的女子,雙眼哭的通紅,正在用袖子擦眼淚。詢問時那個女人說,她是孤兒,一直由兄嫂撫養,但嫂子對她十分不好,所以今天她想要跳河尋死。鄭生連忙勸阻,並表示那個女子去他家住。那女子說如果他不嫌棄自己願意侍奉鄭生。於是,兩人就生活在一起。女子名字叫汜人。這個女子很奇異,她會背《九歌》、《招魂》、《九辯》這樣的楚人的辭賦,而且自己還能模仿著做一些這樣的楚辭,然後吟唱。她寫的文辭美麗傷絕。鄭生家裏貧寒,兩個人過日子就更艱辛了。後來,有一天這個女子從她的小箱中取出一塊絲巾,那塊絲巾極輕,上麵的錦繡精美,看上去很奇異,結果一胡商以千金買去了。就這樣兩人十分恩愛,過了幾年和諧平靜的幸福的日子。然而,有一天女子忽然對鄭生說,自己是湘中蛟龍宮中的仙女,因罪被謫人間,現在時候已滿,她要回去了。兩個人於是痛哭一場,鄭生極力挽留,但女子還是走了。十年之後,鄭生在嶽州嶽陽樓聚會。這十年中他仍然想念著汜人。來到湘水邊上,鄭生十分惆悵,作詩雲:“情無垠兮蕩洋洋。懷佳期兮屬三湘。”這時水上駛來一艘畫舫,舫上有彩樓,高達百餘丈,上有緯帳畫欄,光彩四溢,船駛近,緯帳掀起,裏麵正在吹奏歌舞,那人的樣子都仿佛是仙女,衣衫如彩色的煙雲水霧,長袖飄拂。這時其中一女子開始上前起舞,麵容清美,她的樣子就像是當年的汜人。仙人邊舞邊唱,“溯青山兮江之隅。拖湘波兮嫋綠裾。荷卷卷兮未舒。匪同歸兮將焉如!” 仙人舞畢斂袖站立,望著嶽陽樓,而此時樓上的鄭生也一直在看著她。兩人就這樣隔水四目相望,須臾,江上忽然狂風大作,怒波濤天,水麵上頓時一片迷茫,那艘畫舫就看不見了。小說的敘述簡單,在這種簡單構成了一種特殊的效果,使得故事的講述像是在講一個有些模糊的夢。沈亞之的文字有一種魅力,既不很輕,也不太重,不是非常細膩,但也不粗曠,總是有著輕微的朦朧和迷離,並一直散發著淡淡的傷感。《湘中怨解》的結尾也與絕大部分中國曆史上的愛情故事的圓滿幸福的結局不同,但同樣也不是很傷痛的悲劇,仍然是一種迷離,在這裏人和神仙都無法掌握各自的命運,他們曾經在一起相愛,但誰也無法留住彼此,誰也沒有真正得到這份愛情,當江上的風波平靜雲霧散去時,他們在人間和水中所有的就隻是迷茫、無奈和相思的痛苦感傷了。

李賀和朋友間寫的詩似乎並不刻意煉字鍛句,都是屬於私人性質的。從他的詩歌中可以看出他對朋友的情感十分真摯。他曾他給的小弟寫過的幾首詩,《示弟》,《題歸夢》都親切感人。他還曾給小弟寫過《勉愛行兩首送小季之廬山》。小季,即小弟。他的小弟要去廬山就任,李賀寫詩送行。第一首說: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長船倚雲泊,石鏡秋涼夜。豈解有鄉情,弄月聊嗚啞。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這是他在想象小弟經過香爐峰時,身影映在潘陽湖中。黎簡評論這兩句詩,“以此貼切小弟,真是冰雪聰明。離別之感,亦在句中。”第二首中“青軒樹轉月滿床,下國饑兒夢中見。維爾之昆二十餘,年來持鏡頗有須。”說說老母居室外的樹影,靜夜裏隨著月光轉移,母親在夢中夢見自己的小兒子到江西。接下來,而“爾之昆”即你的長兄,就是李賀自己,他說自己今年二十歲了,鏡中胡須已經長的很有些旺盛的意思了。這些詩句寫來毫無做作,隨情湧出,正如劉辰翁評論:“非深愛,不能道此兄弟情。”而此時的李賀就不再是一個沉浸在幻想中的大男孩,而變成了對小弟關心倍至的大哥哥了。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其一

