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時如金

來源: 北美原野 2021-04-28 12:26: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21 bytes)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業上成就卓著者,無不惜時如金。

有關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星星閃爍般地照亮著勵誌前行的人們。

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裏就有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的經典名句;漢朝孫敬“頭懸梁”、戰國蘇秦“錐刺股”的典故是用來形容人們爭分奪秒求知若渴的可貴精神。打開曆史的畫卷,還可以看到古書《淮南子》裏的:"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裏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的"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還有唐末王貞白的"一寸光陰一寸金”。等等。

大文豪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會有的”,“我隻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罷了。”毛澤東主席的“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也充分表達了現代人對時間的重視和珍惜。

事實上,雷打不動的似水光陰分配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公正、公開的,所有的成就和輝煌一定屬於惜時如金的人。法國著名作家巴爾紮克把時間比作資本,他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成功塑造了兩千多個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他的創作時間是從半夜到中午,也就是說, 在圓椅裏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然後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可謂是日夜兼程。五點鍾用餐,五點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他很有規律地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他在給親密的朋友信中寫道:“我拚命工作,不接待采訪,不看報紙,按時看日出,像現在這樣……”。他還曾經說過:“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 ”

惜時如金的人一定是自律的人。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製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鐳、釙元素的發現者居裏夫人為了不拖延拜訪者的拜訪的時間,會客室裏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他隻希望還有若幹小時把一些稿子整理好。達爾文在寫作《物種起源》一書時,經常晝夜不眠,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時,仍然堅持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直到臨終前兩天都未間斷。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曾給自己擬訂出一張工作時間表,把一天24小時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即使在路上走,也不停止讀讀背背,他就是這樣用”零敲碎打”的時間掌握了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門外語的單詞。

像這樣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

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時間就是生命。對於浪費時間的人無異於揮金如土,正像莎士比亞所說:“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他。”魯迅先生也說過:“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時間是沒有盡頭的單行線 ,每個人在這個單行線上不過就是那麽小小的一段、甚至一瞬間的稍縱即逝。我們無法苛求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靠珍惜時間來增加生命的密度。珍惜時間,珍惜自己,用有限的生命為社會、為他人做點有意義的事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願惜時如金成為每個人高質量的生活伴侶。

(2021年4月28日 Oakvil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