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與社會

來源: 北美原野 2021-05-23 08:32: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70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北美原野 ] 在 2021-05-23 09:03:4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

5月22日北京時間,驚悉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教授以及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教授分別在13時02分和13時07分先後與世長辭。舉國上下、全球華人乃至聯合國為之深切哀悼。國之棟梁,民族之魂,雙巨星隕落,悲哉,痛哉!

 

吳老和袁老在幾十年漫長而艱難的職業生涯中,各自在醫療領域和農業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二位實實在在地分別為千萬人解除和減輕了身體的疾苦,為數億人解決了吃飯的溫飽問題。老百姓“醫食無憂”的基本生存權進一步落到了實處, 這絕對是生命攸關的了不起的成就。積善成德,善莫大焉!

 

二位老人均出生於舊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積弱積貧的苦難歲月,那時的祖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所有的人一樣 ,他們沒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和所處的年代,個人的成長和追求自然也離不開社會大環境和時代大背景。俗話說:“兒不嫌母醜”,“人各有誌”,“行行出狀元”。他們憑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和智慧奮發努力,馬不停蹄,最終出類拔萃,無懈可擊地成為業界翹楚、社會棟梁。他們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跨越了民族、 跨越了時空,造福於不同膚色的國家和人群。

 

袁隆平說:他沒有想過退休的事情,最怕閑下來沒有事情做;吳孟超說:即使有一天,倒在手術室裏,也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2016年,當時已94歲的吳孟超每周仍要主刀肝膽手術。這種“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正是他們人生過程的光輝寫照。他們的人生奮鬥軌跡也進一步證實:“公益無盡頭,探索無止境。”

袁隆平在稻田裏

吳孟超在手術中

袁隆平2017年題詞曾經寫道:“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吳孟超常說:“一個好醫生,眼裏看的是病,心裏裝的是人。”他們的表達異曲同工,擲地有聲。他們這麽寫、這麽說,也這麽做到了。他們是兩粒難得的“好種子”,他們收獲了沉甸甸的人生。

在人們的美好願望中,積善行德的人,福星高照,長命百歲。吳老享年99歲,袁老享年91歲,我寧願兩位壽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溫暖社會,照亮他人。

 

想起了毛主席老人家的一句話:“人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二老離去當天,各大媒體、自媒體和朋友圈自發展開了鋪天蓋地發自內心的潮水般的追思和哀悼,他們的豐功偉績重於泰山。

 

《人民日報》5月23日發表“他們時刻裝著國家和人民”,高度評價袁隆平“一稻濟世 萬家糧足” ,吳孟超“披肝瀝膽  醫者仁心”,這篇文章道出了社會和億萬人民的心聲。

 

袁隆平去世當天,聯合國在新浪微博發文悼念:“袁隆平院士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做出了傑出貢獻!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無數像袁隆平、吳孟超一樣的棟梁之才,他們以區區個體之身,浩浩公益之心義無反顧地、勇敢地擔當起社會的責任。他們像群星閃爍,照亮夜空;他們像流星劃過,瞬間永恒。他們的成功無疑是個體追求和社會需要的完美結合。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優秀的人物和事跡總能帶來鼓舞而催人奮進的力量。但願這樣的力量像閃電般傳遍社會。

 

卡耐基《你變了世界就變了》中寫道:“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總是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總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說明你正在走下坡路。與其埋怨,不如思變。”

 

願袁老、吳老安息!願你們沉甸甸的人生之果在這片飽經滄桑的熱土上激發出更多的“好種子”,讓社會更美好,讓祖國更富強。

(2021/5/23 Oakvil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