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
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
長船倚雲泊,石鏡秋涼夜。
豈解有鄉情,弄月聊嗚啞。

其二

別柳當馬頭,官槐如兔目。
欲將千裏別,持我易鬥粟。
南雲北雲空脈斷,靈台經絡懸春線。
青軒樹轉月滿床,下國饑兒夢中見。
維爾之昆二十餘,年來持鏡頗有須。
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
荒溝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蠐螬。
江幹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

 

*

李賀寫過一首《釣魚詩》:

秋水釣紅渠,仙人待素書。
菱絲縈獨繭,菰米蟄雙魚。
斜竹垂清沼,長綸貫碧虛。
餌懸春蜥蜴,鉤墜小蟾蜍。
詹子情無限,龍陽恨有餘。
為看煙浦上,楚女淚沾裾。

“秋水釣紅渠”,紅渠:指花映紅的渠水。這句不甚符合語法,是詩意的表達,即垂釣於秋天鮮花映紅的渠水之上。

“仙人待素書”,素書,就是“尺素”。這也是中國最有名的典故之一了。此典出自《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這首古樂府相傳為東漢蔡邕所作。前幾句由思念到夢境,忽真忽幻,忽遠忽近,最後,轉化為“展轉不可見”之遙遠不可及。然後,鏡頭又一下變成蒼涼開闊的枯桑、天風和海水。再接下來,寫出一個很是奇異的故事。愛人分離,最終各自與他人相伴。然而,有一天遠方客人帶來一條魚。客人走後主人竟然在魚腹內發現一封從未寄到的信。“長跪讀素書,”這裏寫的十分細膩形象,然而書中寫的是什麽呢?隻有“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時間仿佛停止。無比悲涼。

“菱絲縈獨繭”,這裏的獨繭與後麵“詹子情無限”,同是《列子》裏“詹何釣魚”的故事。

詹何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蓧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汩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撓。楚王聞而異之,召問其故。詹何曰:“曾聞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雙鶬於雲際,用心專,動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學釣,五年始盡其道。當臣之臨河持竿,心無雜慮,惟魚之念,投綸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鉤餌,猶塵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製強,以輕致重也。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於一握,將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獨繭”指大個長絲的優質蠶繭。 “連雙鶬於雲際”,鶬音昌,一箭射下兩隻黃鸝鳥。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它寫出中國古人一種典型的天真性格。

故事大致是,楚王問這個詹何釣魚的訣竅,詹何說他研究釣魚但並不研究釣魚而研究射鳥。射鳥的道理研究好了,他釣魚就神了,把魚餌往水中一撒,然後隻要做到心無雜念,隻想著那些魚,那些魚就會從四麵八方蜂擁而至,猶如塵埃聚沫,紛紛爭先恐後的吞鉤,一點猶豫都沒有。然後,詹何就又開始說起治理國家了。中國自古文人都關心國家大事,喜歡利用各種機會獻計獻策。他對楚王說,大王隻要按照我說的方法不是去釣魚而是治理國家,那您厲害大了。

這樣可真是邪門歪道,這裏缺乏一種專業的精神和嚴謹探索的方式,而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天真的思維。也就是忽悠。

龍陽事出自《戰國策》,大概是,龍陽君得幸於魏王,一次王與共船而釣,釣著釣著龍陽君突然哭了,說:臣釣得大魚,而棄前所得 小魚矣。今四海美人甚多,臣亦不異所得魚也。據百度介紹這個龍陽君也不僅僅是魏王的男寵,而且還是魏國數一數二的劍術高手,而且,對政治有極高的敏感性,經常代表魏國出使他國,並且完美地完成任務。所以,同時兼具美人、男寵、計謀家、武術家、外交家等多重而複雜的身份。

“魏王曰:誒,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於是布令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當年魏王聽了龍陽君的話後就說:君啊,有想法為什麽不告訴我呢。然後,魏王下令有敢給他獻美女者,滅族。

真愛總是有些殘忍的。

李賀的這首釣魚詩先敘述盡環境,然後細致描寫鉤餌,隨後就想到了曆史上釣魚的典故,最後又仿佛看見水麵上有楚女眺望遠方留下眼淚。詩寫的神思頗為散漫。

唐朝是一個娛樂的時代。許多詩人都會記住自己的娛樂活動。可是,我們可憐的李賀一生的詩作中娛樂很少,隻有這麽一首釣魚,卻也寫得寂寞冷清。

 

*

中國曆代寫釣魚的詩非常多,最早有薑太公釣魚釣的是周天子。《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

呂尚蓋嚐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後來又有莊子釣魚釣出一個著名的典故。《莊子·外篇·秋水》: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莊子就是這樣。他釣魚,楚王聽到後就派大夫去請他做官。莊子一如既往的酷。他戴著墨鏡,拿著杆根本不看來自人,而是用背影說:我聽說大王廟裏藏著一隻神龜的屍骨。你們說這隻龜是想死了留下屍骨給人們敬拜還是想自由自在的活在泥塘裏呢?那兩個大夫立即齊聲回答說:當然是願意活在泥塘裏啦。

不過,《莊子》裏還有一個關於魚的更著名的故事,說: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總之,中國人非常早就開始打魚,半坡遺址中就有魚紋的器皿,開始釣魚沒有魚竿,到了唐宋魚竿逐漸成熟。不過,中國文化中的釣魚的目的往往不在於魚。

 

*

杜甫和韓愈都寫過更熱鬧的叉魚和打魚詩。韓愈的《叉魚招張功曹》說:“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詩寫於中宵。可能因為唐代元宵節禁止捕魚,所以人們在中宵解禁之後就都出來叉魚娛樂。但“大炬然如晝”則頗為費解。夜晚點著火炬怎麽能看到水中的魚呢?可老韓又寫“深窺沙可數,靜搒水無搖”,水中清可見底。看來韓愈也是叉魚高手,自謂:“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而被老韓叉中的魚的樣子是:“中鱗憐錦碎,當目訝珠銷。”,其狀態經老韓一寫令人心寒。叉到之魚恐怕樣子都是觸目驚心的。皮日休也寫過一首叉魚詩,說:“照見遊泳魚,一一如清晝。”這似乎也是在夜晚用火把照著叉魚。而叉中之魚,“中目碎瓊碧,毀鱗殷組繡。”所以,潭中的魚都被嚇壞了:“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完全驚慌失措了。而捕魚的人們這時更加冷酷:“競多心轉細,得雋語時囂。”隨後老韓又是引經據典,他說他們把潭中的魚都叉光了,這倒也不見得,可能又是老韓愈的文學的誇張。不過,收獲滿滿是肯定的。大家都很高興,當場就吃起魚生了。而這時老韓就又思念起他的老朋友們了。

 

*

杜甫寫過《觀打魚歌》和《又觀打魚歌》。兩首詩都不太為人熟知,不過很值得一讀。杜甫可以算是中國最早將大俗事入詩的大詩人了。在這一點上,韓愈和白居易都是步他的後塵,是他的追隨者。

觀打魚歌

綿州江水之東津,魴魚鱍鱍色勝銀。
漁人漾舟沈大網,截江一擁數百鱗。
眾魚常才盡卻棄,赤鯉騰出如有神。
潛龍無聲老蛟怒,回風颯颯吹沙塵。
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既飽歡娛亦蕭瑟。
君不見朝來割素鬐,咫尺波濤永相失。

《觀打魚歌》寫的非常傳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杜甫文字中的情感。

對比杜甫,韓愈的詩中有一種非常現代的氣質,即他的敘述中有一種冷漠,也就是一種不帶感情的冷靜或冷漠的客觀描寫的特色,而杜甫的眼中、文字之中萬物都是有情有著生命的。杜甫對於生命又總有一種憐惜和溫情。 “綿州江水之東津,魴魚鱍鱍色勝銀。漁人漾舟沈大網,截江一擁數百鱗。” 這些文字一經杜甫寫出於是就都有了感情和溫度。物傷其類,至少人是有著一種同情心和通感能力的。所以,杜甫就想到:“潛龍無聲老蛟怒,回風颯颯吹沙塵。”這樣的詩句還有在一種蒼茫。這裏杜甫的想象和韓愈、李賀、李白的想象形成對比。他們都有著驚人的奇麗與飛揚,但又彼此不同。“魚龍回夜水,星月動秋山。”杜甫這樣的想象不僅美麗,更有著一種動人的溫和。不過,《觀打魚歌》的最後杜甫突然爆發出強烈的情感。“君不見朝來割素鬐,咫尺波濤永相失。“而剛剛還在輕鬆的似不經意的談著:“魴魚肥美知第一,既飽歡娛亦蕭瑟。”而正是這樣的突然的變化才使得這情感的力量如此巨大,至於大到讓讀者的內心一顫的地步。

網上有香港中文大學博士江弱水的文章曾分析到杜甫:

“對於杜甫、莎士比亞這些最偉大的作者來說,他們本身就自成一個宇宙,而宇宙絕不單一。顧隨說,杜甫能夠將‘世法’寫入‘詩法’,能夠把‘不調和’寫成詩。這也就是‘新批評’所追求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新批評派文論最推崇的是莎士比亞,他會在優雅的羅密歐身旁弄一個茂丘西奧耍貧嘴,在美麗的朱麗葉身邊安排一個奶媽嘮嘮叨叨,還講黃色笑話。隻有神經極為粗壯的人才能做這種事情。杜甫從來不像那些胃口較弱的作者,隻能用一種過濾的、提純的寫法。比如他的名篇《北征》,開頭說‘蒼茫問家室’,‘慟哭’‘幽咽’地到了家,他馬上就注意到女兒的穿著,‘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風,顛倒在短褐’,他就覺得亂得有趣:‘瘦妻麵複光,癡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他又覺得好玩。前麵那些‘臣甫憤所切’的東西,好像這會兒全丟到腦後去了。所以《杜詩鏡銓》上引論者的評語:‘凡作極要緊、極忙文字,偏向極不要緊、極閑處傳神。’那些作為巨大的精神現象的作者,杜甫,莎士比亞,還有魯迅,往往如此。大家可以去看魯迅晚年的雜文,《題未定草》、《病後雜談》等等。《病後雜談》一會兒講生病,一會兒講剝皮,一會兒又講買書,七扯八拉,也是作的極要緊、極嚴重的文字,卻總是插入一些極不要緊、極閑、極詼諧的片段。”

李白、韓愈和其他許多富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詩寫的都極為出色,但他們和杜甫相比總缺乏一種溫暖的東西。那是一種對生命和世事的愛,是一種內在的真摯的情感。杜甫的詩中還總有一種很明亮、有力的東西。它給人以力量,就像他寫觀看打魚,當他寫到“眾魚常才盡卻棄,赤鯉騰出如有神”時,就是這樣明亮、矯健、有力。杜甫的詩中有一種信仰的力量,它表現為始終如一的忠誠和鍥而不舍的追求。杜甫詩中很少有消極的抱怨和逃避。這些都是真正的儒家的精神。這種儒家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國人的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杜甫被許多知識分子視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原因。

 

冷翠燭(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170.html

冷翠燭(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382.html

冷翠燭(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0732.html

冷翠燭(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1211.html

冷翠燭(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2106.html

冷翠燭(6)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3903.html

冷翠燭(7)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4387.html

冷翠燭(8)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4890.html

 冷翠燭(9)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5546.html

冷翠燭(10)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6310.html

冷翠燭(11)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7367.html

冷翠燭(12)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8197.html

冷翠燭(13)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39433.html

 冷翠燭(14)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0152.html

 冷翠燭(15)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1015.html

 冷翠燭(16)

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641927.html

《鷺鷥》杜牧
 
雪衣雪發青玉嘴,
群捕魚兒溪影中。
驚飛遠映碧山去,
一樹梨花落曉風。
 
杜牧捕魚時,卻看見一行驚起的鷺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